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时不可不知的心理效应——马太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8: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为孩子倾尽心力,盼着他们成龙成凤,但结果总是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描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新西兰插画家和漫画家Toby Morris,创作的一个小漫画“On a Plate”《盘子上》,描述了两个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个小漫画风靡了网络,收获了超过20万个好评,看完它,很多人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左边这个孩子理查。家境很好。


  右边这个孩子叫宝拉。家境不是很好。


  


  理查的房间温暖干燥。他家书柜上满满的书,冰箱里也是满满的食物。


  宝拉的房间除了人满为患,也没啥东西了。她住的房间潮湿、嘈杂,她总是生病。


  


  理查的父母为孩子尽心尽力,每天都抽出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给他读书。


  宝拉的父母也为孩子倾心付出.......于是起早贪黑出去上班为她赚学费,宝拉每天只能在家看电视。


  


  理查进入一所好学校,资源丰富,学生优秀。学校的老师也热爱自己的工作。


  宝拉的学校呢?班级人数太多,资金不足,老师总是很疲倦,疲于应付各种压力。(面对这样的环境,老师都会想:我的天,该换工作了!)


  


  理查父母对他期待很高,看着他的成绩,父母会说:才78分?天哪,要帮你找个家教老师了……


  但是宝拉的父母对她成绩就有点不同了,看着她的成绩,父母会说:75?嘿,不错啊!


  


  这些小小的差异,在经年累月中继续……


  理查父母为他支付大学学费。


  宝拉一边读技校一边还要努力工作,她还背负着债务。


  


  这些效应慢慢累积,变成他们人生中不可忽视的巨大差异。当他们准备进入职场的时候.......


  理查的爸爸对他说:我有朋友在那儿工作,只要我打声招呼你就能去实习。


  宝拉的爸爸对她说:你应该先完成学业,再来照顾我......


  


  他们人生中的差异并不那么容易被觉察,直到申请贷款才能看出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理查去贷款的时候,经理对他说:恭喜你!你的贷款被批准了。


  宝拉去贷款的时候,经理对他说:我们帮不了你。或者你去贷款公司试试?


  


  或许因为别人如此待他, 理查开始相信他值得被别人好好对待,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许因为别人如此待她,宝拉开始裹足不前,学着“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理查的庆功宴上,宝拉和他相遇了。宝拉作为服务生正端着一盘食物分给在场嘉宾。


  此时人们正在好奇地询问理查: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而宝拉切切诺诺地小声说:不好意思,借过一下。


  


  理查拿起一块食物,自信满满地说:少抱怨,多做事。我讨厌别人的施舍,从来没有人端着盘子给我什么东西。


  (此时他正从宝拉端来的盘子里拿起一块食物,但他说这句话时,却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我们应该也能够看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阶层大体上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富人的孩子一般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穷人;有变化,但变化很少。


  


  同班同学中,成绩好的会越来越好,而差的则会越来越差。这也是“马太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经常表扬,得到的表现机会多,能力锻炼机会也多,有什么好处老师也会想着他。但如果持续这样可能会带来其他同学们的抱怨:“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同样对于一个所谓的“坏学生”,可能一出现什么错误就会收到严肃的批评,得到的表现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学习上更是没有多少自信和热情了。


  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少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分化和对立。


  作为家长,如果您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要注意一视同仁,不能“偏心眼”,避免孩子之间出现“马太效应”,表现差异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马太效应在社会中是确实存在的。不管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工作中,总有少数人会因为这种连锁效应可以更容易的积累更多资源,获得更多收益。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鼓励自己和孩子脱离“被夺走”的群体,最大程度地积累自己的优势。


  那么怎么支持、帮助孩子打破马太效应呢?虽然漫画没有给出完整、具体的答案,但却蕴含了一些小启示:


  1. 从小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一个健康的环境,孩子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不一定是多么高级、奢华的房子,但一定要尽可能地干净、整洁。


  其次,一个教育的环境,适量的书和玩具是孩子成长的必要陪伴。


  2. 发现亮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产生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上,越有自信心的孩子,就越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帮助,取得更多的好成绩,而这些好成绩又会进一步刺激孩子自信心的成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在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中,我们要找到培养他自信心的起点(发现他的优势)、让他勇于尝试(在失败中取得成功经验,再加以表扬)、对他的自信心加以呵护(肯定他的与众不同)、并对他的自信心予以张扬(肯定他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每次都能取得进步,哪怕是点滴的,也需要充分肯定,不要给太多压力,而是引导他进步。


  3. 敢于对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基础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对孩子提出严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具备树立远大目标,或执行远大目标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领和督促。


  父母甘于现状,孩子也往往如此,那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是个独立上进、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强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给他的环境,会影响他是否能成功、或者多么辛苦才能够成功。


  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上进的同时,自己同样不能懈怠。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13:14 , Processed in 0.0605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