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胡鞍钢博士为什么已成为负资产?
超过千名清华大学校友联署呼吁该校校长邱勇先生,以母校声誉为重,解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博士院长和教授职务。 清华校友们认为,胡鞍钢博士抛却常识、辱没学术,上误国家,下惑黎民;外树敌意,内扰视听,“毒害深远矣!” 胡鞍钢博士以“集体总统制”、“中国全面超越美国”等论调,在学术江湖成为跳梁小丑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其当年每每夸耀自己是海内智囊却遭时任朱总理面诘,更是成为举世皆知的笑柄。 胡鞍钢博士问题的要害是,以学者之身,却无学术本色,以机会主义态度,阿谀当世,投机取巧,背离了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席学府之一的治学宗旨;以院长之尊,却失智囊本分,以民族主义立场,脱离实际,哗众取宠,违逆了为国家政府进行政策咨询所应秉持的客观唯实精神。 胡鞍钢博士以国办首席学府国情研究院院长的特殊角色,在精神圣殿里,忘却研究根本,制造学术垃圾,宣扬媚俗理论,下愧对学者称号,上误导国家决策;不单是有损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更助长了社会上的浮夸之风,对举国膨胀心理的形成,对国家外交实务的嬗变,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局面,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被国内外视为国家政府研究国情和提供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它所出品的产品和观点不一定代表国家政府的正式政策,但由于同国家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容易被外界当作观察其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尽管胡鞍钢发表如前所述的观点,可能只是出于个人名利私心,但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外对国家政策的误读。一份坊间流传的清华大学某部门的材料,将胡鞍钢博士的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捆绑到一起,固然可笑荒谬,然而在当前,这个国家的对外形象,确实与对胡鞍钢博士地位的处置不可分割地联系到了一起。换言之,胡鞍钢博士的去留问题,不仅事关个人进退,而且是表明国家政府政策取向的一个象征。 在此意义上说,胡鞍钢博士已成为一项负资产。他继续留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职位上,并以教授职务继续从事相关国情研究,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有悖;相反,如若他挂冠而去,则可向外表明其为自己的荒谬不实言论担负了责任,并展示出一个国家愿意反省和变革的姿态,扩大战略腾挪空间。 历届清华大学校友出于爱校之心,护国之诚,恳请该校校长解除胡鞍钢院长和教授职务,是一份情怀,也显示出责任和担当。 各种情况都在说明,中国的国运正在面临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性关口。在此之际的一言一行,都攸关未来。清华大学领导层应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角度,思量胡鞍钢博士去留意味着什么。 反美是工作,去美国是生活,一个充满谎言和背叛,市场经济公敌国家的精致利已者,像世人唾弃的反人类反人权共产政权,依靠抢掠财富自我宣传。 蔡慎坤:清华的骄傲还是清华的耻辱? 千名清华校友联名致信清华大学校长,要求解除胡鞍钢清华国情研究院院长和教授职务,指他的国情研究“违背常识,上误国家决策,下祸黎民百姓”。而清华大学如何看待汹涌的舆情,是虚心接受校友建言还是认为居心叵测?从清华大学发给网络管理部门发出的求救信中或许可见端倪。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早在今年1月就肯定过胡鞍钢的国情研究,称清华国情研究院是国家高端智库,是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国字号品牌,在学校具有特殊地位,代表了相应学科发展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的制高点。高度赞扬国情研究院长期以来坚持的“国情—国力—国策”和“急党中央之所急,想党中央之所想,想 党中央之所未想”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红色学者郭松民率先站出来为胡鞍钢辨护,撰写了胡鞍钢“罪”在何处一文,认为联名围攻胡鞍钢,是向中国人泼冷水,打掉这两年来初现端倪的民族自信,重建摇摇欲坠的对美国的认同和崇拜。是为了让中国永远不敢梦想超越美国,永远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爬行,永远不能突破美国教条,永远接受美国管教与规训,永远对美国奉行事大主义,永远做美国文化和经济殖民地。 郭松民斥责这些以“清华校友”的名义散发的“公开信”、“呼吁书”,是清华真正的耻辱,因为这意味着清华根深蒂固的“留美预备学校”买办知识分子传统的精神病灶,在今天的“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再次恶性发作,成为投降主义、失败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些签名围攻胡鞍钢的人,那些长美国志气灭中国威风的人,一定会以汉奸之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郭松民的口吻是否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动辄给人扣上汉奸帽子能吓唬谁?胡鞍钢的国情研究之所以引发舆论海啸,是因为“中国全面超美论”,在中兴风波中一下子就露馅了,中国与美国还是有差距的,而且不是一点点。胡鞍钢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分别于2013年,2015年和2012年,“完成了对美国的超越”;“到2016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 不知道胡鞍钢的自信从何而来?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美国约为60000美元。中国只有美国的15%左右,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人均GDP就达到了9000美元,如果加上货币贬值的因素,中国现在人均GDP只相当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更不要遑论已经赶上并且超过了美国。 2017年中国商品零售总额5.8万亿美元,即使不考虑虚假成份,也只是和美国持平,而美国人口只有3.2亿,中国人口13.8亿。两国零售额齐平意味着3.2亿美国人的消费和13.8亿中国人的消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只占中国人口总数23%的美国消费量和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是一致的,美国究竟是在衰落还是依然强大?胡鞍钢能否解释一下?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在一个公开场合发表讲话,用事实告诉国人,胡鞍钢的国情研究偏离了客观事实甚至偏离了基本的国情。苗圩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过全面解读,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还要忍辱负重努力拚搏30年。 根据苗圩的介绍,全球制造业目前的格局是这样的: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至于全球科技实力排名,中国就差得太远了。第一名是美国,第二名是英国,第三名是日本;再以后是法国、德国、芬兰、以色列、瑞典、意大利、加拿大;第11到19名是荷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并没有中国。在全球科技实力的5个级别里,中国处于第4级。 在抛出“中国全面超美论”理论之前,胡鞍钢还有过许多理论突破,如“中国集体领导制度明显优于美国总统制”。胡鞍钢认为美国总统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对外决策几乎是由个人作出,而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制度创新和治道变革。只是胡鞍钢近年不敢再提这个理论,善辨风向的胡鞍钢清楚,如果再提,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 2013年,胡鞍钢还抛出过“人民社会优于公民社会”的理论,宣称人民社会是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更具优越性。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由公有、公益、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所组成,“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鞍钢甚至把人民社会跟实现“中国梦”有机地结合起来。 胡鞍钢的国情研究不仅与现实国情脱节,也与官方众多公开的数据相去甚远,甚至有违普通人的基本观感与常识。毫无疑问,胡鞍钢的国情研究可以归衲为学术范围,学术自由无可厚非,但学术自由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果国情研究违反常识,公众怀疑质疑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国情研究刻意讨好取悦一个时代,那就完全脱离了学者的本质。 胡鞍钢的国情研究一直在紧跟时代,也一直在迎合时代,他很卖力也很虔诚,只是不知道这面旗帜还能飘多久?培养了众多技术人才和技术政客的清华大学自有其判断,相信清华能够正确看待校友的联名呼吁,改变清华大学在舆论阵地灰暗不堪的形象,让胡鞍钢正视纷繁复杂的现实国情,在研究中多一点清醒和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