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八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23:3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抱怨说遇到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如果是头一次遇到,你真该感谢运气… …或者多亏了你的谨慎。可这是一种只能使你成为一个刻薄人的谨慎,因为,要想避免以怨报德的危险,你就永远别给任何人好处。就是说,为了不叫你的恩惠空施,你干脆把它戒掉。说真的,宁可施恩无报,也好过拒绝对他人施惠:一次收成不好,还要再次播种!在一块贫瘠的,长期不育的土地上播种,一次唯一丰收就能补偿。许多人对我们忘恩负义,遇到一个感恩的人就十分值得。当人们去做施舍,谁也没有把握,会不会常常做错:那么就任凭那些恩惠付之东流,只要是一次两次作对了!不是因为一场海难,就再也不航海,不是有一个破产的,就阻止银行放贷。如果我们想避免微小的挫折,不久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无所事事,麻木不仁。别人辜负了你一片好意,应该使你更加热心慷慨的利益他人:当一个行动的结果是不可预见的,就该一再地坚持去做,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关于这个问题,尽管我在《论恩惠》一书中,做了十分详尽的分析。首先我们该弄明一个问题,据我所判断,在那本书中没有全面的探讨,这个问题就是,面对一个当初给过我们恩惠,后来又损害了我们的人,能否认为就还清了,不再欠他的人情?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加上,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曾经的恩惠。如果你问一个极其严谨的法官的意见,他将认为,损失与恩惠相抵,并且会说:“尽管伤害更大,但是超过的损失部分应算在恩惠的账里。”一个人损害了我们,但从前曾经给过我们益处;因为所过去的时间而应该给以折扣。而且,太明显了,——我都不必请你注意这一点!——我们应该判研别人以何等程度的善意给我们恩惠,或者,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在何种地步是非自愿的,因此,不论恩惠还是伤害,取决于出自什么心意。“我没有想给你恩惠;我只是因为不好意思,或因为你的恳求打动了我,或因为期望得到报答。”我们的感激之情,跟对我们的善意成正比:一个恩惠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量,而在于以什么精神。但是,让我们放开这种揣测:一个人先是给了我们恩惠,现在给我们造成损害,超过了恩惠的价值。一个好人在对不利于他的逆差做账,增加恩惠的数目,减少损失的数目。一个更温和的法官,正如我本人愿意做的那样,会命人忘记损失,只记住恩惠。你可能会反驳我:“司法公正就是每个人恩是恩怨是怨:对恩惠要感恩,对遭受的损失一报还一报,或者至少不再欠恩情。”当施害人和施恩人不是一个或不是同一个人,这是对的;如果是同一个人,那么恩惠就应该抵消伤害的严重性。假使是我们,即便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的人,我们都应该是宽容的,对曾经给过我们某些恩惠,后来又伤害了我们的人,就更应该宽宏大量。我判断这两种行为不使用一个规范,相反,比起伤害我更看重恩惠。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一个人——即便是没什么教养,没文化,总之,普通的人——能够感激别人的好处,至少从收取的恩惠的角度看问题,可是不懂得他所欠的准确的量。只有哲人才懂得对每个恩惠的应该报答的价值。前面我所说的那种愚蒙的人,即便出于好意,欠厚偿薄,或报答的时机地点不适当——总而言之,他以为报答了恩惠,纯粹是徒有其名!

