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举头三尺有神明,后半句更精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0: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搜狐





在众多的俗语中,有一句想必家喻户晓,即为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影视剧中,或是家中亲友聚会交谈时。《增广贤文》曰:“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示意图)

举头三尺有神明

那么,头上究竟有什么神明呢?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中提到:“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意思是说,人头顶上有三台北斗神君,时刻记载着人的一言一行。古人通过这样的叙述,劝勉人们行善。

此外,人们常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来形容秘密的事件,强调天地无所不察,任何秘密都难逃天地的法眼。

在民间传说中,对于“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三尺”有另一种解释。传说中,有两位神灵专门记录人们的善恶,一个白天出行,叫作“日游神”;一个夜晚出行,叫作“夜游神”。他们手持小册子,记录人间的是非善恶,然后地府的判官根据这些记录来决定奖惩。

为了更好地观察人们的行为,这两位神灵总是待在人头顶三尺范围内,所以人们才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天”的崇拜。事实上,这样的说法也是一种行为约束,形成做人做事的底线。

“举头三尺有神明”后来又有了下半句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个典故来源于古代一位清官叶存仁。叶存仁是个清廉的官员,退休后,下属们送了他一叶扁舟,以表达对他的廉洁和敬重。然而,叶存仁拒绝了这份好意,他的理由正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一生淡泊名利,三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明,坚决抵制贿赂。他用一生洁身自好,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和为官之道。

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如果做了坏事,必将受到神明的惩罚。即使逃过了神明的惩罚,也难以逃脱内心的谴责。内心的负担会伴随一生,成为心魔,带来无尽的煎熬。

不论是“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是“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都成为对世人的一种道德约束。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9:21 , Processed in 0.0647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