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傅玉芳年幼之际,就没有像别人家的女孩一样,深处闺房之中,学习三从四德,女工刺绣,等到了年纪便找个人家嫁了,而是去学习新兴思想,跟着老师读书识字。
正因为丰富的文学功底,以及每天在新思想下的熏陶,傅玉芳身上早已没了以往的封建思想。
自己对当前的国势也有着一定的见解,加上自己这些年来对新思想的不断深入了解,傅玉芳有着别的女人没有的一种气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代君王一代臣,妄想复兴旧亡魂
在溥仪上位之后,清朝就已经走上了即将灭亡的道路,但溥仪毕竟是帝王,当时的王公大臣也有很多想着光复皇室,坚信着只要大清还有人,大清就不会覆灭。
等到溥仪到了16岁的时候,王公大臣们就开始启奏选妃一事,虽然当时的溥仪早已是被牵线的木偶,但总归还是纯正的皇室血脉,大臣们不断催促溥仪选妃,早日立下太子,告诉外界大清总将会有复兴的一天。
尽管溥仪当时也早已心力憔悴,身为有名无实的皇帝,也让他倍感屈辱,但大臣们统一启奏,溥仪最终还是同意的选妃一事,便开始命人准备此事。
在昭告天下选妃一事后,虽然清朝已经到了末期,但根深蒂夫的封建思想并没有消除,王公贵族们仍认为家里出现一位皇后,仍将会是莫大的荣耀。
文绣的父亲虽然有一定的新思想,但身为臣子,加上女儿年龄正好合适,也不敢不从皇令,便差人给文绣做了幅画交了上去。
在差人整理之后,负责此事的大臣便将画像一并交给了溥仪,虽然溥仪这个皇帝名存实亡,但从小就身处皇宫的他,眼界也远非凡人可比。
每一张都敷衍地看了一遍,但就在看到文绣的画像时,直接就问了大臣文绣的信息,宣布此次选妃的人选,文绣也就成了当时的淑妃。
文绣虽然并不想嫁给皇帝,但为了家族,却也只能如此,即使再不情愿,文绣却也依旧只能认命,坐上了前往皇宫的轿子,从此变成了淑妃。
清朝覆灭,体会人世间酸甜苦辣
进了深宫的文绣,一眼就被溥仪看中了,文绣身上的那种气质,是皇宫其他的所有妃子都不曾拥有的,溥仪也将万千荣幸于文绣一人,但文绣学习的思想不允许她像别的妃子一样,得到这些荣幸便心满意足,心里想的还是新时代的到来。
慢慢的文绣发现,这个皇帝并不像历史上的皇帝那样霸气威武,在大臣和外交使节面前没有任何权威,只能唯唯诺诺,只有在面对仆人时,才敢大声言语,这让文绣十分难以接受,便告诉溥仪要敢于斗争,别再欺软怕硬。
文绣的进言让溥仪十分愤怒,他认为妃子没有资格给自己讲述国事,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便慢慢的便不再去找文绣,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绣也失去了溥仪的宠幸,当然文绣或许也并不在意。
随着蒋介石的势力越来越大,清朝也终于覆灭,溥仪一众人也最终选择出逃,清朝也从此被推翻,文绣虽然知道离开溥仪自己,从此就要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依旧不愿意选择苟延残喘,一纸“休书”断了与溥仪之间的最后一点夫妻情分。
在离开皇宫之后,文绣便往家赶去,但等到她到家的时候,曾经热闹非凡的府邸,却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的满院的落寂,文绣也从此不在对外宣称自己叫额尔德特·文绣,而是叫傅玉芳。
凭借自己的学问,傅玉芳很顺利地便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但当时清朝的余孽并没有清除殆尽,加上当时的淑妃人尽皆知,虽然文绣用了自己小时候的名字,但依旧被人认出,被人敲诈勒索。
无奈之下,傅玉芳只能辞工搬家,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起了女工做起了体力活。
曾经的学问也没有的用武之地,只能向生活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家报社听说了她平常喜欢自己写一些小文章,文采也很不错,便愿意给她提供一份工作。
在报社工作期间,傅玉芳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赏识,加上自己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章也十分具有批判性,也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唯唯诺诺,便得到了报社老板的赏识,甚至决定将自己退伍的侄子介绍给傅玉芳。
听到这个事情的傅玉芳并没有高兴,上次爱情的失败给其留下的深刻的阴影,本来决定孤独余生的她拒绝了社长,但社长不愿意看到傅玉芳就这么孤独终生,便一定要他们二人见个面,实在不合适再决定。
在二人见面之后,刘振东便对傅玉芳一见钟情,被她特有的气质深深吸引,傅玉芳也觉得这个男人不像皇宫里的那些男人,很有安全感,便在见面后不久便登记结婚。
婚后数十年,刘振东从未问过傅玉芳身世,一直等到傅玉芳去世,刘振东才知道她就是前朝淑妃。
繁华落尽一场空,终是落幕。
千帆历尽回首望,何时归期。
自古在历史长河中,君王都是主宰世界的王者,号令天下,受百姓爱戴,可掌握世界万人的生死,拥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有这么一位奇女子,竟选择和君王离婚,她享受过人世间最盛大的繁华,却也能归于平凡,找寻真实的自己,令人佩服也令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