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心世界 塑造默克尔性格的人、事、物(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1: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澎湃



《纽约客》刊载的默克尔不同时期的肖像


       安格拉·默克尔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生于民主德国,从一个在父亲严格要求下不会打扮、保守拘谨又成绩出色的小女孩,变成了莱比锡大学物理学系高材生,又从一位原东德“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组织的地区领导走上国家政治最高平台,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并连任三届。《默克尔传: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她的权力世界》这部经默克尔授权的传记,向全世界展现了默克尔这个东德女人的人生之路,该传记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默克尔的强势与实力在西方媒体笔下越来越势不可挡,她能把原西德地区保守党“基民盟”的男性政治家收服地服服帖帖,还获得了“德国铁娘子”的名号。《纽约客》最新一期人物特稿把默克尔比作“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女人”。在德国领导人中,默克尔起码有三大反常:一个女人(离婚、再婚、没有孩子);一位物理科学家;来自东德。在《纽约客》的文字中,这些特征虽然令默克尔像是德国政治的局外人,也有助于她非凡的崛起,那些比她更有资历、更具权威且几乎都是男人的政客,往往因为低估她而付出不小的代价。

       在人们眼中,初入仕途时,默克尔拘谨而腼腆。多年来,公众演讲一直都是令这位公众人物头疼的事情,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她才学会把手指环成钻石状放在小腹上以让自己轻松一点。从1991年以来就是默克尔摄影师的赫林德·科尔伯(Herlinde Koelbl)表示,镜头里的默克尔一直有点尴尬:“但你可以感受到她力量的开始。”

       一直以来,观察、研究默克尔政治主张与作风的人都不在少数。而《默克尔传》作者斯蒂凡·柯内琉斯,已跟随采访默克尔25年,作为唯一一位能够查阅默克尔私人资料的德国知名记者,他有机会看到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默克尔。在这本传记中,他从默克尔的童年讲起,不仅讲述了她爱旅行,喜欢交朋友,私下是个冷面笑匠,还向我们展示了默克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萨科奇、奥巴马、普京等政治巨头进行斡旋的过程。书中讲到默克尔喜欢听歌剧,尤其喜欢瓦格纳谱写的与悲怆及命运有关的所有作品,瓦格纳的音乐世界,以及浪漫派沉重的题材,根本不像默克尔,无论是风格或个性,默克尔恰恰是瓦格纳歌剧世界的反面。      


     
【选摘】

(本文选自《默克尔传》第四章:内心世界 塑造默克尔性格的人、事、物,有删节。)

爱瓦格纳,沉默、自律

       默克尔爱听歌剧,尤其喜欢瓦格纳谱写的与悲怆及命运有关的所有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是她最欣赏的歌剧,而且是海纳·米勒的那个版本。东柏林变天之前,剧院常客默克尔极可能早就注意到这位导演的作品了。米勒诠释的瓦格纳的爱情悲剧,曾六度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上演,默克尔认为这个演出“几近完美”。她喜欢特里斯坦,大概是因为这位王子从来就不抱着获救的希望,唯有死亡可以让他从残缺不全的爱情中解脱。

       《尼伯龙根的指环》也是如此,默克尔对这出歌剧的评价简短且一针见血:“如果事情一开始就错了,反而可以成就某些人,但永远都不会回到好的结果上来。”默克尔是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却用激昂的话语来形容瓦格纳:“事情无法从出口倒转回来,这让我觉得悲痛。起步对,步步皆对。”

       这是这位总理最好的人生座右铭。一开始就要做对,一步接一步,有条理、有计划,从容不迫——这就是她的目标,或者至少她是这么要求的。她与财政部部长朔伊布勒分享的工作格言是:立刻从结果开始思考事情。对于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事件,默克尔谨慎恐惧,她不希望被驱使,希望能控制并影响事态的发展。瓦格纳轩昂的风格、强而有力的音乐世界,以及浪漫派沉重的题材,根本不像默克尔:无论是风格或个性,默克尔恰恰是瓦格纳歌剧世界的反面。也许正因如此,她才允许自己爆发最后一团不理性的火花,为音乐痴狂。如同她小时朝思暮想的每一位典范人物一样,这些人全都是与她生活距离遥远的人: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者、明星。

       只要观察默克尔一段时间,就不难看懂她,她的身心状况与特质还算能让人略窥一二。她不装模作样、不莽撞任性、不自吹自擂,也不垂头丧气;她不大声喧哗,更不会阴晴不定。要列举默克尔不会怎样,实在很容易。但如果这些特质全都相互冲突,那么到底哪些特质才适合她?她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多数人看默克尔,都说她“稳如泰山”“很正常”,那么为什么大家还对她这么感兴趣?可能人们都认为,在外界认识的默克尔背后,说不定还存在另外一面,倘若全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她就不会成为总理了。难怪这个问题一再被提出来:真实情况如何?真实的她究竟是什么样子?

