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人的种族观念,我自己用中文和英文发表过很多文章。我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最初和黄教授上述的一个观察有关:在美国长大和系统接受教育的华裔第二代在种族问题上和他们的长辈有根本差别。多年前,我有一次探访在新泽西的表妹,和她一家外出。新泽西是一个各族群聚居的州,族群差异很明显。我们坐在车里就此随意议论,从华人说到墨西哥人、犹太人、韩国人、黑人、白人、印度人,等等。忽然,我表妹那还是小学生的儿子(他完全能听懂中文)插嘴说:你们怎么这么种族主义?(Why are you guys so racist?)我听了一惊,心想我们大人不过是实事求是地议论了一下各个族群在日常生活中的偏好和特征,并无褒贬之意,怎么在你这个小孩听来就成种族主义了?这帽子也太大了。
对如何理解中国人(或者华人世界)的种族观念甚至种族主义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的研究非常有限。迈可科瓦克出版于2011年的《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Becoming Yellow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最近出了中文版。这本书对黄种人这个种族概念是如何在十九世纪被西方构建出来并置于对世界秩序的想象中做了分析,也对这个概念如何在中国被接受做了介绍,但重点在前者。科瓦克认为西方种族主义者构建出黄种人这个概念,表达的其实是对东亚人种的恐惧和担忧。这种恐惧和担忧的历史渊源是东亚文明的成就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现实因素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大量的海外劳工移民。在这个意义上,黄种人这个概念实际表达的是西方十九世纪建立世界秩序时,西方种族主义者面对东亚文明和人口资源时感受到的威胁,而不是强调它对白种人的种族低劣,这就和对其它非白人种族(所谓的棕色、红色和黑色)的想象有根本的区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在二十世纪上半期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并不承认自己黄种人地位的日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