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与马云“世纪大和解”?释放强烈政治信号(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传媒


在美中科技战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圈正上演一幕出人意料的转变。曾经因批评金融监管而一度被视为“麻烦制造者”的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似乎正从多年沉寂重回北京的信任圈。

《日经亚洲》27日指出,在习近平追求芯片与人工智慧(AI)自主的宏大战略下,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已变身为推动国家科技战略的关键人物。

《日经亚洲》指出,马云“咸鱼翻身”的最新迹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档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中。在今年9月16日播出的画面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前往青海省的一处数据中心视察。引人注目的是,现场一块白板详细对比了美国半导体巨头辉达(Nvidia)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H20,与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Pingtouge)所开发的PPU芯片。



根据白板上的资讯,平头哥的芯片在性能指标上,已能与辉达的产品并驾齐驱。该报道同时揭露,电信营运商中国联通(China Unicom)也已采用了阿里巴巴的云端服务。这一系列由官方媒体释出的正面信息,意义非凡。
官从“监管风暴”到“座上宾”

就在这则新闻播出之际,一段马云在酒吧与阿里巴巴高层轻松交谈的影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让阿里再次伟大”(Make Alibaba Great Again)的口号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种种迹象似乎在暗示,马云与阿里巴巴的地位正在悄然改变。隔天(9月17日)更有报道传出,中国政府已禁止国内主要科技公司采购辉达的芯片;两天后,习近平便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进行了电话通话。《日经》指出,这一连串事件,被外界解读为阿里巴巴与马云已不再是北京打压的目标。

回顾2020年底,马云在公开场合几乎销声匿迹,其原因众说纷纭、至今官方也不曾作出解释。最广为人知的导火线,是他在2020年10月一场演说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此番言论被认为是挑战了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当时甚至有传言指出,马云可能与被称为中共的“上海帮”有关,这个派系的核心人物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习近平的立场及路线有所不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Ant Group)的迅速扩张,也引起了习近平的高度警惕。蚂蚁集团透过智慧型手机促成了高达2.1兆元人民币(约合现今2940亿美元)的微型贷款,并独家掌握了庞大的信用数据。然而实际的放贷方却是区域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这意味著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严重风险。

2020年11月,在蚂蚁集团即将进行史上最大规模IPO的前夕,中国当局以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为由,紧急喊停了其上市计划。此后,马云离开中国,行踪遍及日本和欧洲,被外界视为一种“自我流放”。在他放弃对蚂蚁集团的控制权后,阿里巴巴宣布计划投资3800亿元人民币于人工智慧领域。

在马云淡出、阿里巴巴也转趋低调的几年后,风向终于在2025年出现了转变。习近平今年2月邀请马云出席一场民营企业高峰会,在31家受邀企业中,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6家企业总部都位于浙江省,此举被视为北京默许马云恢复商人身分的明确信号。《日经》认为,这次习近平与马云大和解的背后,是美国日益收紧的技术封锁,习近平显然意识到若要实现技术自给自足,不得不借助国内民营企业的创新力量。

日本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资深中国股票策略师王申申(Wang Shenshen)表示,他今年夏天接触到的多位透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增持中国股票的投资人,几乎一致地认为:“如果习近平能善用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他或许就能抵御来自美国的摩擦。”

事实上,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已今非昔比。通讯设备巨头中兴通讯(ZTE)曾一度被美国的出口管制推向破产边缘,华为(Huawei)也花了四年时间才从销售下滑中恢复。无论美国如何加强制裁,似乎已没有任何一家中国科技巨头面临立即性的财务崩溃风险。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外资回补阿里股票

面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转变,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自2025年1月以来,阿里巴巴的股价已上涨近一倍。许多外国投资者开始认为,“不买入阿里巴巴”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著名的对冲基金如BlueCrest资本管理公司和D.E. Shaw都增持了阿里巴巴的股票;由“女股神”凯西·伍德(Cathie Wood)所领导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最近也同样买入了阿里股票。

《日经》指出,尽管与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的市值已超过900亿美元。一条涵盖AI芯片公司寒武纪(Cambricon Technologies)、芯片制造设备生产商北方华创(Naura Technology Group)以及感测器制造商豪威集团(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的本土供应链已然成形。至于马云与北京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和,很可能是中国应对外部挑战、追求科技霸权国家战略的一步棋,马云也再次重回时代的舞台中央。

据《日经》报道,中芯国际(SMIC)市值已突破900亿美元,尽管与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仍有显著差距。一条包含AI芯片公司寒武纪(Cambricon Technologies)、芯片制造设备厂北方华创(Naura Technology Group)及感测器制造商豪威集团(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的国内供应链已逐步成型。而马云与北京的紧张关系缓解,可能是中国因应外部挑战、追求科技强国策略的一环,马云也再次站上时代舞台的中心。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2:40 , Processed in 0.1413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