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访谈·抗战记忆]我的父亲抗日县长张问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23: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持人]在您的记忆中,您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位父亲?

[张星轺]我的父亲张问德先生1880年8月6日出生于腾冲县南门街的宿儒之家,祖父张洪恩是一位很有学问的文人。他望子成龙心切,从1884年4岁开始,就在家里每日读《大学》、《中庸》、每天写印本数张,五岁起读《论语》、《孟子》等,十一岁外出就读,授业于四川杜子涛先生门下,与李根源是同桌同学,清末考上了秀才。 由于受到家庭教育文化的洗礼熏陶,奠定了他一生要堂堂正正地做人的信念。父亲去世时,我自己只有十三岁。在记忆中,父亲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长者,他对子女非常严格,把“贫者世之常”一直贯穿到每天的家庭生活、学习中。

您的父亲张问德老先生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父亲每天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7点起床,打拳、锻炼身体、喝茶、看书、看报纸,然后就看书写字。中午饭以后不午睡,仍然看书。他没有别的爱好,一生酷爱读书,到晚上9点就休息了。他一般不同客人往来,也不喜外出去做客、参加宴会,一般请到他,送一点礼他回来了。父亲“热以文场,冷以官场”,长于诗书,不阿于权贵,不钻营趋附,清廉耿直。腾冲乡土沉沦,他临危授命,动员焦土抗战;腾冲光复,他功成身退。 父亲去世后遗留下的东西仅有几件:一是《偏安腾北抗战集》,详细记录了关于腾冲抗战的全部历史。此外就是《秋生草堂诗文录》和《讱庵格言》,成为人们考查那段历史的证明和作为后人行为世范的宝贵精神财富。 父亲一生无党无派,但是他一生始终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一位有气节的读书人。他在参加两广护国军的时候,响应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就把一个20岁、一个19岁的两个孩子送到黄埔军校的四期、五期去读书了。黄埔四期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就到井冈山去了,最后下落不明。父亲1957年去世时,留下的遗嘱只有四个字: “拒收礼金”。这是真实的。他知道会有很多人会来家里吊唁,就不准收任何人的礼金。当时德宏州政协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但我父亲生前交代,不要惊动政府了,国家很困难,于是一切从简。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在军政官员弃城逃亡的时刻,为何您的父亲却能站出来,出任一个“县已不县”的县长?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942年5月,日军攻占滇西,还未到达龙陵、保山,当地军政长官已望风而逃,其中包括腾冲县长邱天培。200多名日本兵不发一枪一弹,占领了腾冲,人心慌乱,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父亲张问德先生组织乡绅、民众,先转移物资,疏散人员,组织了临时县务委员会。后来龙云知晓情况后,就任命他当腾冲县县长,收拾这个残局。在那种情况下一无交通工具、二无粮草、三没有一分钱工资,只有蚊虫蛇来陪伴。邱天培逃跑时,把县政府大印也带走了,最后才把大印追回来,7月,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他毅然就任“抗日县长”。

张问德老先生在主持腾北抗战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哪些事?

他毅然就任县长、宣誓就职后,恢复了《腾越日报》,组织民众来选举乡保长,组织生产,恢复了基础教育,举办了抗战军政训练班、民政训练班。随后,联络盈江土司、傣族游击组织、怒江土司,组建起三百人游击民团,来维持社会秩序,镇压汉奸、地痞流氓,这样使社会秩序得到稳定。 当时的县政府是流动的,进行的也是游击战。敌人来了我走,敌人走了我再回来,所以才有六次过怒江、八次翻高黎贡山的经历。但是到哪里,他都要扛起抗日这面大旗。他随时叫勤务兵背着国旗,不管政府搬到哪里,都首先要把国旗挂起来,挂起来就是说政府还在,祖国还在,体现抗战的决心。他将这面国旗视为自己的生命。他在国旗上还写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西江月》来激励士气:“倭寇霸我河山,杀人放火轮奸,誓与顽敌不共天,谁不怒发冲冠!我有雪耻志气,杀上高黎贡山,临死噬敌咬牙关,魂如日月经天!”由于父亲是真正的读书人,知道家国性命的道理,这也是他品格受到尊重的根本出发点。 1944年夏秋,日军从腾北败退前,将腾北所有粮库的粮食全部烧毁,远征军16万人的吃饭成了难题。此时,父亲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到江对岸的保山运粮供应部队。从7月底起,在高黎贡山的古道上出现了一幕肩挑背扛的万人运粮图。

《答田岛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一封800多字的信函,成为震动全国的抗日檄文?

1943年8月底,占领腾冲的日军头目田岛寿嗣给我父亲写了一信,信中假惺惺表示他关心腾冲人民的“饥寒冻馁”,约请我父亲到县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对于这份名为“关心”,实则诱降的来函。父亲当时一看,就觉得如果去了,那么就是你怵降于他的淫威;你不去,可以说你胆小怕事,你害怕他日寇。去与不去都是田岛向我父亲射出的一只毒箭,田岛写给我父亲的信,就是要涣散民众的抗日决心,他要占领腾冲,所以我父亲在这个情况下经过再三思考,他就统计了日本侵略腾冲时候所烧毁的房屋、抢走的物资、强奸的民女等等这些罪行,列举了准确数字,他就回了这一封信。 在回信中,我的父亲义正辞严,这就是后来广为传诵的《答田岛书》:“来书以腾冲人民痛苦为言,欲借会晤长谈而谋解除。苟我中国犹未遭受侵凌,且与日本能保持正常国交关系时,则余必将予以同情之考虑。然事态之演变,已使余将可予以同情考虑之基础扫除无余。诚如阁下来书所言,腾冲士循民良,风俗醇厚,实西南第一乐园,大足有为之乡。然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写好后,寄给了日寇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 这份大义凛然的书信寄出,为全国各大报纸刊载报道,引起很大轰动,父亲因此名震一时。国民政府军政部代表称他为“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还获得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的匾额。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16 23:30:03 | 只看该作者
像英雄致敬,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 14:13 , Processed in 0.0626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