       答案很乏味:默克尔,其实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隐于公众形象之后的她,也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想要好好研究她,一点儿都难不倒政治评论者以及长时间追随她的人。她身上有不少正面的特质——有好奇心,准确说来是求知欲强、好学。她在思索一个问题时,首先会全面彻底地了解那个问题。无论思考的是养老金计算公式、房市泡沫还是南海争议,她都要看事实。即使反面没有任何论据,她还是会去了解事情的反面。2012年7月8日,她与新当选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于德法和解50周年纪念日会面,这给她上了第一堂城市关系历史课。她会研究外国对话伙伴的生平经历,认真搜寻他们的个人资料。

       她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也培养出真挚的私人关系:辛格的政治资历让她印象深刻,而他沉静得体的举止以及父亲般的镇定自如更让她难忘。一个默克尔身边的人说,一旦她不再因为新的经验感到惊讶,“就表示一切都结束了”。安排行程的人会考虑到总理的喜好,也知道如何满足她。默克尔每一次出国访问,几乎都是以造访学术单位画上句号——她在印度尼西亚拜访了海啸警报中心,在加拿大则参观了海洋研究院。

欣赏沉默寡言的人

       默克尔会分析她对世界的认识,评估论据,尽可能多地搜集事实,再权衡出一个净值。这种辩证的天赋有个问题:默克尔偏好引导、平衡,不重视无关紧要的个人感觉。她跟冲劲十足的政治家以及所有理论家,恰恰是明显的对照,与经常冲动做决定的施罗德有着天壤之别。默克尔赞叹施罗德具备那种自己不曾有过的能力,并越来越尊敬他。她大概会这样说,“这家伙才华横溢又精力旺盛”,然后脑海中始终有一股淡淡的得意,因为她赢了他。施罗德是灵光乍现的大师,德国少数具有敏感的直觉的政治家之一。对于她的前一任,默克尔找到了赞美他的话,想象着自己与他参加一场体育竞赛。

       如果有人拥有她所没有的能力,她会绝对佩服,譬如施罗德的直觉。他有一种独有的敏锐,总能在正确的时刻说出正确的话,但她没有这种敏锐。她比较喜欢孜孜不倦、向前推进的精神,这点也有问题:万一对手不像她这样钻研理智上可以领会的论据,逻辑架构便无从发挥功能,于是双方的论点便无法相互制衡,也就找不出折中的办法。

       例如,希腊应该节约120亿欧元,并制订出改革方案,这简直是个看不到尽头的过程,也让默克尔失去了信心。她在数不胜数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中,也在希腊人面前,讲述改革及节约开支的道理,使反方的论据越来越薄弱。然而这样一来,政治将沦为市场,她一点儿也不喜欢这样。她最喜欢的名言佳句中,有一句非常明白易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默克尔由衷地认同沉默寡言,她自己也一向守口如瓶。一次她在电视访谈中说:“我们的社会吝于保持沉默,这个社会实在变得太吵了。”

       她认为在有些时刻,保持缄默是一种高尚、正派的表现。然而在政治上,沉默经常有被迫的意味。例如,2005年大选期间的一天晚上,施罗德在电视上与围桌而坐的重量级政治人物,慷慨激昂地预言默克尔的优势太少,何况又遇上他带领的政党,所以她永远都当不了总理。假使那时默克尔反诘过去,想必就完了,因为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无人幸存的对决。她在那晚成为施罗德的牺牲品,反倒使基民党团结起来,在大家都不看好她的情况下最终当选总理。沉默,即安静沉着,“对我来说是非常美的东西”。

       从各方面看,默克尔其实都是个话匣子,她喜欢谈天说地,享受美好的对谈。经常陪同她出访的发言人和幕僚,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也必须能谈些政治以外的事,比如足球、音乐、歌剧、艺术、历史。默克尔赏识有学养、能刺激她动脑筋的人。

       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不同了,特别是开诚布公方面。默克尔在跟自己信得过的人相处时,会直率说出自己对第三人的意见。所谓“信得过“,主要指总理府内的亲密圈子,办公室里的人、幕僚、发言人、早晨会谈的人。另外几位政治圈的同伴,如党主席弗尔克尔·考德、朔伊布勒与德迈齐尔两位部长,也都是信得过的人。所有她信得过的人,都能对外界保持沉默,这是忠心耿耿的一项证明。默克尔担任总理初期,时常听取外界意见,邀请外部专家学者共进晚餐。如今这样的行程逐渐变少,因为太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了。不久前一位教授与她见面谈欧洲政事,隔天早上,半个柏林都知道这位教授去见过默克尔,想来他短期内不会再受到邀请了。

