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舟子及其支持者打击柴静《穹顶之下》的误区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8: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5-3-17 18:18 编辑

方舟子及其支持者的误区在哪里?

特有理

2015-3-17


前文《方舟子打假柴静与价值函数》有不少网友的跟帖留言,综合归纳反对者的观点,主要有四个立脚点:


    1、柴静的《穹顶之下》在涉及的现象背后有其政治目的,

    2、方舟子打假是基于事实,而支持柴静的人却是基于立场,

    3、柴静是记者,没有资格谈科学问题,

    4、是假就该打,柴静的《穹顶之下》有假,因此也应该打。


首先,穿越过“时空”的华人都知道:在中国,特别是文革时期,一提到“政治目的”,这必定是一个严重的指控。在党国,政治是党的专利,党是领袖的专利。因此,只有领袖才有资格具有政治目的。其他任何人如果有政治目的,这等同于反对领袖、反对党,这就是死罪。但是来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是普通百姓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合法的政治目的,包括宣传、组党、竞选、实施这些政治目的。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有政治目的,包括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进行宣传和鼓动都是合法的。所以,为自己或一部分人去争取利益,是文明社会所允许,并受到宪法保护的。只有那些不知自身政治权利为何物的人,才会认为宣传不能为了私利;或者,必须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能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归根到底一句话:具有自己的政治目的是现代文明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关于“方舟子打假是基于事实,而支持柴静的人是基于立场”的说法,则明显是颠倒了事实。《穹顶之下》的核心是【雾霾】这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对于所有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灾害】。而方舟子所谓的打假反倒是基于自身的学识基础,自己的解读,自己的立场。方舟子把吸烟与雾霾相对比,这表面上是以事实对事实,但是,这两个事实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雾霾,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吸,但却无时无刻,不得不被动地去吸。因此,除了身体本身会受到伤害,精神上也同样会产生厌烦和愤懑地情绪。而吸烟基本上是主动性的,为了减少“二手烟”的危害,许多公共场合都已经禁止吸烟。那么,即使主动吸烟、甚至是吸毒比雾霾危害大,但那都是自愿的的行为。用非自愿受害与自愿受害这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伤害相比较,就好比当人们谴责由于建筑施工时偷工减料而造成人员伤亡时,有人提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劣质建筑倒塌所压死的人多得多,因此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地震而不是施工的质量。如果把概念进行明确的梳理,我们应该认识到:雾霾是一种【灾害】,而吸烟是一种【危害】,灾害和危害虽然都会造成【伤害】,但对人的行为而言却表示了不同的性质。这就是概念不同而形成的语言表达差异,有时想想它很微妙,但这又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基础。欢迎方舟子及其支持者打这《雾霾灾害说》的假。


作为判断社会公义和损益程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损益必须同性质比较】。也就是说:对于获利的程度和公义性衡量,必须在相同性质的范围内进行判别;同样,对于损害的程度和公义性衡量,也必须在相同的性质范围内进行判断。比如看收益的合法性,如果一个人一年能挣1000万,你能说一般贩毒都挣不到这么多钱,因此一年挣1000万就是犯罪?当比较损害的性质时,你能说由于非违章所导致的车祸意外伤害不算犯罪,因此故意杀人也不算犯罪?根据同性质比较原则,损益比较必须限定性质边界。不如此,损益的性质就随时可能被混淆。


根据上述概念和原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方舟子对《穹顶之下》的攻击手法既混淆了事实的概念,又违背了公义判断的基本原则。


