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亚樵从小喜欢锄强扶弱,好打抱不平。
眼见列强鱼肉中华,清政府软弱无能奴颜婢膝,心中忧愤难当。
遂决意放弃科举之路,毅然踏上反清救国之途,回到家乡建立反政府组织正气社。
清末时期,长江两岸遍布这种私人会党,他们大多都是当年曾国藩时代被裁撤的湘军,及其后代组成,跟湖南人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光绪年间,长江五省会党的带头大哥,就是那个在北京被砍了头的谭嗣同。
慈禧老太后杀了他,可算是捅着马蜂窝了,史载“谭嗣同死,会党竟相亡清。”
这帮人在1905年,跟孙中山的兴中会一起建了一个“群”,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同盟会。
所以,那时候长江一带的革命气息非常浓厚。
王亚樵的正气社刚成立没多久,就被附近的会党循着气味拉进了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王亚樵积极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党,在老家合肥拉起一支队伍,推“岳王会”的柏烈武为首,组建合肥军政府。
当时有句话叫“宰相合肥天下瘦”,合肥是条约达人李鸿章的老家。
据说李中堂去世的时候,给子孙留下了四千万两的巨资,这种贪官巨蠹,人人得而诛之。
李鸿章
于是志得意满的王亚樵,就想把李家给抄了。
可李府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而辛亥革命本质上是由地主士绅在推动的,王亚樵的这种行为简直是大逆不道啊!于是他毫不意外地遭到合肥军政府的追杀。
从合肥逃出来后,王亚樵跑到上海避难,事业的挫败让他对前途深感迷茫。
甚至一度还跟无政府主义那帮家伙混在一起,后来发现这帮人只是一群清谈客,就失望离去。
为底层发声离开后,他又再次回到了孙中山的阵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他两句,王亚樵跟孙中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孙中山
王亚樵这辈子最大的悲剧,就是缺乏清晰的阶级斗争观念。
他跟同时期另一个江湖大佬,哥老会龙头贺龙一样,都有着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知道自己要为谁打抱不平。
但在选择实现革命目的的方法上,两人却天差地别。
贺龙从当时多如牛毛的政党中,一眼相中了比他还弱的共产党,并把全副身家性命都压了上去,终其一生不再动摇。
贺龙
可王亚樵却没有这个眼光,他一直在借助士绅军阀和资产阶级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各个阵营之间反复横跳。
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选择时,他才选择了共产党。
可惜,还没等到共产党的回复,他就死了。
此时的王亚樵对中国问题的认知还停留在表象,以为只是某些坏人当权,才导致当前的局面,只要把挡路的人杀了就能解决问题。
其实这也不怪他,我们如果没开上帝视角,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不见得就比王亚樵高明。
基于这种思想,王亚樵多次建议孙中山成立暗杀组织。
孙中山
但他的意见,每次都被孙中山驳回。
即使如此,他也一路任劳任怨跟随孙中山颠沛流离,跌宕起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跟随孙中山流落上海的王亚樵瞅准机会,成立了“安徽劳工总会” 积极响应爱国运动。
1920年,王亚樵受革命党委派,拉起一支队伍攻打江苏军阀李纯,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只能逃回家乡。
在家乡的时候,又因为看不惯安徽督军张文生鱼肉乡里奋起反抗。
结果再次遭到镇压,逃亡上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忙于征战无暇东顾,民族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工业的发展也使得另外一个群体急剧扩张,那就是工人。
随着工人势力的壮大,劳资矛盾日益尖锐。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自然而然成为了工人斗争的主战场。
一向喜好打抱不平的王亚樵,更是毫不意外地卷入了这股潮流之中。
王亚樵看不惯资本家嚣张跋扈,鱼肉弱小的行为,经常主动出头替工人顶事,一来二去就在工人群体中形成了威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工人维权,王亚樵在1921年,成立了上海劳工总会,创建之初会员就高达数十万人。
那年共产党才刚刚成立,名声不显。
中国这片土地上,除了政府、宗教和以江湖义气为纽带的底层帮会组织之外,还没有看到第四种,能把十几万人整合起来的组织模式。
王亚樵既不是教主,也不是官员。
他只能选择以江湖帮会的模式,把这些工人组织起来,这就是斧头帮的前身。
等共产党的工会在上海大展神威的时候,王亚樵的组织已经定型,再想转型就很难了。
两个高度雷同的群体,就这么遗憾地失之交臂了。
王亚樵这个劳工总会,一开始还是比较平和的,斗争的方式也仅仅只是通过揭露资本家的黑料,迫使对方就范。
但时间一久,他就发现,劳资矛盾并没有得到丝毫的遏减,看来暴力才是资本家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啊!
于是他就在劳工总会挑选精干人手组成斧头队,只要遇到资本家欺负工人的事,就直接物理超度。
一时间,斧头帮之名传遍上海,就连青帮的黄金荣、杜月笙也不敢轻易招惹王亚樵。
1923年,孙中山与东北王张作霖、浙江督军卢永祥一起结盟,反对北洋军阀。
王亚樵也因此被派到了卢永祥麾下办事。
当时卢永祥要北伐,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北边的江苏督军齐燮元。
而齐督军能成事,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左膀右臂徐国梁。
斧头帮只出动了几名微不足道的小卒子,就轻松地卸掉了齐燮元的臂膀。
这次事情让卢永祥对王亚樵颇为看重。
卢永祥
为了拉拢王亚樵,特地把治下的富庶之地湖州送给了他。
王亚樵借助湖州的财力在此招兵买马,进一步扩充了斧头帮的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王亚樵在这次扩军中招到的两个人,一个是日后斧头帮四大金刚之一的余亚农,另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戴笠。
戴笠
可以这么说,后来戴笠在军统搞的那一套,其实就是斧头帮的2.0版本。
卢永祥后来在与直系的战争中,被孙传芳所败,王亚樵只好把队伍转入地下,再次缩回上海。
孙传芳
当时河南的督军胡景翼,想借助孙中山的名头搞事情,主动找到革命党表示拥戴。
孙中山就派王亚樵和柏烈武,一起去开展工作。
结果刚到没多久,孙中山和胡景翼就前后脚走了。
北伐战争爆发后,王亚樵回到家乡暗中拉拢队伍,准备里应外合响应北伐军。
可不想消息走漏,最终被北洋军阀提前镇压,王亚樵见状只得再次逃亡上海。
可不想,在上海他见到了惨绝人寰的一幕,蒋介石为了取得列强和买办的支持,在上海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员和工人惨遭屠杀。
虽说蒋介石杀的不是斧头帮的工人,但王亚樵素来对工人群体充满同情,即使是共产党那边的也不例外。
相反,他还挺佩服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蒋介石这般行径实在让他恨得咬牙切齿。
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后,为了拉拢王亚樵这位革命元老,给出津浦铁路护路司令的高位。
要知道,津浦路可是我国当时三大交通动脉之一,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这个职位无论是权柄还是油水,都相当诱人。
可王亚樵却一点面子都不给,在老蒋的就职典礼上公然翻脸,公然指责他背叛革命屠戮工人。
老蒋气得火冒三丈,强行忍下这口恶气,散会后立马派人追杀王亚樵。
幸亏国民党元老陈铭枢通风报信,王亚樵才得以提前逃离。
反蒋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