当她安静下来,就危险了

       若有人不符合默克尔的期待,她也会变得非常冷淡、怠慢,甚至挖苦对方。这时,当她安静下来,就危险了——总理府的人说,若她越来越安静,就表示她快要爆炸。她不会尖叫,只会用尖酸的话给对方以惩罚。如果一个问题在她心中发酵已久,而她忍耐多时的那个讨厌鬼恰恰又惹毛了她,她就会像海鳗一样离开洞穴,在正确的时机发动攻击。大多数时候,只有少数人见识得到她这种坚定不移的冷酷性格:共事者或政坛内与她争论的人,能和她一起决定职位的人,以及——我们不得不残忍地说——她不再需要的人。最近她就以这种方式,除掉了环保部部长诺贝特·勒特根,因为他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败选后不愿辞职,于是她就将他雪藏起来。勒特根就是不愿正视现实,而败选的污点也会成为内阁及环保政策上的负担。

       如果有些人担任的职位并非由她决定,而她又迫切需要他们时,她在那些人面前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如结盟党派的主席,或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她不容许自己表现得冷淡,甚至禁止自己流露出好恶。她永远不会在喜欢的人选的排行榜上,把小布什排在奥巴马前面。事实就是这样,她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默克尔把政治支持者及反对者分为两类:一类能够沉默不语,另一类则不能。欧债危机刚爆发时,总理府频频邀请各党派领袖交换意见,很多专家尚被蒙在鼓里,默克尔都一一坦白相告。缄默乃最高戒律,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学到了一件事:市场对每一则谣言都会迅速反应。默克尔与2013年德国全国大选的对手施泰因布吕克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沉默经历。2013年,施泰因布吕克担任财政部部长期间爆发了银行危机,联邦政府以非比寻常的行动力,几乎在一夜之间提出了存款保证。那时他俩保密到家,而且引以为乐,但两人也曾度过互不信任的阶段。

       默克尔与社民党主席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麦耶或者绿党主席特里廷共事时,在政务上均运作良好。联盟之外的人不容易得到总理府的信任,而反对党想当然会将默克尔的亲信视为危险人物:反对人士可以尽其监督之责,要求执政者理解他们的要求,但政治责任及功绩不会落到他们身上。与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时,她与外交部部长吉多·韦斯特韦勒能做到彼此信赖,但即使在自己党内,也非时刻都能保持坦率。之前默克尔的外交政策,还必须与国防部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共同商议,那时许多内部讨论的细节都会流露出来。不过,自从古滕贝格下台后,一切就平静多了。

在交友上高度自律

       默克尔在交友方面高度自律,外界很少听闻谁是她的知心朋友。汉堡的社民党政治人物克劳斯·冯·多纳尼应该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人说“歌剧朋友”也是。属于其密友之列的人,都绝口不谈此事。默克尔对共事者始终保持距离,即便是办公室主任鲍曼,和她也一直都以“您”互称,从不直呼名字。倒是有几位政治圈的同事,默克尔习惯以“你”相称,包括韦斯特韦勒、施托伊贝尔和霍斯特·塞霍夫等人。

       默克尔在基民党内以“你”相称的朋友就多了,但也有些人,她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一直称“您”,比如说朔伊布勒。朔伊布勒是她之前的党主席,绝非冷酷严峻之辈,但两人互称“您”,而且保持着些许不信任的疏离。有一次,两人为了一张欧元公投的宣传海报一起亮相,前党主席说了一句话:“意见不是永远相同,但要一直走在共同的路上。”此话不假,也许因为当年她在未告知的情况下,于《法兰克福广讯报》刊登与科尔决裂的公开信,让朔伊布勒无法释怀。又或者,前一年默克尔刊登了一小则家庭广告,公告她与绍尔举行了婚礼。朔伊布勒事前对婚礼一无所知(双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也被蒙在鼓里),这让他觉得被刺了一下。在私事方面,默克尔有时的确很怪异。

       两人在2012年年初会面了一次,悄悄找到一条走进群众的小径,却也因此产生了更大的效果:默克尔问朔伊布勒,要不要一起上电影院看《逆转人生》(Ziemlich beste Freunde,直译为《最好的朋友》)?真巧,《逆转人生》是一部佳评如潮的感人电影,叙述被禁锢于轮椅上、贵族出身的菲利普和他不拘小节的黑人看护人之间的故事。朔伊布勒犹豫了一下,是否可以与妻子之外的女人看电影?最后两人神不知鬼不觉,潜入了波茨坦广场一家电影院的观众席。总理与财政部部长就像是“最好的朋友”,之后还去喝了一杯,一起看足球赛。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3:52 , Processed in 0.0431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