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衡水中学校门口殴打妈妈的男孩,我才顿悟有一种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09:4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遇见





最近,在网上刷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令人愤怒不已。
衡水一中的校门口,一位身穿校服的男孩和妈妈发生了争执。


吵着吵着,男孩突然动手,将拳头重重挥向了妈妈,妈妈躲闪不及,多次摔倒在地。
路人看不下去,训斥了男孩几句,反倒遭到他的辱骂。
一位男士实在看不过眼,一把拽过他的头发,逼他向妈妈下跪道歉,并怒斥:

“你妈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
“知道你妈疼你,你敢打你妈,你简直是混蛋!”


刚开始男孩还很不服气,想要逃跑,但迫于围观群众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向妈妈道了歉。
在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感到可悲的就是,这位被孩子殴打的母亲,自始至终都没有还手。她的“逆来顺受”,更加助长了孩子的嚣张气焰。
有网友评论:母亲太娇生惯养了,孩子才会变得如此“渣”,所以母亲虽然看着可怜,其实她才是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


native advertising


正如《家范》所说: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家庭教育中,最怕的不是父母对孩子不慈爱,而是明明爱他却不教他,任由他用错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要知道,父母姿态越低,孩子越容易得寸进尺,没有原则的纵容,只会养出不懂感恩的逆子。

教育最大的失败,
是把孩子养成了优秀的“白眼狼”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
“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作为领路人的父母问题的映射。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还在上学的儿子,拒绝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一心一意做起了全职妈妈。
她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儿子,将儿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诉苦、毫无怨言,以为这是对儿子最好的付出,却在某天突然寒了心。
一次,妈妈感冒发烧了,一天都在卧床休息,没来得及在儿子放学前准备好丰盛的晚餐。儿子回家后,看着空空如也的餐桌,径直推开了妈妈的门。
妈妈本以为儿子看她这样憔悴,会心疼她,却不想儿子上来就是一句:
“你怎么还没有做饭?我都要饿死了。给我些钱,我自己出去吃,烦死了。”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在儿子拿到钱头也不回的离开后,她终于忍不住了,崩溃大哭。
她很后悔,她教会了儿子要重视学习、要出人头地,却唯独没有教他怎么感恩为他付出的人,让他变成了这样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记得一位引导孩子实践孝道的专家曾反问前来咨询的家长:
生活中,你让孩子洗过衣服、做过饭、洗过碗吗?

病了时,你让孩子们为你买过药、端过水吗?

天冷时,你让孩子们为你拿过衣服、围过围巾吗?

你会告诉孩子打工挣钱的不易吗?你会让孩子为你过生日吗?你会让孩子感受到你需要他吗……

如果都没有,那你就没有资格指责孩子不关心你,不心疼你,不懂得感恩。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沙拉曾经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甘之若饴的付出,硬生生“掐断”了孩子爱人的能力,养出了一个个冷漠麻木的“巨婴”。
等孩子长大后,又不断抱怨他们没有孝心,殊不知,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个为孩子包办了一切的自己。
爱如果不是“双向付出”,只会演变成父母一幕幕感动自己的独角戏,而孩子就像那坐在场下的观众,待到大幕落下,终究是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这世上最悲哀的一件事就是,父母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教会孩子好好做人,比考上名校更重要
南怀瑾先生说过:
“你们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济南警方就曾经抓住过这样一个偷车贼,快50岁了还没有工作,住在一个小出租屋里,靠领每月1000块的失业救济金维持生活,实在没钱了,就去偷电动车卖。



在审问中,警方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个“高学历贼”,985名校毕业,还是个博士。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博士,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如今却沦落这般田地。
据民警说,此人贪慕虚荣、好吃懒做,对工作百般挑剔,整天只想着不劳而获。刚毕业就偷过东西,后面几年也一直断断续续在偷,其中一次还被判了十年刑。


被问到为什么要偷车时,他竟然说,看见路边没锁的电动车就想偷,觉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试问,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是父母一心想要培养的那种吗?
父母付出了一切让孩子学习,却不教他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即使有再高的文凭,又有何用呢?
我们不否认,成绩在孩子的上学期间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如何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才是父母最应该考虑的头等大事。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名叫郝睿涵的高二学生,抱怨自己的家长“太宠自己”,活生生把自己培养成了“高分低能”。
小时候,她吃饭不会用筷子,家长没有教她怎么用,而是让她改用勺子,直到现在她也不太会用筷子;


初二时,家长才尝试让她自己穿衣服,她想要给自己买衣服,却根本不懂型号大小的概念;
其他的“宠溺”行为还有诸如,因为怕触电,不让她接触电源;因为怕烫伤,不让她自己倒热水……



这种过度的保护和爱,不仅让她觉得窒息,也让她在与同学相处时产生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
最后,她向着父母大喊:
“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学习机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印光大师曾言:“爱子之道,不是姑息。姑息非爱,乃害也。”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纵容和溺爱就够了。
在这个故事中,郝睿涵是不幸的,父母的过度插手,让她直到高二都仿佛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宝宝,只能被捧在手心,不能接受一点外界的风吹雨打;
但她无疑又是幸运的,她意识到了父母的“宠溺”给她造成的危害,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必然会作出改变,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于孩子,应如灯盏,而非拐杖。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做的,是散发自身的光芒,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指引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不是变成他的“拐杖”,让他一路依靠,这种行为看似为他好,实则是害了他。
只有适时地退出,让他掌控自己的人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作家毕淑敏说: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要让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只有这样,当他长大了,才会懂得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
父母学会这3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1. 懂得示弱,教会孩子关心家人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你要做孩子的大伞,那他就一辈子只是小鸡。你想让孩子成为高山,自己就要甘心做小草,你依靠他,他就立起来。”
生病时,可以告诉孩子你不舒服,让孩子帮你端水递药,学会照顾你;
下班回家后,接受来自他的爱的捏肩捶背,让他帮你一起准备晚餐……
对父母来说,向孩子示弱,并不会失去父母的威信,反而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当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需要时,会激发他内心的保护欲,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
在亲子感情中,只有父母学会了“索取”,爱才有流动的可能,孩子才能学会付出,学会爱别人。

2. 以身作则,教会孩子爱与善意
蒙台梭利说: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家长以身作则,以行动代替说教,才能真正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
餐桌上,长辈动筷再动筷,再喜欢吃的菜也不能一人独占,让孩子懂得规矩、学会分享;
经常带孩子去养老院或孤儿院做义工,让孩子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坐地铁或公交时,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自然会在孩子的心中撒下善意的种子,让他们变成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
3. 学会放手,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及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回应。”
孩子还小时,让他们学着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洗袜子,自己选择出门穿什么衣服、去哪里玩;
大些后,把他们真正当成家里的一份子,一起分担家务,一起做饭,在有重大事情需要做决定时,询问孩子的意见……
父母要明白,孩子终究要学会自己长大。

父母只能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一段路程,所以教会孩子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才是对孩子未来的“深谋远虑”。
学会放手,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养育一棵树,可能只需要十年,而养育一个孩子,甚至需要父母付出一辈子。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8 07:00 , Processed in 0.0461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