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3|回复: 0

黄永胜之子:父亲缘何不写自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7 0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洲周刊





黄永胜从监狱出来到去世只是一年多时间,未留下完整文字,没有邱会作、吴法宪那样的手稿或谈话录音,可供查找的出版物能绕就绕。家人核对资料、记录交谈内容,提供了立体历史记录。

六十二岁的黄正是一九六八年三月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上将之子。在深圳居住二十七年,用他的话说,「既不大贵,也就不可能大富」,如今「有房有车,过着小康生活」。他是父亲传记《军人永胜》的作者。他曾用名「黄春耀」、「项群」,曾就读于渖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毕业后在广州军区海上文化工作队、四十二军一二六师三七六团服役,专业后曾在广西、青岛深圳多家机构和企业工作。二月十一日,就父亲传记出版接受亚洲週刊访问﹕

你父亲为什麽自己没有写自传?

父亲生前不赞同写回忆录。他认为,战争年代的内容,根本不用他写,组织上清清楚楚,文革的内容,却是一笔煳涂账,九一三是怎麽发生的,父亲更不知道。当年他就说过,一些回忆录总是拔高自己,高到令人不可信。有些自传,只写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不写自己如何走麦城,明明是战役指挥员、战术指挥员,只是在一个局部,但往往用大篇幅去描写全局,浪费笔墨。因此,一些回忆录颇受他诟病。






你是很早就想写父亲的传记的吗?

二零一零年是父亲诞辰百年,家人常常说可以做些什麽事,以纪念老人。鑑于大家都知道父亲是有名战将,但不论是对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或坊间各种传闻,都难以完整讲述他这个战将完整的战功。零八年,当局对现代史人物的评价、对当代军史人物的评价不再像以往那样必须按中央的统一口径,开始出现鬆动的迹象。不过,有关我父亲的部分,还只是集中在解放战争那段历史,而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包括解放战争初期,几乎都空白。因此,家人觉得,不能再听任这种情况继续,而应该出来做点事。否则,我们这些子孙就是不孝了。因此,最初写这本书,只是从孝心出发,尽可能将老人一生完整重现。一开始我没有准备写成这样一本书。

是零八年开始动笔的吗?

零八年春天开始立意,开始收集资料。大陆正规出版物上,关于我父亲的文字,包括军事部分,基本上是空白的,作品大都绕开他走;政治部分,很多是胡编乱造、捕风捉影,往他身上随意泼髒水。比较典型的是大陆所谓政治解密的红色作家师东兵,他写的东西基本上全是谎言。他写文革所涉及的黄、吴、李、邱四员大将,我的评价是不堪入目,毫无根据。一开始想做的只是整理履历那样资料性的东西,这部分内容就是书里标记为军人档桉的部分,与老人有关的年代、地点、部队、职务,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打了哪些仗。这些内容花了我一年时间。我在书店买了一大批军事书,一段段查找,当时父亲在哪个团、哪个营、哪个连,他的上级是谁,是罗荣桓,罗有详细年谱,父亲是他手下,因此也经历了这些战斗,就这麽逐渐搭起一本书的框架。

收集资料遇到最大困难是什麽?

首先,我们黄家毕竟有个不足的地方,父亲从秦城监狱出来到去世,也只是一年多时间,父亲也没有留下完整的文字,没有邱会作、吴法宪那样的手稿,也没有他谈话的录音;第二,凡是可以去查找的档桉馆,他们都不愿接待我们,总是用公事公办的话搪塞我们,声称不接待个人。有些老干部写回忆录,可以由老干部局、总政治部、新闻机构提供查阅档桉的证明,我们却不可能;第三,可供查找的公开的正规出版物中,关于黄、吴、李、邱的内容,是大段空白,能简就简,能绕就绕,能不说就不说。

从写作到出版,有没有受到当局阻扰?

零九年起,我就开始往这框架里加血肉,写了一年,还算顺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和家人直接听父亲说的,还有党史上一些老人的回忆录和其他一些正规出版物。二零一零年初,书稿基本杀青。最后是整部书的结构调整和文字润色,而后就开始联繫出版,赶在老人诞辰百年前出书,那是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七日。书稿拿到香港出版,没有遇到什麽问题,只是出版后将书运回大陆须经海关,事情就比较複杂。

读者热衷政治解密,最有兴趣的是文革期间发生的事,是你父亲当总参谋长以后,包括九一三事件,但从现在的书看,内容似乎弱了,是你有所顾忌而不愿展开吗?


native advertising




不是我有顾忌,当时我收集资料时,大哥春光也在收集资料,两人几乎同时开始,兄弟间有个默契,我写的内容偏重战争年代,大哥在父亲身边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后期,与老人直接接触的时间多,因此偏重于四九年以后,包括文革、从广州到北京,九一三时间,特别是法庭时期。因此,我写的这部书,在尾章留下充足的空间。我的书在这一时期主要写两大部分,父亲怎麽当上总参谋长的,这是父亲直接告诉我的,大哥不在场,因此没有我知道得多。当然,在其他方面,父亲与大哥的谈话更多,大哥是家中长子,这是天然优势。我偏重于战争年代,算是写前传,大哥就可以集中写四九年以后的部分,即后传。

关于你父亲晚年的凄惨生活,为什麽你着墨不多?

主要是担心这部分内容会冲澹「军人」的主题。不过,我是努力写出父亲立体的形象。父亲是将领,但他有他的毛病,有些仗,他没有打下来,比如热辽五战皆平,隆化六攻不克,长征时期打的仗,也有攻而不克的,但他至少没有惨败过,没有丢盔弃甲。他最大缺点就是骄傲、抗上,与政委关係没处理好,我不去评价是非,但事实是存在的,我如实描述。父亲一生有三大空白:井冈山时期,晋察冀时期,冀察热辽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父亲生前对我们也不愿多讲,因为他觉得这时期的仗,他打得很窝囊。因此,我们补这些空白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20 15:24 , Processed in 0.0408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