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发现不容易得癌症的人一般都有4个"特质"你占几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健康小小讲堂





刘阿姨今年68岁,退休后一直住在上海郊区。每天早晨,她总是踩着第一缕晨光去小区散步,回来顺手做顿燕麦粥和清炒蔬菜。跟她一起玩太极的姐妹们里,最近两年陆续有人查出肿瘤,有的忙着化疗,有的甚至一下子就住进了医院。大家都好奇:为啥同龄人中,刘阿姨总能风风火火地当“小区活宝”,各项体检还接连报“优”。她笑说,其实自己没啥秘诀,就是每天该吃吃、该睡睡,心里想不通的事压根就不往心里搁。可真有那么神奇?到底哪些人更不容易被癌症盯上,你身上有这些特质没?

大家都说“癌症靠运气”,可是翻看医学杂志和肿瘤中心医生的真实病例,真不是那么简单。大部分癌症其实有迹可循,尤其是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已经把“容易和癌症保持距离”的那些规律整理得一清二楚。今天你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科研人员和资深肿瘤医生怎么说。

生活中最抗癌的4个特质,真不是运气好

很多人觉得,癌症就像“天降横祸”,来得让人毫无准备。但科学研究发现,躲开癌症的人,不是凭空幸运,而是有着“看似不起眼,却异常坚固的防线”。有4条准则,真的反反复复被研究证实,看看你能对上几条?








长期坚持健康饮食的人。

这类人大多喜欢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杂粮、鱼类、豆制品。很少摄入加工肉、高糖点心和油炸食品,也懂得控制“盐和油”。数据显示,饮食习惯良好的人群,得癌的风险可降低约30%-40%。中国疾控中心也建议,每天蔬果摄入500克,红肉每周限量,传统家庭饭桌上的“低盐清淡与多样天然”才是王道。刘阿姨家里很少出现腌制、油炸,她说自己吃惯了蒸煮炒,每天的水果素菜就占了小半桌。

心态积极、情绪稳定的人。

很多亲友不信,情绪怎会和癌症挂钩?哈佛大学的一份长达30年追踪就揭示了,长时间处于焦虑压抑、愤怒易激的人群,身体里的细胞免疫功能会持续低下,肿瘤细胞有可乘之机。反过来,遇事“看得开”、懂得自我调节甚至有幽默感的人,癌症发病率低出了至少20%。刘阿姨总说一句话:“该

操心的操心,不该管的别往心里搁。”看上去平常,其实真的顶用。

作息规律,远离烟酒的人。

绝大多数“低癌高龄老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熬夜很少,喜欢早睡早起,烟酒基本不沾。权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不抽烟的人比重度吸烟者,罹患肺癌和消化道癌症的风险能减少50%-70%。喝酒的人,光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的风险就比不喝酒的高出数倍。科学家还发现,每天规律作息、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身体的修复和自我清理系统才有“开工时间”。刘阿姨酒桌基本不去,晚上超过10点已经躺平刷剧。

长期坚持运动的人。

相信不少人都听腻了“动起来好处多”,但鲜有人真的能做到“运动变成习惯”。多项大数据回顾分析证实,坚持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慢跑、广场舞,肺癌、肠癌、乳腺癌的发生几率能降低30%以上。运动促进身体的循环代谢和免疫系统激活,让肿瘤细胞更难“扎根”。刘阿姨每早走步、太极、晚上还拉着爱人跟着视频跳舞,这些年基本没落下。

你有几个?一点一滴决定健康底稿

有个问题挺现实:如果已经年纪大了,过去饮食、作息都不算特别健康,现在改是不是为时已晚?科学家和肿瘤专家给的答案是——绝对不晚。哪怕50岁以后开始,每天哪怕小幅度地调整饭菜、睡眠、心情,癌症风险都能逐步下降。

不少数据显示,现在调整生活习惯,身体的免疫巡逻系统两到三个月内就会变敏感,机体抗肿瘤能力提升。英国2023年一项关于生活方式干预的队列研究显示,即便在65岁以上,逐步引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的老人,5年内癌症发病率比“不管不顾型”能低出近25%。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家庭氛围和朋友圈影响巨大。身边人都爱锻炼、吃得健康、乐于豁达,个人也自然“被带动”。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力”,不是靠防护难、靠拼体质,而是用行动为自己加大保险。

改变生活,降低风险,从点滴做起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家里有癌症遗传史,是不是怎么都避免不了?医生和权威指南都指出,遗传风险确实存在,但生活方式能减轻甚至逆转很多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就再三强调:70%的癌症都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这部分才是我们能确实“下手管住”的。

具体建议,四条铁律别忘了: - 三餐有蔬果、主食多全谷,肉类适量- 烟酒能戒则戒,晚上11点前尽量入睡- 每天找点乐事,积极沟通不过度焦虑- 每周坚持规律运动,哪怕就是广场舞、慢走

只要养成这些简单又实际的好习惯,身体的免疫力、修复力、抗癌力都在悄悄“加分”。别说“回不去了”,当下改一改就是最棒的起跑线。

其实健康这个事情,绝不是靠侥幸拼运气。癌症发生虽然一个人无法百分百躲避,但生活里的每一个好习惯、每一次自律,都是帮自己多加一道防线。别让“得不得癌症”的谜团困住你,不如今天就开始管住自己的手脚和情绪。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世界癌症报告2022》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4.《哈佛公共卫生: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长期研究分析》

5.《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2023年卷

6.《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队列研究》

7.《中国癌症防治指南》

8.《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防控建议(最新版)》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世界癌症报告2022》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4.《哈佛公共卫生: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长期研究分析》

5.《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2023年卷

6.《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队列研究》

7.《中国癌症防治指南》

8.《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防控建议(最新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1:16 , Processed in 0.0629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