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退休工人耗时12年 雕出立体《清明上河图》(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16:58: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的一天



                                12年,4380个日日夜夜。湖南衡阳市退休工人冯树元用自己的执着和毅力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将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通过立体镂空的雕刻技艺,再现在总长7米,宽0.7米,高25厘米的樟木之上。“以生命为磨石,蘸十二年夕阳,铁杵终成针……夏裹一身汗迹,冬夹两怀抖颤,手指闪血光,胸前显刀痕。”在作品全部完工后的2016年重阳夜,曾经的文艺青年冯树元写下了自己的感怀。(图/文 湖南日报新闻影像中心 彭斌)



                                当镶嵌在四块厚重樟木底板上的立体《清明上河图》雕刻组装好后第一次摆在冯家门前时,周围的邻居们立即围了上来。四块木板上,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城边乞讨的残疾老人。数百位木雕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还有骆驼、马匹、城楼、屋舍,近千个物件罗列其上。这件浸透了冯树元夫妻12年心血的立体木雕不仅让人惊叹,更抓牢了人们的眼球。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幅佳作,要是有人能立体地展现出来就更好了。”2004年,出差的冯树元在火车上与一位乘客的闲聊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图为2008年,冯树元雕刻的《清明上河图》第一段吸引了邻居的目光。



                                冯树元原是拖拉机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并非木工出身,年轻的时候最多用木材钉桌椅,此外从未学习过木工技艺。没有参照图,跑到了广州;缺少樟木,寻遍了周围县市,甚至连手中用来雕刻的工具,都是从车间及家中翻出的废弃锉刀、锯条、缝衣针。12年来几乎木不离身,刀不离手。多少次通宵达旦,多少次和衣而睡,多少次划伤了脸也浑然不觉。



                                其实早在2013年10月,冯树元的全立体《清明上河图》镂空樟木雕刻就已经基本完工。但一个始料未及的难题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以前雕刻的一米多成品已经上漆了,但现在已经买不到当年的那种漆。如果使用不同的漆,这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雕刻将会出现两种颜色。”对此,冯树元十分苦恼。图为2013年,冯树元家挂满了雕刻好的部件。



                                记者当时建议,能否重新雕刻已经上漆的一米多成品时,冯树元道出了自己的无奈。2012年大年初一,冯树元在连日雕刻后,突发脑溢血倒在了雕刻的木桌上。大病痊愈后,63岁的他不敢再高强度作业,只能一边定期检査一边定时定量雕刻。图为2013年,冯树元撩起自己沾满血渍的衣服。



2013年,冯树元正在对比自己雕刻的两种“树”。



2013年,冯树元夫妻俩正在商讨雕刻的细节处理方法。



2016年10月15日,当记者第一次见到拼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雕刻时,惊奇地发现四块木板上的所有雕刻颜色一致。原来,为了统一作品色泽,年近古稀的冯树元又用了三年时间将本已雕刻好的第一段重新雕刻了一次。图为冯树元的邻居和妻子组装完成的《清明上河图》。



                                冯树元在组装自己的作品。



                                冯树元在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后的检查。



                                冯树元向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立体镂空木雕《清明上河图》局部。



                                立体镂空木雕《清明上河图》局部。



“如果有人将这件作品收藏,我将开始用立体雕刻的形式重现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但耻辱也是财产,我想以此警示后人时刻不忘强国。”采访结束时,老人用颤抖但依然有力的声音对记者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4 15:44:15 | 只看该作者
诶,感动! 也是大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0:33 , Processed in 0.0464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