对于“柴静是记者,没资格谈科学问题”的说法,我必须指出:这种论调是一种完全不理解科学本质的表现。什么是科学?所谓科学,就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系统化认识,其本质就是自然逻辑关系的集合。所谓的科学家,无非是对特定集合的认识空间范围比常人大一些而已;所谓的专家,无非是对特定的逻辑关系了解得深入和细致而已。受过教育的人都会有知识,有常识。科学家、专家,在特定领域认知的深度上超出常人,但记者在认知的广度上又会超出一般的科学家,这就是自然的平衡。但专家与记者对于科学而言,是没有分界线的。如果按照“柴静没资格谈科学问题”的逻辑,方舟子不是记者,他有资格谈新闻范畴的时事评论吗?此为其谬误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穹顶之下》的核心根本不是在谈科学,是在谈雾霾的产生、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以及治理雾霾的措施探讨。社会赋予记者的职责,就是向公众呈现系统化的社会信息;同时,社会也允许记者发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及个人观点。任何新闻报道当中,所呈现的信息源头,不可能都是来自记者本人。比如天气预报,你能说播音员不是气象学家,因此没资格报道气象的预测?至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什么是虚假信息?


有人说《穹顶之下》有假就该打。泛泛而谈是没错,但打假一要看价值,二要看合理性。价值方面的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阐述过了。这里主要看其合理性。那么看看方舟子打的是所谓的什么“假”?一个是“柴静孩子的病与雾霾没有关系”。这叫什么科学素养?如果方舟子是个文科生也就罢了,可其偏偏是所谓的理科生。可惜的是,他缺乏工科的基础培训。自然的规律在工科领域有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自然不存在绝对!除非方舟子能够证明雾霾对人体根本没有影响,否则如何证明某种疾病与雾霾绝对没有关联?即使是孕妇由于雾霾对呼吸的影响以及心理焦虑所导致的身体变化,难道就绝对不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如果方舟子敢于说出“绝对”二字,那么不良信息的刺激可以把人吓死也就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假”了。但事实是这样吗?方舟子的逻辑也相当于声称:一场猛烈的风暴绝对不可能是由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造成的。但方舟子再牛,他能否定《蝴蝶效应》的存在吗?


另一个被方舟子拿来说事的,是一个空气污染与死亡率的曲线图表。这就更说明方舟子不但缺乏科技常识,也缺乏社会新闻常识。首先,任何统计分析的结果既取决于样本的采样空间,也取决于统计分析所采用的模型。统计结论的分析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必要环节,它需要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否则何来学术研讨之说?数据不同、方法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结论、不同观点,何来谁真谁假?如果方舟子没有得到柴静所述图表后面的样本数据和分析模型,仅从图表的相似度来判定柴静“团队”造假,其做法恰恰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原则,造假的反倒是方舟子本人了。这种假,是违背科学原则而产生出的评价结论,是一种伪科学的表达。


进一步,《穹顶之下》的主题是雾霾所笼罩的社会现象,报道的手法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包装。如果放着雾霾的现象和危害不谈,专对报道者的情绪、态度进行揣摩,对根本改变不了问题性质的个别数据信息进行挑剔,就是对不同层次的概念进行性质的置换,就形成了对本质问题的狡辩。如果要想推翻我这一论点,方舟子及其支持者必须能够证明:按照方舟子所依据的事实和数据,(1)雾霾不可避免,(2)雾霾无害。否则核心问题的“假”在何处?如果核心问题为真,那么打假的合理性又在哪?别说这是方舟子的个人嗜好,因为他对《穹顶之下》的抨击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而不是说随便打击着玩。科学有让人专门回避本质而去纠缠枝节的吗?


归拢来说,方舟子及其支持者对柴静《穹顶之下》的谴责和抨击,蔑视了社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要求、混淆了不同社会问题的性质、违背了科学思维的原则、制造了不合理的挑剔和责难,对雾霾问题的解决不但产生不了任何积极的影响,反而徒增社会思维的混乱。这,就是方舟子及其支持者的误区。


附:方舟子打假柴静与价值函数

特有理

新闻也好、打假也好,其本质都是提供一种信息。新闻有新闻的价值,打假有打假的价值。这么说很明确,也不会有太多人理解不了。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人却根本意识不到这个本质性的问题。特别是中国人,日子过得天天如惊弓之鸟,时时担心中了别人的套,因此缺乏理性分析信息价值的能力。自己喜欢的,就无限正向放大;不喜欢的,就彻底负面解读。再加上有人故意引偏话题,最后反倒使信息本身的价值被散焦。

