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薄熙来最后印记被铲除 重庆卫视告别“唱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0: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维新闻】据陆媒报道,在2013年开年伊始,重庆卫视元旦起全面改版,各时段商业广告恢复招商,王牌栏目广告刊例价翻倍。自薄熙来主政重庆后,为了配合他政治上全面“唱红”的理念,重庆卫视在2011年初转型“红色频道”,但随后其收入大幅下滑,只能依赖政府每年补贴1.5亿,剩余由广电下属的地方台贡献。而这次改版也被认为是薄熙来在重庆执政时所提倡的“唱红打黑”中,继“打黑”中的不合法成分被否定后,盲目的“唱红”也被彻底更改,薄熙来的最后一丝印记似乎正在从重庆消失。

事实上,早在2012年3月26日薄熙来刚刚落马之时,重庆广电发布消息称重庆卫视部分节目将进行改版,晚间黄金时段增加了电视剧的播出。专题节目中日播的《天天红歌会》调整为周播,但否认外界谣传将恢复播出商业广告的问题。这被外界认为在薄熙来离开重庆后,近几年一向主打“红色”的重庆卫视正在逐步抛弃带有鲜明特色的“薄氏风格”,开始重回迎合受众的市场路线。此前薄熙来过分解读中央意图,一直“运动式”的对重庆卫视进行改版也曾让外界诟病不已。

迎合上意 利用重庆卫视试图大有作为

自薄熙来主政重庆后,在重庆实施的一系列唱红打黑行动也“波及”到了在重庆官方宣传语境中有重要地位的重庆卫视。为了配合“唱红打黑”行动,从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大规模改版,不播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包节目播出量,且将电视剧清出黄金档;增加公益广告片、城市宣传片和一系列自办新闻、红色文化节目,宣布成为公益频道,成为中国卫视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摒弃商业广告的频道。这也是外界诟病薄熙来在重庆所作所为接近文革的理由之一。

但是不得不承认,正如薄熙来在重庆进行“唱红打黑”、开展一系列例如发展保障房等顺应民心的措施一样,这个在中国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官员利用其政治嗅觉准确把握了民心所向、中央所想,任何一步都踩在了中共高层的心思上,对重庆卫视的改版也是如此。

当中央在2010年下定决心要打压房价之时,得力于保障房的大力推进,重庆已经是中国房价涨幅最小的城市之一。当中央宣布要在“文化”方面大有作为之时,“山城”的唱读讲传活动也早已将社会焦点聚集于此。正当外界对重庆卫视抛弃商业广告娱乐节目褒贬不一的时候,2012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和“限广令”,对大陆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和广告进行限制,受此影响,各省级卫视综艺节目大量退出黄金时段,电视剧中插广告取消。

但是今天看来,虽然都是限娱、限广,如果说“限娱令”和“限广令”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充斥着的商业氛围和娱乐倾向进行纠偏的话,那重庆卫视的自我纠错就如同其在“唱红打黑”中所表现的一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使从中共高层角度来说,如此刻板、枯燥的文宣方式也是近年来正在尝试抛弃的。对于重庆卫视来说,这种过分宣扬品牌特色和社会特性的做法,带来的尴尬结果就是收视率以及收益的下降。

只会唱红 重庆卫视做不了BBC

对此重庆市长黄奇帆对外界解释,重庆卫视要做中国的BBC(英国广播公司), “如果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在市场化的媒体之外保持一个不做任何广告的电视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业内人士表示了不同看法,之所以有声音反感重庆政府在重庆卫视上进行的大规模改版,并不是因为重庆卫视要做公益频道,抛弃广告,而是因为“在薄、黄眼里唱红打黑就是公益”。该分析人士进一步解释,即使是BBC、NHK之类公益电视台,之所以有国际知名度,能够在市场上存货,主要原因还是其节目制作精良,迎合公众需求。以BBC为例,除了其历史悠久,新闻节目优秀外,其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内容也制作精良,依靠出售自制节目也能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而重庆卫视与BBC相比,唯一的一个共同点仅仅是没有商业广告而已。

根据北方传媒研究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2011年3月1日大改版后,重庆卫视2011年在全中国排名急剧下跌至第34位,在省级卫视中排名第22位。根据之前另一项调查显示,重庆卫视2009年收视率在全国省级卫视中一度排名第9。重庆卫视改版前,每天播出商业广告时长近300分钟,2010年全年广告收入人民币3亿元左右,以此收入维持营运,尚可自足自给,而同时期其余大陆省级卫视的广告收入普遍为15亿—30亿之间。改版后,重庆卫视原广告收入部分由重庆广电集团通过综合经营自身平衡掉了1.5亿元,剩下1.5亿元由重庆市政府补给。因为经济来源少了一半,重庆卫视因而进行一轮“大洗牌”,原来近140人团队压缩近1/4,留下的普通职员薪资下降10%;管理岗位薪资最多下降约40%。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红色主题”并不等于“公共服务”,不遵循市场规律迎合市场,标榜特色忽视内容制作,仅仅凭借行政扶持进行运营,这才是重庆卫视在近几年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在薄熙来走后迅速“转向”的根本原因。


(佑安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06:45 , Processed in 0.0544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