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大元帅当年如何对待彭德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煮历史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开展了批判彭德怀元帅“反党集团”的斗争。在这次会议上,那些曾经与彭帅并肩战斗、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过的元帅,除了陈毅留守北京、罗荣桓因病未上山外,都见证并参与了这一事件。然而,在这些元帅的传记和回忆录中,对这一段历史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就省掉了事。

如今,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彭德怀元帅在庐山会议上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其他元帅当时是怎么样看待彭德怀问题的呢?本文尽可能地对历史进行梳理。








7月2日至10日,彭德怀未写“万言书”以前,元帅们相处得十分和谐,观点也比较相近。八位元帅上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朱德最早,6月30日与刘少奇一起上山;彭德怀、贺龙6月29日下午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达武汉,然后换乘轮船,于7月1日早晨到庐山;聂荣臻也是这一天,和周恩来一起上山的;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人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于7月下旬上山的。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幕。会议原计划从7月2日开始,至15日结束。主要议题是总结经验,继续纠正会议之前已经开始纠正的错误,讨论下半年和以后4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部委的负责人等,共69人。

7月3日上午,与会人员分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组,分别举行小组会议(西南组因人未到齐,未开会),讨论毛泽东提出的19个问题。在讨论中,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和目前形势,出现了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左”的倾向仍是主要的,要继续反“左”纠“左”;另一种认为,形势很好,成绩伟大,不能泼冷水。彭德怀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工作时间较长,对西北情况比较熟悉,故被分在西北组。


1958年12月彭德怀在安徽视察

彭德怀从7月3日到10日的8天时间内,在小组会上一连作了7次发言或插话。这些发言或插话,后来在批判彭德怀时被整理印发出来。这些零碎的发言,谈了一些情况和问题,锋芒毕露,言辞尖锐,但是,这些意见在当时却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因此,在彭德怀写那封被称为“万言书”的信之前,会议开得还是比较轻松的,的确有会前定的“神仙会”的气氛,大家心情舒畅。

7月7日早晨,彭德怀在去会议室的路上,相继遇到朱德、贺龙、聂荣臻等人,相互之间一一打招呼,互致问候,还开了些轻松的玩笑,而后向各自所在的小组走去。会议之暇,元帅们之间或互相拜访串门,或结伴出游,或作诗填词。朱德作诗一首,聂荣臻、贺龙两次结伴游览了庐山名胜,彭德怀不仅游览了含鄱口、仙人洞等景点,有时还同警卫参谋景希珍下上两盘棋,颇有休假的味道。

01 彭德怀的“万言书”

但是“神仙会”的和谐氛围,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彭德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据随彭一起上山的军事参谋王承光回忆:“约过一周,彭总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说笑少了,参加小组会也少了,不时闷着头在走廊上来回走动。一天下午,他说,这几天小组会实在没有味道,我不想去了。老总问我,这几天会议简报你都看了没有?我说都看了,他说,我在小组会上讲了一些意见,简报都没有登,简报上也看不到。显得很不高兴。”原来,工作人员在整理简报时,出于好意,将彭德怀在小组会上发言中最尖锐的词句删掉了。

7月11日下午,会议秘书处关于会议将于15日如期结束的通知,增加了彭德怀要把自己的意见尽快在下山之前反映上去的急切心情。

7月12日中午,彭德怀即同随行参谋王承光谈:“这次会议开了十多天,味道不大。小组会上尽谈些一般性问题,听不到思想性问题。我在西北小组讲了一点,简报上还没有看到,恐怕还不会引起大家注意。去年大跃进的经验很丰富,发生问题不少,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在这次会议上到现在还没有人讲这个问题。我有些问题又不好在小组会上讲,想给主席写封信,让主席讲一下才有作用。”

彭德怀虽然准备写信给毛泽东,但经过考虑,又觉此信不好写,还是当面谈谈算了。于是,7月12日下午,他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想当面向毛泽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是不巧,警卫人员告诉他,主席刚刚睡觉,彭德怀只好悻悻而归。二人面谈的机会就这样失掉了。面谈不成,就只能写信了。从毛泽东住处回来后,彭德怀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写这封信。

7月13日中午,彭德怀就把拟好的简单提纲交给王承光,并由他口述了要写的具体内容,王承光笔录加以整理,总共谈了约1个小时。

7月14日,彭德怀详细修改了王承光整理出来的信稿。对于估计成绩和分析缺点的内容作了较多的补充,文字上也有许多改动,然后把信稿交给王承光重新抄正,下午又亲自审阅签署。傍晚时分,王承光以电话联系后,当面将信交给了毛泽东的秘书高智。彭德怀的这封信后来虽然被称为“万言书”,但实际上只有3000来字。信的框架是这样的:

