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鲑鱼片陷「虫虫危机」 专家:这4类人不要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ELF






鲑鱼。Image by Yuna Kim from Pixabay


native advertising



最近数支令人瞠目的影片在抖音(TikTok)疯传,直击超市贩售的生鲜鲑鱼中爬动的虫。在七月分享的一支影片中,可见一条发丝般小虫在诱人的橙色鱼肉上蠕动;影片说明配上表情符号,「再也不吃鲑鱼生鱼片了」。

网络媒体SELF报导,民众的反应可以理解,毕竟画面实在恶心,但食品安全专家认为,这种反应或许有些过度。宾州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专家马丁·巴克纳瓦奇(Martin Bucknavage)表示,尽管想到就让人不舒服,但寄生虫是许多动物无法改变的事实,在生鲜鱼肉中发现一两条虫其实并不罕见,未必代表该产品卫生条件差或品质低劣。

影片中可见的细小蠕动的虫很可能是海兽胃线虫(Anisakis),这类线虫寄生于太平洋等寒冷水域的海洋生物体内。巴克纳瓦奇说,它虽非唯一的海生寄生虫,但是海鲜中最常见的。

海兽胃线虫是通过海洋食物链进入鲑鱼的,当感染的哺乳动物(如鲸鱼、海狮)排泄时,会将虫卵释出至水中;幼虫会被螃蟹、龙虾、虾等甲壳类生物摄食,而这些甲壳类又成为鱼类与乌贼的猎物。关键在于,鲑鱼并非唯一严重受海兽胃线虫侵扰的鱼种,鳕鱼、鲱鱼、鲭鱼等亦然,单纯戒吃鲑鱼并不能解决问题。

虽然线虫感染症在美国极为罕见,但随着对异国风味生鲜料理的需求增加(如寿司、生鱼片、柠汁腌鱼生与夏威夷凉菜lomi lomi),此类感染正逐渐增加。当食用带虫体的海鲜时,幼虫可能附著于食道、胃部或肠道内壁。数小时内,可能引发身体不适,最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恶心、腹泻与呕吐等,但根据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或剧烈搔痒。

多数线虫感染症无需治疗即可自愈,因虫体无法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必要时可通过手术移除或使用处方药物消灭虫体。

如何安全地食用鲑鱼及其他鱼类

所幸存在简易方法可消除潜在寄生虫风险:彻底烹煮。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建议,无论采用何种烹调方式,只要确保鱼肉内部温度达到华氏145度,就能杀死寄生虫并确保食用安全。

那么深受喜爱的生鱼片、寿司卷等生食料理该如何处理?好消息是,冷冻处理对寄生虫同样有效,这正是生鲜供应商确保产品安全的常见方法。要正确冷冻鱼类,FDA建议采取以下任一方式:

- 以华氏零下4度或更低温度冷冻七天;

- 以华氏零下31度或更低温度冷冻至完全结冻,再于零下31度或更低温度保存15小时;

- 以华氏零下31度或更低温度冷冻至完全结冻,再于华氏零下4度或更低温度保存24小时。


巴克纳瓦奇表示,「寿司级」一词专指经过此处理的海鲜,意即在特定温度下冷冻特定时间。不过他建议不要自行处理,与其在家随意操作,不如从具备受控处理流程的店家购买生鱼片。

食用寿司等生鱼料理是否该担忧?

经常食用生鱼确实会增加感染海兽胃线虫或其他寄生虫的风险,因为这些寄生虫未经烹煮过程的高温杀灭。虽然供应商会采取上述冷冻处理方式,但难免存在漏洞,少数幼虫仍可能存活。FDA提醒,高风险族群孕妇、幼儿、长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完全避免食用生鲜或未熟透的海鲜。

若不属这些族群,倒无需完全放弃享用美味生鱼的乐趣。巴克纳瓦奇说,只需选择正规店家,即可降低寄生虫风险。他说,场所清洁度是关键,特别是零售的鱼类保存方式;气味同样重要,这是判别是否新鲜的可靠指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5:10 , Processed in 0.056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