在某些范畴,我们以一种罕见的词义使用词语。传统上我们使用一些词汇,充分有效地指明我们想讲授的社会责任。例如,我们习惯说一个人以他全部的财产“对另一个人见礼[1]”。实际上,“见礼”,是说表示出比欠的恩情更多的感激。我们不说,“支付了所得恩惠”,因为“支付”人人都作,当向他索取所欠必须支付,或违背他们的意志,没有确定的日期,或由他人介入。我们也不说“报偿了所得恩惠”或是“退还”:也既是说,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愿使用涉及到借钱所用的词汇。“见礼”,实际上是将恩惠转变成对那个向我们施恩的人所送的礼物。这个词意味着自愿输诚:一个人见礼,是出于自己主动。智者会在他心中的论坛从各个角度寻思这个问题:所受惠的价值,是何人所施,为何目的,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因为这个道理,我们说只有智者才懂得表达应有的感激,同样也只有智者懂得提供恰当的恩惠,或者说,智者以一种感觉施出比受者得到恩惠更高兴的方式去作!在这一点上,不乏有人会从我们的话中看出有些语句不合常理,或者像希腊人说的,是悖论,并指责我们:“如此说来,除了智者,谁都不懂得表示感恩?!按照这种思路,也只有智者才懂得如何支付债权人,或者懂得付给店家所购之物的合理价钱!”——很好,为了不让他们对我们反感,大家都听明白了,伊壁鸠鲁与我们所见略同。迈特罗多鲁斯至少是毫不犹豫地说,唯智者知何谓感恩也。此外,我们说“唯智者懂得爱,唯智者懂得友谊”,也会语惊四座。夫表达感激,乃爱与友谊之组成部分,我甚至认为这种组成部分所及范围更广,包含比真正友谊所泛函的更多的人。这种惊讶不亚于听我们说唯于智者见忠诚,仿佛我们的对立派归根结底不说同样的话!还是你想能在不懂得表达感激的人那里找到忠诚?那么就请他们别再说我们的坏话,似乎我们只会宣扬悖论,让他们从此一劳永逸地明白,智者行动根据道德价值,而平民大众仅限于保持道德外表。没有任何人,除了智者,懂得表达感恩。非智者应该根据所知和所能来尽量表达它:对他来讲,缺乏知识要好过缺乏意愿,——因为意愿并不是一种学来的东西。智者必须对所有的因素做出比较评估,因此恩惠——尽管物质价值是相同的——,依照不同的时机,地点,和动机,其重要性或大或小。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家庭财源滚滚,显得没有关键时刻的一千块钱更有效。在赠予和搭救之间有相当大的区别,以我们的慷慨拯救了某人或仅仅是为他融资,这不意味同一件事情;一个微小的捐助往往可以带来深远的效果。例如,你没看出在一个握有自己的资金给别人恩惠和他必须先去借钱来再能有所施惠的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们不必再为这些广泛讨论过的问题花费时间,反复思考。当对受惠与受害之间做比较,一个好人,尽管他最公正的说出他的判断,他的考虑会有利于恩惠,宁愿倾向于偏袒这一方。然而,十分凸显的是问题所涉之人处在这种情况:“你对我有恩是关系我的奴隶,而你伤害我是关乎我的父亲”;要么是:“你救了我儿子,却害了我父亲”;我们这个虚构的人物于是便接着做比较,如果发现受恩惠和受损害的价值,差别不大,就不去理会;即使假设这个差别是相当之大,应该回报恩惠,假使不妨碍对家庭忠诚的义务的情况下能这么做,——也既是说,如果所受伤害仅仅是针对他本人的。结论是,他所采取的做法是:毫无困难地接受赔偿法;对超出恩惠的承担义务;退回一种恩惠,尽管气不过,作为支付了所受的侮辱;宁愿倾向,宁愿偏重于,不论如何,愿意亏欠别人的好处——并愿意归还它们。接受一种恩惠时比归还时表现出更好的情绪,就做错了:一个借贷的人,去还债比去借贷时脸上有更多笑容。同样方式,一个人回报一种转换为一大笔款子的恩惠,比去借贷这笔款子应该感到更高兴。在这一点上,忘恩负义的人,也陷入错误:对债权人,应该偿付资本和利息,而对接受的恩惠则理解为可以免费地享用,而实际上,延迟报答,便使其价值增加,拖的时间越长,我们所亏欠的感恩债就越大!报答恩惠没有利息,也属于一种负义之行;还有一件要考虑的,是计算所“该”多少和所“有”多少[2]… …

我们应该做出一切尽可能地知恩图报。感恩是属于我们的一种美好品质,正如在公正上面(与普通认为的相反),责己严责人宽。当我们每个人对他人有益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有益。我的意思,不是说每个人都别人帮助我多少,我就帮助别人多少,别人保护我多少,我就保护别人多少,也不是说,善有善报,(就象是恶有恶报,——因此谁也不象对真正受害人那样,对这些遭受不公的人表示出可能的同情,因为他们自己也害了人);我要说的意思是,对所有美德的回报,就在于对它的实践!我们作这件些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图得回报:一个正确的行动的奖励就在行动本身!我不想,为了让别人被我的榜样所引领,更情愿地给我恩惠而表示感激,而是因为感恩激发出一种最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快乐。我不是因为这可能对我有用而表示感激,而是因为它给我快感。为了说服你相信是这样,我还要再对你说:如果不以在人家眼里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为代价,就不能表示出感激,如果不做出坏脸色,就不能回报答人家的好处,我就有义务,心安理得地,作出更正确的决定,免得显得象是个无耻小人。以我看来,谁也没有那些只为不黑了良心不怕失去好人的声誉的人表现得更热爱美德,更加信奉美德。总而言之,正如我已经对你所说,你感觉到感激,不是对别人,而更是对你自己的好;把给的东西还回去,是平平庸庸的,寻常见惯的事情,但是感觉到感恩是伟大的情感,发自于灵魂最幸福的状态。的确,如果邪恶使人们不幸福,而美德使人们幸福,那么感恩就是一种美德;你还回去的是一种普通用途的财富,但是却得到另一种无价之宝:你感恩的良知,这种东西只有出常的灵魂才可能有的。

与感恩对立的情感的后果,是极端的不幸福,因为任何人如果不能对别人感激,就不能对自己感激。我并不是在断下定义,谁忘恩负义的,就将是不幸福的;两种状态是同时的:寡恩负义立即就不幸福。因此,我们避免忘恩负义,不是因为别人的缘故,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作恶,落在别人头上的部分是最小的,最不重要的:恶事最坏的部分,我们暂且叫它最“阴沉”的部分,积留在我们内心,压迫着我们。按照阿塔罗的说法,“坏心肠自己饮掉大部分毒剂”!毒蛇分泌毒液,伤害别的生灵,但是对它们自己是无害的;恶意的毒液却与此相反,谁酿造它,更自作自受!

