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政诉讼法23年首修订 秋菊告状不再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06: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年前,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里那个挺着大肚子“要讨一个说法”的农妇秋菊,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与村长因为盖房子发生冲突并造成肋骨骨折。秋菊为讨要说法,开始了从乡、县公安局直到市公安局的漫漫上访路。期间遭遇的诸多阻碍和辛酸,描摹出了“民告官法”三难困局的现实图景——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

所谓的民告官法,即是23年前正式施行且现行的行政诉讼法。《秋菊打官司》就是以行政诉讼法施行为背景创作的。然而在该法施行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民事、刑事诉讼法都已经历了两次大的修订,唯独行政诉讼法还保持着当初的面貌。所以这一次修订,可谓是23年后的首次大动作。

北京时间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的内容即是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次23年后的首次修订聚焦四大焦点:政府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若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异地管辖,减少干预审判;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次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辟出豆腐块简要报道,人民网辅助各个击破,详细解析“三难”困局。

如何解决立案难?现实困局是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受理,导致许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形成信访不信法的局面。人大常委会开出的药方是:明确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可以口头起诉;强化受理程序约束;明确人民法院相应责任。其中扩大受案范围中,既有土地问题,也有低保问题,可以说,草案是对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拆迁案,以及如陈水总、冀中星这类因最低生活保障没有着落走上极端群体的直接回应。

如何解决审理难?如何解决执行难?草案也都开出了药方。党报官媒意欲营造的舆论氛围无可厚非,即刑诉法拟大修,不仅对中国法治建设意义非凡,而且包括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在内的诸多顽疾都将逐一得以根治。新华网拟题《中国修改法律让“民告官”不再难》;人民网附议《“民告官”可口头起诉》;《环球时报》向官员若不执行判决可能遭拘留倾斜;《北京日报》只言拟首次大修;《长沙晚报》有所保留,在新华网的标题基础上多加了一个“欲”字,既有对当局主动性的表彰,也给现实政治下的巨大转圜空间;《东方早报》的《行政诉讼法修订当拓宽公民救济渠道》则更像是一种呼吁和对未尽事宜的期待。

主流舆论场一片欢呼声已然占据了核心通道,以至于那些反诘只能经由微博和论坛向外扩散。袁裕来律师首先来泼冷水——“切莫为行政诉讼法大修鼓掌”:因为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修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法院不敢立案、审判、执行,而是敢不立案、不审判、不执行。调整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应强化司法权,应通过选票弱化行政权。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谢佑平显然是主张司法独立派,“司法如果没有独立性,再好的行政诉讼法也只是一个花瓶而已。”发此感叹前,谢佑平显然是想到了“七不讲”中的司法独立不要讲,以及习近平“8·19”讲话将司法独立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决绝姿态。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傅达林有意向中和主流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截然不同的反应,《刑诉法修改需回应社会期待》开篇就点明了让所有人都满意有多难。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人们有理由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寄予厚望。但法律的修改有时不能一步到位,其最终方案总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抛出诸多被党报官媒重点推介的亮点外,目前的草案仍然偏于保守,例如对规范性文件只是规定附带审查,这意味着原告不能单独就违法的规范性文件提起诉讼,法院也不能直接宣布规范性文件违法无效。此外,社会较为关注的公益诉讼等问题也未提及。

十八届三中全会翻天覆地的《决定》中要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制社会,让民告官的理想部分地照进了现实,但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直接还是有一定距离。11日,由“上海奇石盆景博物馆”强拆引发的一场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贵民告官案”的诉讼官司开庭。有人就此乐观预言:如此高的索赔金额让群众看到,民告官也可以高调进行,也可以理直气壮。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有了“史上最贵”的标签,所以才可以如此高调,才如此受关注。

更多的民,压根儿不敢告官,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告。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告官好比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更多的人,是余华新著《第七天》中的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悲剧命运。所以为了讨薪花样不断翻新,有跳楼的,有大横幅静坐的,有自焚的,有以外交部口吻恶搞的,也有上《焦点访谈》的……围绕强拆,更是引发了一场接一场的群体性事件,最牛钉子户的候选名单也越来越长。

再说厦门公交爆炸案制造者陈水总,以及北京机场爆炸案始作俑者冀中星,不管是报复社会还是通过爆炸案引起关注,“民告官”这条路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条不归路。信访不信法的现实注脚不可谓不多,如何将这种社会风气扭转至健康状态,恐怕比单纯地修改行政诉讼法要艰难得多。

让民告官不再难,让社会更公正,这是《新京报》在发布新版民告官指南后的呼吁。怕只怕,秋菊打官司的渠道通了,能如秋菊这样执着不懈告官的人反而淤塞了。



(泉野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06:21 , Processed in 0.0559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