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兵事小,台海事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3: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美国阅兵了。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就没有阅过兵。

阅兵在6月14日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日举行,调动了6600名士兵、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布莱德利”步战、“斯崔克”轮式战斗车和约50架作战飞机,还有二战老兵B-25“米歇尔”轰炸机、P-51“野马”战斗机、M4“谢尔曼”坦克、威利斯吉普助兴。

“凑巧”的是,这一天也刚好也是特朗普79岁生日。

点击查看大图

阅兵于当地时间周六傍晚举行,当日正值特朗普生日,亦是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

但阅兵似乎声势很大,回响很小。除了西点军校军乐队和方队有点阅兵相,其他方队既没有通过军人风貌展示军威,也没有什么把世界吓一哆嗦的军事技术,还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把M4“谢尔曼”说成20世纪最有影响的坦克设计之一。即使在二战中,这也是令人发指的“打火机”,肯定比不上苏联T-34,也比不上德国“虎”式、“黑豹”,要说影响,也是“坦克设计避免事项”。

检阅队列走得松松垮垮、跌跌撞撞,完全不是俄罗斯的红场检阅或者中国阅兵的气势。作战部队不携带武器,“徒手散步”,这也是世界军事检阅中的奇观。相比之下,席卷全美的“不要国王”(No King)示威反而声势浩大。不知道特朗普是否把阅兵看做MAGA的胜利,但世界的反响似乎是:“就这?”

据说美国军方本来对检阅就不起劲,或许美国陆军真是出工不出力,在恶心特朗普。就这架势,估计连特朗普都没有胃口再来一次。

特朗普特别热衷仪式感,2017年访问法国时看了巴士底日阅兵之后,就对美国阅兵的热情很高,还一门心思要在气势上盖过法国阅兵。这也是他炒高MAGA火焰的机会。不过在“洛杉矶平暴”的大背景下,华盛顿阅兵有点滑稽,还好不至于像1941年红场阅兵一样,走下阅兵场的部队直接上平暴前线。

点击查看大图

资料照片:时任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华盛顿问候“沙漠风暴凯旋游行”的领队H·诺曼·施瓦茨科夫将军。(1991年6月8日)

在海湾战争后的胜利阅兵里,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直接走在前排,这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接下来就退役了。但就阅兵来说,当年阅兵队伍就走得松弛感十足,大概是“胜利之师不在乎仪式感”的意思。

这也是美国军事力量的顶峰时刻,“里根建军”正在结出硕果,M1A1坦克、M270模块化多管火箭炮、F-15和F-16战斗机等拿出来都是碾压世界的顶级武器。今天说起来有点尴尬,很多一线装备依然是老面孔,仅有的更新装备也不再有领先世界的代差,尤其是针对主要潜在对手中国。

中国本来无意颠覆Pax Americana,但美国要是出于维护绝对的Pax Americana,阻止中国崛起,那中国只有破局,台湾问题就是最可能的导火线。因此,阅兵事小,台海事大。

5月23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向毕业生致辞,信息量很大,透露了一些美国国家安全思维的关键转变,从中可以推断美国对台海问题的新思维。

美国对台海的基本思维没变过:

绝不放弃

绝不拼命

美国不愿意放弃台湾,这是显而易见的。放弃台湾的话,美国对盟友的政治信用荡然无存,中国在军事上走入西太平洋再无阻碍。作为连带反应,菲律宾和日本、韩国都要重新考虑相对于中美的定位,避免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这是亚太政治的板块运动级大变局。

但美国也不愿意为台湾拼命,台湾只是美国削弱中国大陆的耗材,不是值得美国舍命保卫的核心利益。第一岛链只是美国“把战争逼近到中国门前”的关键防线,但并不是“确保战争远离美国”的唯一防线。军事上忌讳死守缺乏纵深的固定防线,更加青睐机动防御,在这里也一样。

实力与距离基地的距离成反比,这对中美都一样。台海是中国大陆主场。曾经有一个时期,美国自信实力在台海足够强大,现在没有这样的自信了。反而是中国大陆自信实力在台湾以东都足够强大,但中国大陆并无意把势力范围推到美国的门前。中国崛起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是同步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靠的是竞争力和双赢,不靠大舰巨炮。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美国既不愿意放弃台湾,又不愿意为台湾拼命,这两者是矛盾的,在不同的时候还有不同的侧重。在美国实力强大的时候,侧重“不放弃台湾”;在实力不足的时候,侧重“不为台湾拼命”。现在正是后者,而且未来锁定在后者。

万斯指出,过去的美国政府没有留意大国竞争,也没有为同等竞争者的出现做好准备。现在,美国称霸海空和太空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主导地位不受挑战的时代已成过去,美国及美军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这其实不是新信息,从越南战争后,美国就不断有相对衰落的说法。但过去更多是“狼来了”的警示,现在才逐渐转变为“狼已经来了”的认知。这当然是因为中国崛起不仅迅速,而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增长具有高得多的含金量、韧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未来的美国海军及所有军官来说,及早对美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和大国之间实力动态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框架,对他们未来军事生涯里的战略思考和战术决策有好处。

在战略上,回到大国竞争意味着美国的主要对手是中国,而不是恐怖主义或者“邪恶轴心”,装备、训练、战术都要围绕这一变化展开。在战术上,“牛刀杀鸡”今后只有在对弱小对手的次要冲突中还可用,在大国竞争中不再可行,必须“节约资源、量力而行”,“我只管往前冲,自有无尽增援在后头”的思维已经不行了。

万斯还说到:“这并不意味我们(美国)会忽视威胁,而是意味我们会严守纪律地应对威胁。当我们出兵参战时,我们会带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去做。”“我们(美国)出拳时会很小心,但是只要一出拳,就是重拳出击,而我们将果断出拳。”他说,如今美国的对手都知道,只要美国设下红线,就会执行。

这些都是自我激励的套话,没有多少新意,也没有太大营养。

https://www.guancha.cn/ChenFeng3/2025_06_16_779520_s.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12:38 , Processed in 0.054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