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外研究:只要空腹血糖没超过这个值,不用忌口,别自己吓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听听医生说





别看标题像段子,其实真有研究撑腰。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发现,只要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尔每升,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因为“怕糖尿病”而天天吃得像只兔子。不是说可以天天喝可乐撸串,而是别一看到米饭就吓得直抖,吓出来的毛病比血糖还难治。

王阿姨65岁,退休后每天晚上跳广场舞,身体倍儿棒。有天体检空腹血糖6.0,被医生提醒“血糖偏高,要控制主食”。她回家就把米饭换成糙米,水果不敢吃,馒头看一眼都觉得有罪。








一个月不到,人瘦了五斤,脸色发黄,整个人像被风吹干的柿子。后来我一看她报告,其他指标都稳得像国企,压根不像个“危险人群”。

研究显示,空腹血糖在6.1以下的人,哪怕吃点甜的、喝点奶茶,只要不是放飞自我,血糖波动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我们身体的胰岛素不像个玻璃心,它有调节能力,尤其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身体的代谢弹性比你想象的大得多。真正让人血糖飙升的,往往不是那碗米饭,而是你一边焦虑一边吃的情绪。

我们总以为糖尿病离我们一步之遥,其实把“正常”当成“危险”才是更大的误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18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在5.6至6.1的人群占比超过三成。

要是这群人都开始“忌口”,那我们餐桌上就剩青菜白水了。医生说“偏高”,不代表你就是糖尿病候选人,它更像个黄灯,提示你注意,不是要你急刹车。

也不是说肆无忌惮就没事。关键是“怎么吃”。有研究指出,同样是一碗米饭,饭后马上走一走,血糖上升速度会明显减慢。这就跟喝酒一样,一边喝一边吃肉,不容易醉;一边吃一边焦虑,血糖也不容易乱飙。真正要控制的不是嘴,而是节奏、心态,还有你那颗“自己吓自己”的心。

再说个案例,小李30岁,体检空腹血糖5.8,听说“糖前期”,吓得开始吃代餐粉、戒主食。一个月后,贫血找上门,精神恍惚。其实他根本不用这样折腾自己。

国外研究指出,血糖轻度波动在健康人群中极为常见,不需要采取严苛饮食控制。你不是糖尿病,就别把自己当糖尿病人,生活本来就够苦了,再没点滋味,图啥?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很多病是“吓”出来的。血糖6.1以下,身体代谢能力还是靠谱的,适量吃、规律吃,比啥都强。别一听“高一点”,就开始自我惩罚,搞得晚饭像坐牢。真正该注意的是长期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而不是某一次体检报告上的小数点后那点变化。

说到底,健康不是靠“忌”,而是靠“懂”。懂得吃饭不是敌人,懂得血糖不是洪水猛兽。咱们中国人几千年吃大米、吃面条长大,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身体本来就能适应。不懂地一味忌嘴,只会让身体“饿出病”。

空腹血糖在6.1以下,保持正常作息、适度运动(别怕走两步),吃饭正常一点,根本不用把自己搞成“糖前焦虑症”患者。你要是真怕,倒不如少玩手机多晒太阳,情绪稳了,血糖也跟着稳。

饭不是毒,吓才是毒。别因为一个数字,糟蹋了一日三餐的幸福感。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native advertising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2. 《英国医学期刊》2021年相关空腹血糖与代谢健康研究

3. 国家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2. 《英国医学期刊》2021年相关空腹血糖与代谢健康研究

3. 国家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3:25 , Processed in 0.0599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