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华北大毕业生抢中学高薪工作 引来网民狂吐槽(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08: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Vista看天下

这两天,深圳的一所高中因为“清华北大”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

不过,并不是这所学校出了几个被清北提前录取的学生。

而是在它打算聘用的20名应届生老师里,19位是从清华或者北大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的,剩下一位是北师大的毕业生。



但就是这么一件看似没人会不支持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我从北大毕业,想做一名老师”新闻里的这所学校,其实是深圳市的一所公办高中,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

仔细看南外所公布的名单,你会发现这些高材生远不只“清北毕业”的一个标签这样简单。

每个人都是硕士以上学历,13人是清北本硕连读,1人是北师大本硕连读。

而在荣誉奖项那一栏,参加写作比赛银奖,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还有各类学业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的奖励,都足以说明这些应聘者的优秀程度。



同样还是在深圳。

10月21日,深圳龙华区教育局表示一共有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龙华区教师,最终一共有491人入围成“准教师”。

其中从A类双一流大学(包括清北在内共36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一共有314人,超过一半。从世界排名前100高校毕业的有61人,而部属师范还有62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这类专业院校的有26人



图片来源 龙华教育官方


具体落实到院校,排名前三的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



截图来源 龙华教育


早些月份,深圳中学也公布了2019届拟聘用的28名应届毕业生名单,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28个毕业生里一共4个博士,24个硕士。

好像一瞬间,清华北大毕业生成为了深圳学校教师团队里的标配。

但其实,名校毕业的高材生选择成为老师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比如在2016年人大附中发布的一份拟选聘教师公示中,16位拟选聘人员也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有9人,毕业院校也都是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还有3名美国高校归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现在再打开北京四中官网,师资队伍中数学组的最新名单里,随便找出两位老师,就都是从中科院毕业的博士生。



而这一次深圳又能够一次次地引发大家的讨论,一是因为招来的清华北大学生数量确实不少,二是在招聘中公开了相当诱人的条件——

年薪本科生26万+,研究生28万+,五险一金,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元,优秀毕业生奖励3-8万元,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

不过学校声明,招聘这些优秀毕业生,“不是因为北大清华的光环”。

而是在考虑这些应聘者的学科背景、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以及教育情怀之后才予以聘用的。



图片来源 南山外国语学校


这些录取名单一出,绝大多数网友都认可高学历的人才成为老师后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但也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群高材生们的选择表示不解——

为什么他们会想去成为一名高中老师呢?他们能做好一名老师吗?



清北学生不应该做老师吗?觉得清北学生不应该去做高中老师的人,无非抱着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从名校毕业的学生选择去高中做老师是因为“事情少,放假多”,自动给这些学生安上了“寻求安逸、不愿拼搏”的帽子。

他们觉得高材生们只不过是在当下不太理想的求职环境中被高福利所吸引,想找个铁饭碗,说不定其实是“被清华北大淘汰的残次品”。





而另一种则是认为顶尖的人才应该为国家的科研做出贡献,而不是“抢”师范生的岗位。

如果他们连高中老师的岗位都想做,那师范生又该怎么办呢?



不得不说,上面提到的看法其实都站不住脚。

每年能够从清华北大毕业、且获得奖学金的硕士生数量也不过几千人,博士生则更少。

但每年全国的应届生数量却是几百万,“只有普通本科生水平”、“来南方混日子”的说法根本没有道理,更何况那些已经公布出来的准老师们的履历明显具有优势。

至于清华北大的学历对于高中老师一职来说太高的说法,就更加自相矛盾了。

每当一些失职教师负面新闻出现,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现在老师学历低、素质差。可当清北的硕士博士去高中任教时,他们又觉得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照这样的说法,究竟什么样的学历才配得上做老师呢?



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首先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其次是才是所附加的“桃李满天下”的社会价值。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不管什么样学历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择业权利。当清北学生参与到高中老师的招聘大军,也只是增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竞争压力,谈不上抢走所有师范老师的岗位。

另一方面,工资是工作的必需品。既然我们默认每个人都可以寻求拥有更高工资的工作,甚至因此跳槽,为什么就认为清北的学生们选择深圳学校开出的优厚条件就是不上进的想谋求安逸?

