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年杨振宁和岳父母杜聿明、曹秀清合影,站在一旁,显得毕恭毕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6 11: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杯中探史





1971年夏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这是他26年后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次归国之旅,除了探亲,还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去拜访他的岳父杜聿明。照片上,杨振宁专程来到杜聿明家中,和岳父岳母曹清秀一起在庭院中合影。照片中,杜聿明和曹清秀面带微笑,而杨振宁则显得有些拘谨,站在一旁,手指交错紧握,仿佛在第一次见到岳父时,心中既敬重又紧张。



native advertising



杨振宁与杜致礼的婚姻颇具戏剧性。1950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在美国结为夫妻,二人相识的过程充满了缘分与巧合。1944年,年仅22岁的杨振宁在美国的联合国附属学校教书,杜致礼当时是他班上的学生。两人最初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但杜致礼回忆说,杨振宁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年轻人,并没有过多的亲近举动。1947年,杜致礼离开家乡前往美国留学,1949年,她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餐馆偶遇杨振宁,师生重逢后,彼此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由于年纪相仿,又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渐渐地两人便从相识到相恋,并在一年后步入婚姻殿堂。

新中国成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的家庭便开始因身在异国他乡而面临分离的困境。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淮海战役后被解放军俘虏。为了防止杜聿明投向共产党,蒋介石便以杜聿明的妻子和孩子们为人质,将他们“护送”到台湾。杜聿明的妻子曹清秀在台北艰难度日,靠微薄的生活费艰苦支撑,时常往返于杜聿明的老同学和同事之间,寻求帮助,才勉强将子女们安置到学校就读。然而,蒋介石却告诉曹清秀,杜聿明已在北京去世,令她深感绝望。

然而,随着周恩来的努力,曹清秀得知杜聿明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北京,她决定向国民党申请前往美国探望女儿和女婿。1957年,杨振宁凭借诺贝尔奖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关注。此时,杜聿明仍在北京接受改造。周恩来得知杨振宁获奖后,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成员张文裕与夫人王承书便带着杜聿明亲笔写的祝贺信赴瑞典。信中,杜聿明简洁而诚挚地写道:“亲爱的宁婿,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杨振宁在收到信后,立即回信致谢,并通过张文裕教授将回信带回给杜聿明,表示岳父的关心让他深感欣慰。与此同时,曹清秀终于如愿来到美国,与女儿和女婿团聚。过了一段时间,杜聿明也成为了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国民党战犯,得以从功德林改造所释放,定居在北京,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曾写信给曹清秀,邀请她回到北京与他共度晚年。



1971年,杨振宁带着妻子飞往祖国,准备拜访这位从未谋面的岳父。在北京,他们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接待与宴请,杨振宁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人科学家。那一刻,不仅是个人的团聚,也象征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和解与重新连接。杨振宁的归国,不仅是科学上的成就,也是他个人情感与家庭的重新交织,让这段跨越时空和历史的故事,迎来了新的篇章。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2:15 , Processed in 0.0636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