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初期蒋介石险些上了希特勒的贼船 内幕曝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6:0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人文历史》

  1938年4月,国民党政府拟定了“惟以日本为敌”的外交方针,在策略上首重美英法,对德意则取争取态度。1940年6月法国宣布投降,随后英军节节败退,蒋介石“亲近英法、疏远德意”的外交策略似走到了破产边缘。

  自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政府即已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落后农业国的力量,并不足以战胜日本,故其战略,自始至终都是“苦撑待变”。

  为将“苦撑待变”战略付诸实施,1938年4月,国民党政府拟定了“惟以日本为敌”的外交方针,在策略上首重美英法,对德意则取争取态度。1940年6月法国宣布投降,随后英军节节败退,蒋介石“亲近英法、疏远德意”的外交策略似走到了破产边缘。

  作为应对,1940年6月22日,蒋介石召集高层会议,决定对德国采取“以友义之而不敌视”的外交方针。但在提升对德友好关系的同时,蒋介石并没有放弃亲近美英法阵营的立场,理由是“英法在太平洋的力量原极有限,与远东问题有关的主要势力是美苏。它们均未卷入欧战”。蒋介石的看法,并没得到党内高层的认同。7月18日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三十六次常务委员会上,立法院长孙科率先发言,对亲近美英法的既定外交路线提出了质疑。据会议记录,会上发言者众多,孔祥熙、居正、张群等元老全都赞同孙科的意见,主张亲苏联德。最后,蒋介石在会上独断决定,仍维持原定的亲近美英的外交路线不变;同时尽力加强对德关系。这期间,蒋介石主动采取了系列措施改善对德关系。

  这种“谨慎”(维持亲近美英阵营的立场)与“投机”(不放弃改善对德关系),至1940年9月份,开始显露其效果。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11月,更好的消息传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德不利,东欧三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相继加入德意日同盟,德苏战争已难避免;同月,苏联驻华大使告知蒋介石,苏联将再次启动对中国的军械物资的援助,包括飞机、大炮以及轻、重机枪。

  至此,中国在纷乱的国际局势中没有踏错步伐,顺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4 08:22 , Processed in 0.0617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