不知感恩的人自我折磨,自我作践;仇恨所得到的好处,因为要返还它们,想方设法减少它们的重要性,相反地,无限扩大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有没有比一个忘记恩惠,只记得伤害的人更可悲的?智慧与此相反,珍视所有的恩德,时刻挂在心上,一想到它们就感到快乐。坏人只有一个欣喜的时刻,而即便有也非常短暂:就是接受好处的那一小会儿;而智者从收到的恩惠中获取巨大而长期的满足。给他快感的,不是接受的那一刻,而是接受到恩惠的这件事;这对他来说是某种不朽的、永在的东西。智者只是轻蔑他被伤害的事情;他把这一切都忘掉,不是因为忽略,而是出于自愿。他不把一切从最坏的角度解释,不去查找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是谁的罪责,他宁愿把人们的错误归咎于命运。不把别人的话,别人的眼神,都理解成恶意,而是从别人对他的做法中去寻找仁慈的注解。更愿意回忆人们对他的好而不是对他的坏;尽可能地,在记忆中储存从前的恩德,不改变对那些曾经对自己有某种好处的人的情绪,除非他的恶行太严重,太过分,即便是对一个连见都不想见的人,态度有明显的态度不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当的伤害以后,智者对他们的感觉有如受到他们恩惠之前一样。现实中,即便是伤害与恩惠相当,在我们的灵魂中依然存在某种仁爱的感觉。当票数相等,犯人就宣布无罪;当出现两可的情形,我们的人性意识倾向于作有利的方面解释。智者的灵魂也是这样,当恩德与危害持平,尽管不再亏欠,然而继续愿意感觉到情份,就象那些即使法令宣布取消债务,依然去偿还的人所做的。

如果不轻视一切激发起俗民大众注意的东西,任何人也不能是感恩的:实际上,假使你要报答一种恩德,必须准保好面对你流放,你流血,你甘受贫穷,甚至认可你的清白受到质疑,流言蜚语,声名狼藉。做个知恩图报的人,不是件小事情。习惯上,我们请求一个恩惠不给它更多的价值,可是当我们得到恩惠以后,对任何东西给的价值看得都比它多。你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忘记所收到的恩惠吗?就是对我们想得到的东西的那种愿望。我们不想着已经得到的,却只想着我们还想得到的。我们被引入歧途,直取财富,荣誉,权力和别的被公共舆论看成是珍贵的而其实一文不值的东西。当所涉及之物的价值不是流行观点,而是事物的自然本性,我们没有能力作出价值判断。所有前面我所说的,除了他们是习惯上的惊叹对象这一点,其他都不值得引起我们的惊叹。这是一些不正当愿望的东西,因此才被认为是贵重的,我们相反,当觉得什么东西是宝贵的,所以我们才愿望它;当一些人的错误观点成了普遍观看法,这种看法又进而制约每个人的观点。因此,如果我们听凭公共舆论先例的指引,那我们就做同样的事情,当它对我们说,道德的最高点就在感恩。所有的城市,所有的民族,甚至从蛮夷之地来的人,都宣称这是个真理,在这一点上好人坏人的意见都相。有的人更看重享乐,有的人觉得更愿意勤奋努力,一些人把疼痛看成是最大的灾难,而另一些人,疼痛甚至连灾难都不算;有的人把财富列入最高的美德,另一些人说发明它是为了人类的祸患,而最富有的那个,是命运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给他的人;在这种多样化的立场中,有一种东西是大家都在说,正如俗语说的,异口同声:对有恩于我们的那个人,我们欠着恩情。在这一点上,所有这些纷纷纭纭的意见都一致同意,尽管我们有时候恩将仇报;而忘恩负义的第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足够的感恩心。乃至荒唐到这种地步,给人一个巨大的恩惠,就变得非常地危险;由于认为不报答恩情是一种羞耻,觉得那个给我们恩惠的人还是不存在为好!你安心地享用从我这里收到的;我不向你索要,也不对你要求。只要我知道对你有用就足矣。没有比来自一个求惠未得的人那里的仇恨更激烈的了!





[1]这是一个很难翻译的词,愿意是:介绍,到场,递交,表达,出示,阐述;词根又有“礼物”的意思。这里大概相当于中文的“当面答谢”。

[2]原文这句话可以产生两种含义,一种是“亏欠”和“拥有”;另一种的是“应该”和“必须”。我们采取第一种解释。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4 17:39 , Processed in 0.0570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