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當政者須知手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04: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人的天性中就有貪婪的因素﹐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有﹐如一旦任其發展而不予抑制﹐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當政者必須首先抑制自己的貪婪心﹐如果有的話﹔其次﹐當政者選用官吏時﹐應選沒有貪婪心的人﹐如果發現官吏中有貪婪現象﹐應立即罷官﹐使其貪婪心不能發展﹐以危害政府的公正廉潔﹐如果這些當政者還有公正廉潔心的話。縱觀列朝之亡﹐均因貪污腐敗橫行而致。如果一個政體不受貪污腐敗之侵蝕﹐必能長治久安。治理或有過失﹐在所難免﹐但到了貪污腐敗嚴重之時﹐就不是過失問題﹐而是政體上的癌症﹐須大動手術才能存活。故以此為須知之首條。

二﹑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當政者必須以自己的行為來維護政府公正廉潔的原則﹐而不是只唱高調﹐表裡不一。因為人民大眾不是只聽高調的﹐而是看實際行動及客觀效果。因此﹐做不到的事﹐就別寫進憲法﹑文件﹑公告等裡面去﹐免得有言行不一之譏﹐且留下歷史的笑柄。

三﹑古人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即民也﹐舟即當政者也。這是古人從政經驗的總結﹐決非虛言聳聽。如果水尚不能覆舟﹐是因為水量水力尚未達到覆舟的程度。不過根據量變到質變的原則﹐如果民怨聚積﹐總有一天會引起質變﹐於是就覆舟了﹐悔之晚矣。

四﹑古代大水﹐鯀治水用堵截﹐失敗了。其子禹接受教訓﹐改用疏導之法﹐就治平了水。如民怨聚集﹐再用堵截﹐必致量變。如用疏導則民怨緩解﹐危機可度。疏導之法乃讓民暢言﹐則積憤得先泄出﹐隨後再須解決實際存在的民生問題﹐則民怨可紓。

五﹑科學家牛頓三大定律之一乃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所以鎮壓群眾一次可以成功﹐二次可以成功﹐三次可以成功﹐但到了一百次一千次呢﹖雖然現代起義不如古代容易﹐但要報復一個政權﹐不必非得用武力。一把火﹐一庫水﹐消極怠工都能造成極大經濟損失﹐動搖統治基礎。況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到了民生無出路而必欲以死相拼時﹐可能兩敗俱傷。

六﹑權威的建立並不專靠武力。武力只能征服肉體﹐不能征服人心。人心不服﹐豈能和諧。兵法云﹕攻心為上。能不戰而屈人兵者﹐是為上策。能收服人心者始為善政者。故權威之建立在於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並身體力行。且善善惡惡﹐賞罰分明。權威不欲立而自立。

七﹑古人常說﹕以史為鑒。但是鑒什麼呢﹖有的人專門研究歷史上宮廷內外之勾心鬥角法門﹐用之於現代權力鬥爭中。但這非但無助於國家的建設發展﹐反而造成動亂不穩。所以應該研究歷史上朝代更替之利弊得失﹐研究為什麼一個朝代會衰落﹐因而避免之﹐為什麼一個朝代會興起﹐從而遵循之。

八﹑王道與霸道。簡略地說﹐王道者可以解釋為用溫和手段進行統治。霸道者可指用強暴手段進行統治。在朝代更替時﹐經常需用霸道﹐而在新朝建立後﹐應該實行王道﹐與民生息。從另一角度講﹐霸道應用來對付敵人﹐而王道則用來對付人民。如果用霸道來對付人民﹐則無異於暴君。秦朝二世而滅﹐元朝未足百年﹐前車可鑒。

九﹑民以食為天。只有人民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所以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就要有足夠的田土﹐生產出足夠的東西。掠奪土地﹐征作別用﹐就是破壞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就是在挖長治久安的牆腳。所以阻止侵佔耕地應是一大國策。如果認為食品生產量不夠﹐可以進口。這是敗家子的想法。如果由敗家子當政﹐這個國家還能治理好嗎﹖如果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想法﹐哪個國家還有多餘糧食出口﹖

十﹑國徵賦稅﹐向有定律。律外之收﹐實乃擾民。擾民之舉實為自掘墳墓。橫征暴斂﹐以各種名目收刮民脂民膏﹐乃擾民之極。苛政猛於虎。官逼民反﹐能不惕之。

十一﹑古人相信藏富於民。民皆富則國必強。如果把民脂民膏都收刮到國庫裡﹐而更有甚者﹐再轉化到私人口袋裡﹐國雖外強而實內乾。民窮而能國強﹐此乃畸形。且表面之國強必不能持久。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怕就不攻自破。