开头——“这次庐山会议是很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话,在小组会上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

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第二部分讲“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结尾——“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

7月16日,毛泽东加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题名印发。

02 元帅们对这封信的认识开始发生分歧

7月16日,毛泽东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三位常委召来,专门讲了彭德怀写给他的这封信。“让彭真、陈毅、黄克诚、安子文等同志也上山来,参加会议。如果林彪同志身体还可以,也请他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常委会决定:将会议延长一周左右,让与会者把意见都讲出来;会议重新分组,将原来按地区分的6个小组,改为各地区穿插编配的6个小组。

17日至22日,各组均转入讨论这封信为主要内容。讨论中,完全赞同或明确反对的均系少数,绝大多数是基本赞同,但对个别提法和细节提出一些商榷意见。元帅中,聂荣臻和朱德对彭德怀的意见是支持的,至少是持认同态度的,因为他们在发言中都没有提到,更没有批评彭德怀的信,他们发言的内容与彭德怀的信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聂荣臻因主管军工生产,所以对钢铁生产很关心。7月19日,他在小组会上针对有些人说小高炉和大型钢铁企业所谓“两小无猜”的说法,有针对性地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尽管“小高炉目前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大型骨干企业如武钢、包钢,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大的国家,发展工业,没有大型企业做骨干是不行的”。

20日上午,朱德在发言中,再次强调帮助农民建立家务的重要性,并且说:“不论在工矿企业和公社中,都要加强经济核算,个人也要有核算,这样,日子就好过了,生产和生活就可以安排好了,也就可以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元帅中另外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人是贺龙,因为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彭德怀有些出入。7月21日,贺龙在小组会上谈了对当前形势的看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干劲不足,我们的缺点还不到一个指头。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工作上有一点缺点、错误,有什么奇怪的?而且缺点、错误很快纠正。”

对于出现问题的原因,贺龙认为:“我们去年出现的一些‘左’的偏差,也只是在克服了右倾保守错误、执行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工作方法上有些缺点所产生的。既是这样,就谈不上什么小资产阶级的疯狂性和什么难于克服的错误。”因此,他对彭德怀的信的评价是“我对彭总给主席的信,觉得在总的估计上是不恰当的,是把问题说得过于严重”,“彭总信上说,今年不可以继续大跃进,这个看法我也不同意”。

03 林彪全面批判彭德怀

7月31日,毛泽东在他的住处“美庐”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参加的有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贺龙、彭德怀,此外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4人列席旁听。

会议从上午10时50分开到下午5时,中午也没有休息,大家吃了些包子。这天的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并主要由他来讲活,彭德怀答话,因此其他参加者发言较少。

从李锐的《庐山会议增补实录》来看,在这天的会议上,元帅中说话的除了彭德怀以外,还有林彪,他有过几次插话。一次是批判百团大战,说“百团大战是大战观念”;一次是对平型关战役中吃了亏的事情作了一个解释。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2个建军纪念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还是原来那些人。会议从上午10时开到下午5时,这一天,朱德、林彪都获得了大段讲话的机会,贺龙也有些插话。这天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他态度比较温和,只是就信的内容而谈,既批评了彭德怀,又讲了彭德怀的成绩和优点。

第二个发言的是林彪。在这次会上林彪表现十分活跃,总共有两次较长的讲话。第一次是给彭德怀的问题定性。他声色俱厉地说:“彭德怀这回是招兵买马来的,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你要抛掉个人的过分自信,抛掉个人英雄主义。”

他这几句话,火药味十足,给彭德怀的问题升了级,后来的决议案中把林彪的这几句话写了进去。在林彪定完性后,大部分时间是毛泽东讲话,内容十分广泛,从井冈山到庐山,从军事到哲学,从马克思到斯大林,从党的历史上几次路线斗争到苏联的教训等等。

在会议快结束前,林彪又作了一次较长的讲话,这是他的第二次长篇讲话,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猛批彭德怀。要点是:“不少人说你说假话,有野心。长征时讲过,入党,救中国舍我其谁。入党后,情形不同,应该谈出来。在党内也有藐视一切的思想,好犯上……你看风使舵,没有张国焘蠢,是聪明人,看到不行,采取主动转弯。王明六中全会时,你赶快撇开了,赶快上岸,拿石头打船,以示区别……个人野心,政治方向,灵魂深入,没有脱胎换骨,危险在此。是一个不驯服的党员……平时以二杆子、张飞出现,一句话不走火,并不随便,是假张飞,不是真张飞,实际是老奸巨猾的本质……你的信一方面肯定成绩,缺点次要,思想里都是缺点基本,成绩次要。表面是好意,实际要抓辫子,地下档案,控告书,告党状。发表以争取群众,不发则存档案,用意很深,是坏意!”

