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中日本染指东南亚起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3: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乐

总的来说,二战起因是日、德、意、苏等掀桌子要摧毁既定国际秩序,而中、
英、法、美等与之对抗。

日本在一战后原来是遵守国际秩序的。到1931年,关东军少壮军人发动九一八事
变,占领满洲。此事缘由不简单,略过不谈。日本因此受到国联谴责,退出国
联,不再遵守国际秩序。

此后,日军占领热河,在内蒙和河北与中国军队冲突。日本对内蒙是志在必得
的,而对河北是要建立中立的缓冲区。1933年的《中日塘沽协定》标志着日本达
到了后一目的。

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后意大利等加入,形成要摧毁
国际秩序的轴心国雏形。纳粹德国也开始结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1937年的七七事变,蒋介石是可以照过去的对日河北模式忍让的,但他8月错误地
在上海发动反击,希望引起在上海有很大利益的英法美等对日本施压,使得日本
收敛。结果一败涂地,输掉了资源和经济较好的中国东部和中部。对于英法美等
来说,欧洲是核心地区,应付德国等的威胁都很吃力,不可能为实行反帝革命外
交的国民政府而再搞什么新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对贫困的中国西部没什么兴趣,接下来可选择的进攻方向是资源丰富的苏联
远东及蒙古或东南亚。东南亚是英法荷美的殖民地,没有胜算,而苏联自我破
坏,经历了1932-33年的大饥荒和1935-38年的大清洗,似乎是个软柿子。

日军于1938年7月发动试探性的张鼓峰战役。张鼓峰和附近的沙草峰在苏联和朝鲜
边境线的苏联一侧。日军夺取二处后被苏军夺回,但苏军伤亡惨重。日方提和成
功。日军于1939年5月发动诺门罕战役。诺门罕在内蒙与蒙古边境线的内蒙一侧。
日军惨败,从此不敢进攻苏联远东及蒙古。

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要从美国中立法案和德国和意大利打败法国和英国联军
说起。

美国在一战前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193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反对介入亚欧
混乱的战争,也就是孤立主义。因此国会从1935年到1037年通过了几个中立法
案。针对纳粹德国对欧洲的战争威胁,1939年的中立法案大转向,允许参战国以
现金向美国企业购买物资并且自行运走(现购自运),这有利于海运能力强的英
国和法国。

在1940年9月日本入侵印度支那之前,云南是国民政府与外部世界可接触的最后一
个地区。此前公路已被封 锁,但仍有一条铁路线可将物资从海防运送到云南,虽
然日军多次进行轰炸,但铁路仍然开放。美国通过这条铁路向云南运送军火、燃
料及每月10000吨的物资。

美国此时关注重点仍然是欧洲,不愿分散力量与日本在太平洋和东亚冲突,而且
等待日本选择进攻苏联远东及蒙古还是东南亚。

1940年6月,德国和意大利入侵法国,法国投降,被分割为北部与西部的德国占领
区、东南部小区域的意大利占领区和南方的残存国家——维希法国。维琪法国还
控制着大量法国海外殖民地,包括印度支那。

此后,日本开始向维琪政府施压,要求关闭铁路。9月5日,在南支那方面军辖下
编成印度支那派遣军以入侵印度支那,由西村琢磨指挥。由一支舰队、航空母舰
上的舰载机及驻海南岛的岸基飞机提供支援。

9月22日,日本与维琪印度支那政府签订协议,以建立军事基地及运输权益,但限
制只可以有6000名日军驻守印度支那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在整个殖民地最多可派驻
25000人,而且协议的最后一份文件禁止日军从印度支那发动军事进攻,除非得到
双方一致协议。

数小时后,日军第5师团在中村明人中将指挥下在三处地点越过边界及占领在谅山
的铁路起点,这违反了新的协议。日军与一个旅的法国印度支那殖民地军和法国
外籍兵团发生战斗,直至9月25日谅山陷落,踏上了前往河内的道路。当时维琪法
军仍在各地坚守及派出一个团守卫谅山到河内的道路。

9月23日,维琪法国驻日本大使在东京抗议南支那方面军违反协议。

9月24日早上,日军飞机在从北部湾飞来轰炸海防,维琪法国态度开始软化,但仍
命令海岸守军继续防守及开火阻止任何登陆行动。

9月26日,日军到达海防以南的海岸及开始进入港口,第二次登陆时坦克参与进
攻,海防被轰炸,造成一些伤亡。下午,约4,500名日军及12辆坦克离开海防。

晚上战斗结束,日军攻占在河内市郊的内排空军基地、在云南边境老街及北江市
的火车站。日军在海防及河内分别留驻900名及600名。这些行动已足够有效的封
锁中国,剩下的只有经缅甸的公路运入物资。

9月27日,日本与德国及意大利签订军事同盟,轴心国正式形成。

美国对日本入侵印度支那的反应,是实施有关铁、钢和机械零件的禁运。

9月美国还同意英国购买原本于美国基地封存的驱逐舰。

1941年初,赞成支援抵抗轴心国的美国人首次超过51%。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向英
国和中国等借出物资。此法案于3月1日生效实施。美国也授权海军保护英国所购
买的物资和装备运往大西洋中间的安全区,之后由英国舰队接手管理。因此德国
和美国在1941年10月陆续在大西洋北部和中部发生数次海战,但是美国在官方立
场上仍然继续续保持中立。

德国在欧洲所获得的一连串胜利,鼓励日本1941年对欧洲各国政府施加压力。荷
兰政府同意继续供应日本由荷属东印度(印尼)开采的石油,但是拒绝将该殖民
地的控制权移交给日本政府。维琪法国则同意日本继续占领法属印度支那。

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决定以日军试图占领印度支那为由而
冻结所有日本的资产,而提供日本近80%石油的美国也决定严格实施石油禁运政
策。这项石油禁运政策旨在迫使日本放弃在亚洲的野心计划并且缓和对中国的战
争。对此日本许多军官认为石油禁运实际上就是对日本的变相宣战。

日本计划迅速攻占欧洲的亚洲殖民地,建立一个延伸至太平洋中线的大型防卫
圈。随后日本可以尽可能使用在东南亚所获得的资源,来对第一波攻击的同盟国
军队展开防御作战。为了防止美国对于日本的作法加以干预,日军从一开始便策
划对于防卫圈外围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展开歼灭性攻势。1941年12月8日(北美地区
为12月7日),日本同时对由英国与美国所掌握的东南亚周遭地区和太平洋岛屿展
开攻势,在这其中也包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舰队、攻占泰国和马来亚地区以
及占领香港等等。

这一系列的袭击促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同盟国国家正式对日本宣战,
德国和其他签署《三国同盟条约》的成员国也作出回应并向美国宣战。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 13:57 , Processed in 0.062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