十二﹑當政者對“民主”二字常會陷入思維誤區。他們以為人民一有民主﹐一有言論自由﹐必會影響甚至削弱其統治。用槍口堵民口豈能長久。其實民主及言論自由乃統治之潤滑劑。夫物不平則鳴。這也是人性之一。當民間不平之事積多﹐且又無處可申訴﹐必如火山之積聚﹐不知何時爆發。如果人民有一定的民主﹐有輿論的自由﹐下情無法阻塞而能上達﹐而在上者又能加以疏導解決﹐則民怨豈會聚積。民主與言論自由不就成了統治的潤滑劑﹖

十三﹑當政最怕下面失控。但縱觀歷史﹐首先失控的不是百姓﹐而是官吏。這裡要重複一遍﹕首先失控的不是百姓﹐而是官吏。一旦官吏失控﹐上面有令不行﹐官吏大肆貪污腐敗﹐橫徵暴斂﹐百姓面臨家破人亡﹐必無法忍受任人宰割之命運﹐那有不反彈之理。歷代農民起義﹐不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嗎﹖人民能安居樂業﹐誰會挺而走險。所以要治百姓﹐必須先治官吏。

十四﹑古代沒有生態環境問題﹐所以做皇帝的不用在那方面費心。現在環境污染嚴重﹐將會破壞生態平衡﹐並使民生不安﹐再進一步就會引起社會動蕩。能不予以重視。

十五﹑許多當政者都採用愚民政策﹐甚或封鎖消息﹐弄虛作假﹐使人民不知實情﹐以為就能高枕無憂。這是下策之下策。首先﹐給人們的印象是不老實。不老實的當政者如何能樹立威信。於是就產生信用危機。人民對政府不信任﹐社會豈能和諧。所以當政者要實事求是﹐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況且﹐現在資訊手段發達﹐不管怎樣封閉﹐消息總會走漏﹐一旦走漏﹐又給人以不誠實的印象。我們不是一貫提倡老老實實做人嗎﹖這就要從當政者本身做起﹐並督促各級官吏老老實實。這樣上行下效﹐社會才能和諧團結。

十六﹑古往今來﹐世界各地﹐雖然都有造假貨的情況﹐但造假貨到了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甚至名揚國際﹐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雖然大力辯解﹐甚或倒打一耙﹐但假貨落在別人手裡﹐事實俱在﹐狡辯豈能有用。且藥品食物造假﹐危害生命健康﹐這不僅是道德問題﹐而是罪大惡極。這種造假者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十七﹑以法治國﹐真能做到﹐必有實效﹔真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則社會和諧指日可待。真能……﹐一切在於真能。古人尚有律法不外乎人情之說。所謂法無可恕情有可原。當情有可原之時﹐當屈法順情。只要百姓認可﹐民心順遂﹐一切就好。但往往百姓有罪﹐雖小必嚴究﹐而官吏或其親朋有罪﹐雖大卻屈法以順之。這就是最大之不公。豈能令人心服﹐而使社會安定﹖

十八﹑知識分子能成為社會之英精﹐推動社會進步之中堅力量﹐乃在於其獨立創新精神。如果當政者不能發揮其獨立創新精神﹐而奴化知識分子﹐扼殺其創造性﹐不讓其自由發揮獨立思考能力﹐則知識分子何異於庸俗大眾﹐於是社會就缺乏推動力。因為知識分子代表著先進的科技﹐而先進的科技則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這就是社會可以進步的因素。中國社會為什麼幾千年來停滯不前﹐進展甚微﹐就是因為當政者的壓制知識分子﹐而中國知識分子也官性太重﹐奴性太足﹐很少有獨立思考的人。

十九﹑所謂百年樹人﹐可見培養人才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教育是個嚴肅的事業﹐不能使之陷入市場經濟的泥坑﹐不能把教育單位看作企業單位﹐因為教育單位一搞自負盈虧﹐誰還有心思從事於嚴肅的樹人大計﹐反而千方百計去賺錢自肥。如此﹐教育質量必不能保證。且教育質量有賴於師資質量。教師都為生活而去奔波﹐豈有心思去為樹人大計貢獻全部身心力量。凡教師發現有剽竊作假等情﹐不能一紙檢討了事。教師人品如此﹐怎能教出好學生。所以這種人應開除出教師隊伍﹐才能保持師資隊伍的純潔性。

二十﹑搶救道德。自從破壞舊道德後﹐又不能建立起所謂新道德觀念﹐於是道德陷於真空﹐一切污泥濁水﹐就沉渣氾濫﹐佔領這些真空地帶。其實﹐人類普遍的道德原則根本沒有中外新舊之分。所謂提倡新道德﹐純屬愚民之舉。要搶救恢復道德﹐須自上而下。只要當政者自己的行為完全遵守道德原則﹐並逐級遵行而下﹐小百姓當然也會跟上。如果當政者認為社會道德敗壞與否﹐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其統治﹐從而不想搶救道德於既墮﹐這就沒認識到道德之墮落實乃對社會肌體之腐蝕。當社會肌體腐蝕到一定程度﹐豈會不影響上層統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4 01:35 , Processed in 0.0628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