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的三个错误决定导致其内战失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0:31: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珞阳
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讲,改朝换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是每隔四年,大选一次,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就把最高领导人给换了,哪个执政党要上台执政,也不必和以前一样,大家操起家伙来,拼的你死我活,尸横遍野,最后新的政府建立了,数百万人头落地了。
这就是文明的进步,民主的胜利。大家都觉得这事挺好的,但是,专制者不干啊,如果,老百姓真的当家作主了,我怎么去花公家的钱给我家美美买名包跑车啊,我怎么能住别墅送子女到国外定居啊,我怎么可以撞死人后若无其事,喊一句,我爸是某某就可以了。
所以,专制者就千方百计的不让老百姓当家作主,官员把老百姓当猪养,因为官员觉得猪笨而且还有食用价值,老百姓把官员也当猪养,因为,猪除了吃喝拉撒睡外,剩下的就是下半身的运动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啊,不是龙的传人,应该把猪作为我们的图腾。
说回正题来,在80多年前,有两个政党为了争夺中国的统治权,大打出手,置千万人的生死于不顾,甚至,一方还赤裸裸的宣称“枪杆子才能出政权”,把政权的建立在暴力之上,所以,这个政党骨子里就是一个崇尚暴力的政党,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处处看到,所谓的“暴力执法”,前些日子,某市城管大队年会上,还上演了斧头帮的一幕。
这两个政党都自称自己是“革命党”,称自己是“革命军人”,把对方称之为“反动派”、“土匪”,其实,这两个政党就是兄弟俩,当初一起打天下,现在,就要争天下,这事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什么刘邦项羽、朱元璋陈友谅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争政权就是争民心,双方也使尽各种手段,极力笼络民心,控制舆论导向。
不过有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两个政党当初许下多美好的承诺,最后都是要兑现的,中共说,要给老百姓民主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迁徙自由,等等,要自上而下的进行民主选举,这话都是有据可查的,而国民党则承诺,通过军政、训政后讲实行宪政,但是,急功近利的中国人,觉得等不及,觉得中共说的最好听,一脚蹬开国民党,投入了中共的环抱。
60年过去了,中国大陆的民主依然遥遥无望,官员都是上级任命的,而并非百姓选举出来的,所谓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迁徙自由,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而中国台湾,早就实现了从基层到最高领导的选举,宪法里的权利都得到了保障。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大陆的中国人都被涮了一把,以前是没对比,不觉得当奴隶有啥不好,但是,现在一看,对面的中国人竟然过的比自己好,翻身当了主人,自然心里不是一股滋味。
在内战中,双方下的都是臭棋,双方不是比谁下的好,而是比谁下的更糟,双方都是失误不断,但是,蒋介石三个重大的失误,导致自己最终丧失大陆,偏安一个海岛。
首先,蒋介石错估了形式,在第五次反围剿后,放跑了当时还是红军的中共武装,不过,这也不能怪蒋介石,主要还是蒋介石的人品问题,蒋介石为人,心不狠手不辣,对付政敌,不会斩草除根,无论是汪精卫,阎锡山,李宗仁还是冯玉祥,或者其他蒋光鼎等人,这些人明着反叛,最终却都可以安然无恙,出国几年后重返政坛。
而看看对手,毛对付政敌,心狠手辣,不仅除之后快,让其肉体消失,还要让其精神也消失,并且,大搞牵连,数次清洗党内反对派势力,直接死在他手下的人何止万人,虽然背负骂名,但是,却保持了他在党内的权威性,在保持党内的统一性。
所以,张学良才敢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甚至最后为了一己私利,扣押了蒋介石,让濒临灭绝的中共武装得以喘息,并且,最终靠着抗日战争,做大做强。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蒋介石要故意放跑中共武装。因为,当时,蒋介石的志向不仅仅是消灭红军,而是接着追击红军的机会,消灭一切分裂中央政府的军阀。这一点,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承认的,可以说,红军并不是和书中写的是神出鬼没的带着敌人跑,而是被蒋介石逼得东跑西窜,狼狈不堪。
