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名水肿、喘、蛋白尿…小心「罕见血液疾病」破坏器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医疗网





医师提醒,轻链型类淀粉沉积症的初期症状与许多常见疾病高度相似,如水肿、蛋白尿、喘与胸闷;示意图。(图/123RF)





若出现莫名下肢浮肿、走没几步就喘、尿液总是泡泡多且久久不散,甚至伴随食欲变差、腹胀、疲倦等症状,就医后却怎么检查都找不到明确原因,务必提高警觉,这可能不是单纯的高血压或肾病,而是罕见的「轻链型类淀粉沉积症(AL Amyloidosis)」在体内悄悄进行破坏。

台北荣民总医院输血医学科主任刘嘉仁指出,这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疾病,主要是骨髓中浆细胞发生病变,分泌出异常的「轻链蛋白」,进而形成类淀粉蛋白沉积在全身各个重要器官,例如心脏、肾脏、肠胃道、神经系统等,导致器官功能受损,最终可能引发多重器官衰竭。

刘嘉仁提醒,轻链型类淀粉沉积症的初期症状与许多常见疾病高度相似,例如水肿、蛋白尿常被误认为是慢性肾病,喘与胸闷则可能被视为高血压或心脏衰竭。加上此病相对罕见,即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有时也难以在第一时间辨识,使得患者辗转心脏科、肾脏科、肠胃科等多个专科,仍难以获得正确诊断。

异常轻链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可能沉积的位置也不同,并造成不同器官病变。刘嘉仁说明,若沉积在心脏,会造成心肌肥厚、心脏无力、心律不整等,患者会感到容易喘、胸闷,甚至突发性心衰竭;沉积在肾脏则可能引起蛋白尿、水肿,甚至发展为肾功能恶化;若影响到肠胃道,则会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交替、体重减轻等问题;若侵犯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手脚麻木、血压不稳、姿势性头晕等自律神经障碍症状。

他也补充提醒,尽管此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同样由浆细胞异常引起,但骨髓瘤多数影响骨髓与肾脏,较少导致心脏或肠胃道症状;而类淀粉沉积症即使免疫球蛋白数值不高,却可能同时损害多个器官,因此不可轻忽。

轻链型类淀粉沉积症可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初步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测是否出现单株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游离轻链异常比例,必要时需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器官切片确认诊断。





「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源头,阻止异常轻链蛋白继续制造,才有机会让沉积停止、让器官功能慢慢恢复。」刘嘉仁表示,目前国际和台湾的治疗指引皆建议在医师评估后于第一线采用「四合一疗法」,包括抗CD38单株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化学治疗与类固醇,针对异常浆细胞进行攻击、抑制其活性,防止病情恶化。他强调,治疗效果虽因人而异,但若能及早发现与介入,有相当比例患者可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与预后。

而先前沉积的类淀粉蛋白则可通过人体代谢机制清除,让受影响器官功能逐渐恢复,唯实际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治疗团队除血液肿瘤科医师外,还会根据受损器官搭配心脏科、肾脏科医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照护。

患者若延误治疗,器官严重受损可能极大降低生活品质,提高死亡风险;反之,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疾病进展有望得到控制。对此,刘嘉仁分享,诊间一位60多岁的患者李先生,最初因下肢严重水肿和蛋白尿至肾脏科求诊,原以为是慢性肾病,但经肾脏切片检查后发现异常蛋白沉积,转诊血液肿瘤科进行骨髓穿刺后,确诊为轻链型类淀粉沉积症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在接受治疗后,李先生在接受治疗后病情稳定,后续追踪检查虽发现有微量M蛋白,但无相关症状。李先生持续追踪至今已四年多,未发现复发迹象,生活品质也明显改善。

由于异常浆细胞可能难以完全根除,即便病情稳定也不代表完全痊愈。刘嘉仁提醒,患者治疗后仍应定期回诊、监测蛋白指针,以预防复发。此外,治疗过程与疾病本身都可能抑制免疫功能,患者应避免出入人潮拥挤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并依医嘱接种疫苗、使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饮食方面也须注意,建议限制高蛋白、高钠与水分摄取,并监控血压、脉搏与肾功能指针,共同守护已受损的器官功能。


(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提供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7 11:22 , Processed in 0.0646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