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民间艺术大师捏出袖珍十八罗汉 能放在一枚硬币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09:13: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sa 于 2017-6-10 09:15 编辑

大豫网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这种以面粉为面料,调以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民间艺术,曾经只是人们在庙会上把玩的小玩意儿,难登大雅之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正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热爱。图/文:崔光华



刘玉伟,33岁,面塑第六代传承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刘玉伟学习面塑已经十多年了。因为家境贫寒,十几岁时,他便到一家酒店当厨师学徒,偶然的机会,他对食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不断深入,他开始接触到面塑,并越陷越深。如今,刘玉伟早已不做厨师,而成了“面人”,他的面塑作品人物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西游记》、《红楼梦》等4大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刘玉伟不仅捏了个遍,而且还越来越熟练。2014年,他又捏出了18罗汉微型面塑,可以放在小小的1元硬币上。这些罗汉,虽然精致至极,但细节完整,神态逼真,令人叫绝。



面塑是跳脱于掌心上的艺术,讲究“巧、润、透、精”,从揉面到配色再到塑形,每一步对最终作品的好坏都十分重要。揉面看似简单,却也十分讲究,它关系到面塑作品是否能长期保存,并且不开裂变形。



《货郎图》,我国古代知名的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近半年来,刘玉伟正以此图为模板,专心创造属于自己的面人版“货郎图”。从人物刻画,到细节还原,最难的是犹如一个小型杂货铺的货担。



刘玉伟有意将“货郎图”创作为自己的代表作,所以每一步他都格外认真细致。“这幅作品,已经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确实存在很多挑战,但也有很多乐趣。”



“要制作的东西太多了,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作品排得很满,自己要一点一点去完善,一步一步去研究。”刘玉伟称,面塑文化在中原流传繁荣几千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弘扬它。



长期盯着微小的东西去看,刘玉伟的眼睛时常会感到疲劳。此时,他多会选择练一会毛笔字来进行调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刘玉伟一直把传承民俗文化看作己任。闲暇时候,他一旦想到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图案,都会画下来,作为以后的创作素材。



这些色彩明艳、具有浓浓中国味儿的娃娃,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艺人自己的创新,个个憨态可掬。



目前,除了醉心于创作,刘玉伟也会教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将自己的一生所学散播、分享出去,对他来说,是最乐意的事。



为了与时代有更好的碰撞与接触,也为了让更多人喜爱面塑这门艺术。刘玉伟除了创造传统面人,也会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与改造。图为刘玉伟创作的改良版面人画,线条简洁,色彩淡雅,更为现代。



这些看起来精美的“罗汉”,捏起来对艺人的眼神和技能都是考验。更多的时候,捏面塑凭的是艺人的经验和悟性,从哪里下刀、呈何种形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十几年的用心付出,刘玉伟早已摸索出了面塑的规律,设计巧妙,手法快速,制作精准,外形柔和,色彩炫丽......刘玉伟认为,作为一个艺人,不光技术方面要扎实,理论方面也应该完善,从实践中摸索,记下点滴细节,再总结出规律,用于指导实践,把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和促进。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6-10 23:26:33 | 只看该作者
这人也是个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20:49 , Processed in 0.0433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