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破「少吃油」迷思吃对才重要 医曝这种油大伤心血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0 10:2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新闻网





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说,民众常吃的速食油炸品多含有反式脂肪(Trans fat),此是加工过程中的「人造油」,原本是为了延长保存、让食物口感更酥脆,但代价是让血管变得脆弱,是最需要完全避免的一种脂肪。(123RF)





为了养生、健康,「少吃油」成为现代人的健康守则,但有些油即使少吃仍会伤血管,有些油反而是身体的修护队。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于脸书表示,真正该问的不是「吃多少油」,而是「吃哪一种油」,因油脂从来不是坏人,但必须认清「什么是值得吃的油」,「什么是该远离的油」,若从小吃太多反式脂肪、饱和脂肪,长大后不只胖,还可能提早出现动脉硬化。

从早餐的奶油吐司,到火锅里的沙茶酱、晚上的香酥鸡腿,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脂肪。这些脂肪分成几大类,各自的「个性」跟健康风险都不一样。如果我们从来没弄懂,那么再小心翼翼地「少吃」,也可能走错方向。

张家铭说,常见的猪油、牛油、奶油、椰子油、全脂乳制品等,均含有饱和脂肪,最容易出现在传统料理,像是用猪油炒菜、红烧肉、油葱酥等。它们在室温下呈现固态,耐高温、口感香,但代价是会让坏胆固醇(LDL)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其中,尤其是像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这些饱和脂肪酸,会干扰身体清除胆固醇的机制,让血液中堆积的坏胆固醇越来越多。

张家铭说,含有饱和脂肪的油脂优点是稳定、耐炒、口感香,但缺点坏胆固醇会升高,容易造成动脉硬化,提醒不是完全不能吃,但建议少量、偶尔、不要天天吃。

民众常吃的饼干、派皮、奶精、酥皮、速食油炸品等多含有反式脂肪(Trans fat),此是加工过程中的「人造油」,原本是为了延长保存、让食物口感更酥脆,但代价是让血管变得脆弱,是最需要完全避免的一种脂肪。张家铭提醒,它不只会让坏胆固醇升高,还会降低好胆固醇(HDL),造成双重伤害。还会促进慢性发炎、提高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风与死亡率。

张家铭说,能帮忙护心又控油的油脂,应以单元不饱和脂肪为主,常见于橄榄油、酪梨、坚果、芝麻油,它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最有益心脏健康的脂肪之一,可以保护血管、稳定血脂、不易氧化,并能降低坏胆固醇,并维持或提升好胆固醇。地中海饮食就是以这类脂肪为内核,让很多人明明吃得不清淡,却能长寿、血管年轻。


native advertising




至于,多元与单元不饱和脂肪应该如何搭配?张家铭说,多元不饱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包括耳熟能详的Omega-3和Omega-6,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 Omega-9,虽然不是「必需脂肪酸」,但一样对心血管与代谢健康非常有益。

因此,Omega-3常含在鲭鱼、鲑鱼等深海鱼、亚麻籽、奇亚籽、核桃,有助于抗发炎、保护心血管、支持脑部与视网膜发育,是孕妇与成长中孩童非常需要的脂肪酸。Omega-6常见于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芝麻油,以维持细胞功能与免疫调节,前提是摄取不过量。Omega-9含在橄榄油、酪梨油、榛果油、杏仁,可以稳定血脂、抗氧化、减少发炎反应。

张家铭提醒,Omega-3与Omega-6虽然同样重要,但现代人摄取太多,反而可能引起慢性发炎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甚至与代谢症候群、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最健康的策略不是单纯「摄取某一种脂肪」,而是维持三种脂肪酸的黄金比例,Omega-6 比Omega-3 理想为 4:1 以下,而多数现代人饮食却高达 15:1 或更极端。建议每周摄取2次深海鱼,以补足Omega-3、选用橄榄油或酪梨油增加Omega-9、避免使用加工种子油,以降低Omega-6,来达到真正的Omega平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5 14:51 , Processed in 0.0644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