再抛开福利来说,那些认为赞扬老师做到教书育人、呵护祖国花朵,一边又认为科研的社会价值就比教师要大,要求清北学生就应该投身于科研——

这其中充满了多少对教师的隐性歧视,又何尝不是对这些学生们的道德绑架。

而他们所认可的“老师”——既不能被优厚的待遇所吸引,教书育人、培育出更多对科学、文学感兴趣的青少年本质又低人一等——是多可怜的一群人。



更何况,做科研难,当老师也难,尤其是当高中老师,根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根据新京报对教师情况的数据整理分析,2006年《首都医药》杂志曾对2000多名中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老师都患有 “职业病”。

尽管当时接近一半患有慢性咽喉炎的教师主要还是因为过去上课用粉笔写字,导致吸入粉尘数量增加而造成的,而现在教学配置的升级之后,吸入粉尘的概率已大大降低。

但脊椎、胃病,还又精神压力和心理疾病仍然困扰着许多老师。近80%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



图片来源 新京报

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曾做过的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研究调查中,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超负荷运转。

根据调查,中小学老师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2.5小时,远超劳动法规定的40个小时/周。其中,在校工作时间为44小时/周,而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为平均8个小时/周。



图片来源 新京报


并且,你还可以在互联网搜索到很多高中老师的发言。

那些下班早、有周末、寒暑假的福利,抹去了他们在课外做出的努力。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也应该知道,自己在奋力备考的同时,班主任、任课老师花了多少精力。





也有人说深圳的学校不会让老师像这样有太多任务,就只是上上课完了。

那么,人大附中老师李永乐在清华大学所做的演讲或许是能成为很好的反驳。

他从清华大学毕业,但他直言自己在附中的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上公开课。

而在备课环节熟练一些,不至于熬夜到十二点之后,学校又安排他去上竞赛班。

难道这些真的是一份很“轻松、安逸”的工作吗?





没有经过师范训练,可以做好老师吗?

除了对学生们选择的质疑,也有人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觉得他们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

毕竟专门的师范学生会经过一系列的培训,知道更多如何教学的技巧,拥有更多的实践教学经历。

而这些高材生们出色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合格的教学水平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的学生要成为实验品吗?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的确,高学历不一定等于会教,不一定等同于会讲课的好老师。大学里也还有那些只擅长科研、讲课却干巴巴的老师,尤其对于还处于自学能力薄弱的高中生来说,一个优秀的指路人十分重要。

但通过南外考核的这批准教师们,其实是有除学历之外、成为好老师的证明的。

他们中有人曾去过西藏支教,有人拥有四年的数学、物理教学经历,有人曾开设过与学科相关的课程,有人开发过十余门青少年核心素养课程。

他们不只是会物理、化学、生物的竞赛辅导,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有过发明专利,有足够的文学素养。





以及从他们对于自身未来工作的期望上,也能读出他们对于教育有自己的理解。



既然这些学生是在通过考核后入选的,那么也反驳了学历说明一切的观点,否则那么多高知识水平的求职者都应该已经成为深圳的老师了。

那么,我们又何须对清华北大的学生们选择成为高中老师有那么强的抗拒呢?

至于那些认为“清北学生去做老师会加剧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声音,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是存在的,并且可能会因此加剧。

只是苛责每一个高学历学生在教育资源更优渥地区做老师的个人选择,并不会对这一情况有任何的缓解。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也不是清华北大学生选择不去做老师后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结构的问题。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在那些基础教育薄弱的地区,政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教育投入,比如提高教师待遇等,来吸引更多的好老师。





人人都懂得,教育是国家的基础。

那么当这些拥有更宽广视野、更优越教育背景的年轻人选择成为高中教师,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意味着有许多孩子能够有机会拥有更加优秀的未来。

互动时间:你如何看待清北的学生们选择成为高中教师的?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11-2 18:48:20 | 只看该作者
找不着工作,能怎么办?难道都去送外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8:51 , Processed in 0.0428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