经过将近两天的常委会批判,彭德怀不会不明白,他的问题已远不止是写了一封内容有“错误”的信,已大大复杂化了。最后,彭德怀作出了著名的“三条保证”:不管对他作出什么样的处理,“一、不会自杀;二、不会当反革命;三、不能工作可以回家种地,自食其力。”

04 林彪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批判彭德怀,其他元帅也都作了书面发言

8月4日晚上,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朱德、林彪等人参加,向晚上山的人传达7月31日和8月1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在传达会上,林彪首先讲话。一上来,他就承认:“我是先到的援兵,你们是最后到的一批援兵。”关于这封信,林彪的看法是:“总的方面是右倾的,是反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他是夸大缺点,否定成绩的,对于大炼钢铁、办人民公社,都持否定态度。他散布的情绪和言论都是泼冷水的、松劲的。”

林彪还直接把问题拔到了反对毛泽东的高度,他说:“他虽没有提出毛主席的名字,但是在前前后后、会内会外的讲话,字里行间,攻击的目标非常明显,就是反毛主席,反对党的领袖……为了骂党,骂中央,骂毛主席……他是打着反对‘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的旗帜,来向党进攻,向毛主席进攻。”

说完这些,林彪又把自己在常委会上的话再说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是以政治局常委共识而不是个人的意见的形式说出来的。他说:“我们几个人(指政治局常委)的意见大体差不多,就是揭发他思想意识方面、个人品质方面的东西,包括组织观念方面的东西。他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意识……总想做一个大英雄。他参加革命,包含着很大的个人野心。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觉得他也是个大英雄。自古两雄不能并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

林彪讲完后,朱德讲了约10分钟的话,他说:“会议前一段是要把成绩说够,缺点讲透,好安排工作。原以为可以散会了,不料发生了(彭德怀)这封信的问题。自己原来估计不合适,不大完善,认为彭德怀同志写这封信是临时想到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德怀同志对总路线动摇,最基本的问题是不认识群众,不认识党。他的最大错误在这里。”


native advertising




这个晚上的通气会,从7点30分到11点,林彪讲话占了一多半时间。通篇没有称呼一个“彭德怀同志”,只以“他”代替。其他三个常委都称“彭德怀同志”。

从这个细节,可见林彪把界线划得何等分明。关于彭德怀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样(式的人物),这是林彪在常委会上定的调子。这时却不直接讲出,而是说,其他常委有这样的看法。

由于有了“通气会”的定调,因而,在8月3日到6日的小组会发言中,绝大多数发言几乎都充满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谴责之辞。

据《贺龙传》的作者顾永忠在《贺龙与共和国元帅》中记载:在小组会上,朱德、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都作了简短的表态性发言。但是有意思的是,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不管是李锐当时的记录,还是后人的研究;不管是当事人的回忆,还是他们的传记中,都没有见到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的发言内容,这使得我们很难准确知道他们对彭德怀的看法。

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发言不是非常尖锐的,否则无论是李锐还是彭德怀的自传中,肯定都会有所体现的。

05 彭德怀在会议上作了全面、深刻的检讨

8月13日下午,举行全体大会,由彭德怀作检讨。大会由周恩来主持。彭德怀的这一次发言,是在会议上第一次写成的书面检讨。

8月14日上午,头半段各小组开会,讨论全会的几个文件。从10点开始开大会,朱德主持,由黄克诚作检讨。会上从批黄克诚到批彭德怀,这天上午的大会开到下午1点。会议结束时,主持会议的朱德只是宣布散会,再没说别的话。

8月16日,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举行最后一次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对中共中央刚刚作出的《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错误的决议》,彭德怀作了最后一次检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我完全同意和拥护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我的错误的决议。”

9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委组成人员的通知》,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贺龙、聂荣臻,中央军委常委为毛泽东、林彪、贺龙、聂荣臻、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谭政。军委日常工作由林彪主持。就这样,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退出了党中央领导核心。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6 17:51 , Processed in 0.0710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