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多了「洋餐」改变肠胃菌群? 在美亚裔童食物过敏高4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1:5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新闻网





研究发现,亚裔儿童食物过敏几率比其他族裔高40%。图为加州的越裔小朋友参加新年活动。(美联社)





亚裔儿童食物过敏几率比其他族裔高40%,为甚么?史丹佛大学研究团队根据加州50万小儿科看诊纪录,特别针对亚裔人口的食物过敏问题,进行分析。

报告领衔作者查尔斯‧冯(Charles Feng)说,过去的研究常忽视亚裔。他的团队发现,亚裔当中,以菲律宾、越南、夏威夷本土及太平洋岛屿裔最易食物过敏。

他说,移民常有语言和文化的「代沟」,食物成为链接移民世代的一大「功臣」,而食物过敏属「健康不平等」问题,解开谜团益形迫切。

加州居民夏蓉‧王(Sharon Wong)的儿子仅四个月大的时候,在泰国餐厅碰到含有花生的汤,肚子奇痒无比,幸亏儿科医生及时认出是食物过敏,建议她用苯海拉明(Benadryl)、肾上腺素(EpiPen)急救,立刻转诊到过敏专科,19年后,她说,「我儿子一条命,大概就是这样保住的。」

她和先生都没敏感症,两个儿子却对花生、核果、贝壳类海鲜、芝麻、番茄、某些水果都过敏。这符合美国的一大趋势:从2007年到2021年,美国儿童食物过敏案例激增50%。

西北大学过敏专家古普塔(Ruchi Gupta)说,亚裔是美国移民当中增加最快速的族裔,遗传基因无法解释亚裔儿童食物过敏比率偏高,因为仅数十年不足以大幅改变基因。她自己对印度的研究,无法推论印度裔美国儿童的食物过敏原因。

native advertising


史丹佛大学钻研健康差距的帕拉尼亚潘(Latha Palaniappan)医师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儿童的基因和环境以及饮食变化的交互,例如,吃多了「洋餐」,肠胃里的菌群产生变化,而菌群是免疫反应的主角。

他的团队根据移民族裔、文化习惯、烹饪方法等数据,发现不同族裔儿童的过敏比率,差别很大:印度裔只2.9%,菲律宾裔高达8.2%,全美平均为5.8%。

查尔斯‧冯说,「我看到越来越多亚裔的病患,过敏的情况各有差异。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要提出有根有据的治疗方子,确实很难。」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5 06:17 , Processed in 0.0641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