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起来像失智 其实是忧郁? 注意三大「老年忧郁症」警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新闻网






长者示意图。(AI生成)


native advertising




70岁的林女士热爱参与志工活动,平时烧得一手好菜,最喜欢子女周末回家吃饭,与朋友之间也时常通过电话热络联系,但近期,她频频喊这里痛、那边疼,而且睡不好,却找不到病因。体力下降后,变得郁郁寡欢,有时焦躁易怒,抱怨孩子别回家来烦,子女希望带她去就医,她却不断嚷嚷着「自己老了、没用了」。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查无病因的身体疼痛,还有情绪改变、活力下降,要考虑老年忧郁症的可能性。别把忧郁当失智,或认为只是单纯老化,罹患忧郁症的长者失智风险更高,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期,进入到失智病程后,只能延缓、无法根治。

根据卫福部的老人状况调查,台湾65岁以上长者,有41.11%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好;有9.11%的长者独居;4.39%经常感觉没有伴(孤独);6.5%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5.4%经常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5.34%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乐趣;4.78%无法停止或控制忧郁。

而随着年龄增加,忧郁倾向也跟着增加,其中又以「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乐趣」增加幅度最大,增加 2.07%。叶雅馨指出,老年忧郁症的特点,大多以身体症状来表现,包括「疲惫、记性衰退、身体不适」三大警讯,这些表现容易被误以为是内外科疾病或老化现象,错失了治疗机会。

叶雅馨建议,主动多关怀身边长者,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受,不论是开心的或难过的,都能让情绪有个出口。若发现年长者的低落情绪、对事物失去兴趣、睡眠与食欲改变、无价值感、疲倦无力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严重影响生活,或已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应协助长者链接相关的专业资源。

董氏基金会与宝佳公益慈善基金会推动老年忧郁防治,今年再度与导演叶天伦合作,邀请国民阿嬷陈淑芳、范逸臣、黄沐妍一同为公益演出。剧中长者正处于负向、忧郁、低落期,在看似平凡的谈话中,家人通过主动关怀与倾听陪伴,彼此愿意说出内心的忧虑,道出孤独、遗憾与自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7 08:37 , Processed in 0.0667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