方舟子打假韩寒时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件事上,我对方舟子的打假是完全支持的。因为韩寒问题的核心不是文章的源属是谁,而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模型制造了一个远离常态的“神话”,以及社会道德体系的巨大陷阱。真要看到真的合理性,这是道德原则的基础。如果“真”里面有许多的不合理,那么“真”在社会中就产生不出道德依据的平台。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充斥着强权的“真”、欺骗的“真”,才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不了稳定的道德原则。才使得“指鹿为马”横行,“假作真时真亦假”成为现实。方舟子打假韩寒的过程,是促使社会思考的过程,是让社会提升阻吓造假能力的过程。这就是方舟子打假韩寒的正面价值所在。

所谓的价值函数,就是表明价值的衡量并不是简单的加减合并,而是一个时变的动态表现,其整体结果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考量。也就是说,价值的综合表现有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在方舟子对柴静《穹顶之下》的打假中,我看其价值颇为负面。

《穹顶之下》的核心价值是系统提出了一个全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柴静的动机是什么?当然是拿雾霾说事,能拿雾霾说事,当然是雾霾足以引起全中国人的关注。至于什么是柴静想说的事、她有没有后台、她的利益瓜葛何在,那么谁也无法要求能让13亿人都有一致的认同。唯一能够让13亿人共同承认的,就是雾霾这个事实。然而中国人普遍社会思维能力的欠缺表现在:绝大多数人总是认为,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诉求必须是代表大多数的才是可以接受的诉求。这就是家天下、党天下思维所洗脑的结果。反过来,皇帝代表天,当然就代表了全体臣民;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及至“三个代表”,因此也就是全体国民必须接受的了。但自然现实展示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利益是与他人完全相同的,因此,在谈问题时,真正需要关心的,首先应该设立一个共同利益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问题展开分析。这就好比在植物中提取特定用途的有效成份,就好比找出作用力的矢量合成方向和数值,就好比对接受的信号进行检波和解调。如果抛开有效成份去谈植物的外观、气息、颜色,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就必然分化;如果只谈受力的不同方向而不考虑综合的矢量结果,那么物体实际的运动状态就永远不会得出结论;如果不对特定的载波信号进行检波和解调,而去谈接收设备的手感或防摔性能,那么有用的信息根本就无法得到。

方舟子去打《穹顶之下》数据的假、观点的假、结论的假,其正面价值在于促使人们更加理性、严谨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必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在一个特定的议题方向上,它能起到的正面作用极为有限。因为任何数据的偏离,以及观点和结论,在雾霾的问题上,方舟子所说的问题根本改变不了雾霾对民众身心的影响的负面性质。所谓“雾霾不如吸烟有害”,所谓“雾霾造成死亡率上升的数据是假的”这样的质疑除了医学学术上的讨论价值,对雾霾本身,及至造成雾霾背后的体制忧患问题却根本形成不了正面的积极作用,而是恰恰相反。除非方舟子能够证明雾霾有利于健康,或雾霾能够增加中国人的幸福指数,那么在一些本身仍具争议的细节上“打假”就明显是在分散国民对雾霾问题本质的探究和解决方案的研讨注意力。

我不去揣测所谓的利益动机,柴静也好、方舟子也罢。柴静出名因为她向世人展示了雾霾对中国人的影响,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而方舟子却在枝节问题上进行纠缠,其对问题的整体贡献就是一种负面的价值。但他也搭上了柴静出名的顺风车,这也许还就是雾霾产生的一种因素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3-18 20:31:54 | 只看该作者
方舟子及其支持者的误区在哪里?

特有理


以龟头习近平为首的几个孙子们成功的转移了话题。有没有《穹顶之下》都得赶紧治污。可这个节目关习近平孙子蛋疼了,首先大炒,冷了再炒。反而不提如何治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9 05:11 , Processed in 0.0624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