最后,一万多红军被围困在陕北这个土地贫瘠的地区,当时,连延安都不在中共的范围内,中共统治区域北边是荒凉的沙漠,东边是黄河吕梁山区,西边是彪悍的回族马家军,南边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
别说是发展了,这一万多红军光吃饭的问题,就足够中共头痛的。可以说,蒋介石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却没想到,张学良在关键时刻竟然背叛了自己,这足以说明,中共的洗脑水平有多高超,说红军帮助东北军抗日的话他都相信,他也不想想,日本人在东北,如果中共真的是抗日的话,干嘛背道而驰跑到西北来。
当然张学良也没那么蠢,只是张学良被中共拿一顶“西北国防政府主席”的帽子忽悠了,还真以为自己能够作为全国统帅取代蒋介石的位置,最后,在苏联的指示下,中共抛弃了张学良,而张学良不仅没拿到一点好处,反而沦为了阶下囚,张家两代经营的东北军也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立即剑拔弩张,由暗斗变成明争,双方都把目标指向了同一个地方——东北。东北一直被日本人当大后方来经营,不仅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东北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有数据表明,当时东北的工业产值甚至比日本本土都要高,可以说,谁得到东北谁就向胜利的一方倾斜。
并且,东北对中共来讲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东北的北边就是苏联,只要中共能打通到苏联的道路,那苏联的援助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到达中共的手中。而中共之所以长征的目的地是西北,就是准备借道新疆或者外蒙,获得苏联的援助。这一点,中共也不否认。
而当时,很明显,东北人更欢迎的是中央军。因为,无论是苏联人还是中共的军队,在东北人眼中,一个是外国军队,一个则是在苏联人支持下建立的反政府武装。所以,战事之初,中共武装一败再败,林彪当时都准备放弃哈尔滨,带领部队退到苏联境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中共将再次和苏联隔绝,但,美国人的出现帮了蒋介石的倒忙。
因为,美国人要求蒋介石表现出和谈的诚意来,否则,将断绝对中国政府的援助。现在,我们的红色读物上,都是讲美国人是怎么帮助蒋介石夺权的,其实这是错的,美国人当时还真的在当中介人,替国共两党斡旋,要双方坐下来谈判,可惜,对牛弹琴。
蒋介石无奈之下听从了美国人的意见,已经兵临城下的哈尔滨解围,中共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通道,源源不断的苏联援助和军事人员帮助中共武装和培训了60万的军队。
大错已铸,蒋介石也无可奈何。最终,一败再败,败退台湾。
60年代,正是大陆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共的政权遭受到了极大的质疑,饿殍遍野的大陆,农民暴动事件记录竟达数千起,这时候的蒋介石自然也看到了机会,然而,当蒋介石寻求美国人的帮助时,美国人压根就没这心思,美国人当时的心思在越南那边。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为人看上去决断,其实优柔寡断,在内战中,蒋介石的这个缺点暴露的一览无余,先不说军队不听指挥,指挥官擅自脱离战场,蒋介石本人就有问题,下达的命令总是自相矛盾,并且,还牢牢掌控指挥权,导致前线指挥官根本无法搞清状况,延误战机。
甚至,当蒋介石知道许多高级指挥官身边都有共产党的人时,他竟然都没有做出行动,这一点让人很难理解。不知道蒋介石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而对待反攻大陆的问题上,蒋介石同样表现的犹豫不决,58年蒋介石明确的表态反攻大陆后,却没有实际行动,反而一直在和美国人那边商量来商量去,等到65年,准备动手的时候,却发现,中共已经从大饥荒中走出来,农民暴动被镇压下去,连个接应的人都没有了。并且,随着中共海军的崛起,台湾方面也丧失了制海权。
随着尼克松访华,大陆进入联合国,蒋介石只能绝望的放弃了他的光复计划,只能在临死的时候,立下遗嘱,不在台湾下葬,等到两岸统一后,魂归故里。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4 12:27 , Processed in 0.0699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