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军夏季大反攻之扎波罗热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03:2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地球镜头Aa

简单谈谈俄军扎波罗热方向的战略计划,以及乌克兰军队6月攻势的结果

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方向的进攻 40 天的过程与结果已经足于让我们得出结论,在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军队的初步进攻计划在其主要实施突破的各个方向都失败了。

在奥列霍夫方向,乌军部队的进攻在皮亚季哈特基村(P村)和拉博蒂诺地区陷入困境,而在弗列梅夫斯基突出部地区,乌军至今仍被困在普里尤特内、马卡里夫卡、乌罗扎恩和新顿涅茨克地区。而乌军所触碰到的这些地区,均仅仅是俄军的前沿警戒线而不是真正的防御线

与此同时,根据泄露的乌克兰军队作战文件,这些警戒线中的大多数定居点,应该在乌军发起进攻的第三天或第五天被乌军突破并占领,并进一步发展,形成对瓦西里耶夫卡、托克马克、波洛吉、沃尔诺瓦的打击,以实现与进入梅利托波尔和突破别尔江斯克和马里乌波尔相关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切断沿亚速海沿岸-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的战略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计划下,美国和北约的大量武器在 2023 年冬季和春季被转移到乌克兰军队: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MRAP、自行火炮、牵引式火炮、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工程设备等等。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乌军的战略预备旅在乌克兰和西方训练了几个月,这些旅本应突破俄军前线并扭转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朝着有利于乌克兰军队的方向发展。

计划虽美好,现实很残酷。俄罗斯军队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加上空地火力优势,防御阵地建设和准备的完善,使得俄军毫无悬念的挫败了乌军的计划。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指挥部故意在扎波罗热方向将进攻主动权交给乌军,实际上等于邀请乌军前来突破俄军已经建成的牢固的梯队防御体系,目的很简单,最大限度的消耗乌军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打击力量。

在某种程度上,俄军的设计目标和目的已经初步完成了。基辅并没有浪费其花费大半年积累的力量,它不仅将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部队派往前线参与进攻,其在北约大力帮助下新组建20余个旅也投入了1/2到了这场计划良久的反攻行动,但最终的反攻结果却是一些突击旅在西方雇佣军的参与下,在40天的反攻行动中,艰难集结(后方集结地频繁的被俄远程打击),不仅部队已经非常疲惫,人员和物资,装备损失惨重,这也导致了如今乌军进攻部队的士气大幅度下降。来自前线的消息中经常出现乌军一些部队拒绝继续进攻的事件

此外,在西方舆论已公开承认乌军已在扎波罗热地区失败后,乌军仓促试图增加巴赫穆特方向的进攻压力,将部分储备投入到那里,打算或多或少的取得些成功,让脸上有点光,给美国和北约增加点信心。

另一方,本应在扎波罗热投入进攻并取得成功的部分乌军预备队,在扎波罗热遭遇失败后,被抽调投入斯瓦托沃和库皮扬斯克方向,但任务已经与在扎波罗热不同 - 它们成为了阻止俄罗斯军队对奥斯科尔河和库皮扬斯克进攻的防御部队。

这种情况打破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前线最重要地区的进攻的初始配置。当然,这一切都变得如此明显,以至于在西方独立军事分析家渲染乌克兰军队大反攻行动的惨败之后,西方主流媒体以及乌克兰军方也开始承认乌克兰军队六月攻势的失败,他们看到了进攻导致己方的血腥结果,以及不值一提的成功。

当然,乌克兰司令部也出现了问题,它还在扎波罗热继续驱使乌克兰炮灰们对铜墙铁壁的俄军防御线进行“板载”攻击,这种毫无意义的做法的目的,其实只不过是打算在媒体舆论上取得些许胜利,并证明之前遭到的损失是合理的(仅在扎波罗热方向,乌克兰军队在反攻中阵亡的军人达到了近2万人)。

但最终,乌克兰军队进攻失败的血腥代价继续增长,其中在皮亚季哈特基村地区的战斗中尤为明显。



008d4rSTgy1hfxkpb0gwtj30ir0p011w.jpg (187.31 KB, 下载次数: 20)

008d4rSTgy1hfxkpb0gwtj30ir0p011w.jpg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03:33:42 | 只看该作者
反攻40天,夺下8个无人村,代价是挂了2万多天灵盖,损失了200加坦克和装甲车,

就只是为了开个北约峰会,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04:52:57 | 只看该作者
乌军靠什么赢?

美帝靠什么赢?

就靠汉奸殖蛙美奴们的造谣跪舔,把美爹的腚舔秃噜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6:12 , Processed in 0.0698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