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黑巧克力能减肥?真实科研数据也能说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7:46: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知你是否听过“吃黑巧克力能减肥”这个说法?去年,牛津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约翰·博安农提出的这个观点被称为“吃货的福音”,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股黑巧克力购买潮。实际上,虽然这个结论曾发表于国际期刊上,但它是彻底的“伪科学”——这只是博安农为了讽刺科学界乱象所做的一次实验,结论也是他瞎编的。就在上个月,博安农又写了一篇《我是这样骗过成千上万人的》,详细叙述了他编造“新成果”的过程。这令人们不禁反思,随着信息渠道增加,各种颠覆、猎奇的新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除了带给人们新鲜劲以外,到底哪些才是可信的?本期发现,让统计学专家告诉你,通过数据读懂科学其实并不难。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郭原毓
  博安农缔造“黑巧克力神话”试探科学界底线
  约翰·博安农是牛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如今是科学记者,经常为《科学》(Science)期刊和《连线》(Wired)等著名杂志撰稿。最近几年,他一直在嘲讽科学界各种审核不严谨的学术杂志社,抨击他们发表论文不经过同行审阅,甚至只是收个版面费就直接发表。为了达到戏剧性的效果,博安农曾两度故意“编造”论文,试探他们的底线。
  早在2013年,博安农就“小试牛刀”。他写了篇模板一样的论文,提出“从某种特殊的地衣 X 中发现的Y化合物分子可抑制Z癌细胞株生长”。为了使论文更可信,他收集了10多种地衣,并自创了几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又找来各种癌细胞的名词,把它们编成数据库,任意组合带入自己的论文模板,胡乱生成了几百篇论文。
  之后,他把这些论文分别投递到几百家他认为审核不严的期刊和杂志社,结果,一共有255篇论文走完了编辑审阅的过程,有157篇得到发表,只有98篇遭到拒稿。
  去年风靡全球的“黑巧克力可以减肥”的观点,则是博安农第二次“钓鱼”。这一次,他不但骗过了学术杂志的主编,还骗过了世界各种大报小报的记者编辑,他们争相报道这个听上去既前沿又让人喜闻乐见的研究,引导全世界上百万的读者去相信这个减肥神话。
  由于博安农确实招募了志愿者进行试验,论文中数据真实,又最终发表在《全球医学研究期刊》上,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鲜少有人向他求证这个观点的准确性。博安农看看声势差不多了,又动手写了一篇《我是这样骗过成千上万人的》,将“伪科学”的炮制过程公诸于众。
  “黑巧克力神话”破灭后,人们除了失望,同时也陷入疑惑:各种各样的研究层出不穷,就连最常见的盐也有意见分歧,有人说吃盐有益,有人说吃盐有害……每一项研究后面又都有各种实验和数据支撑,该怎么判断并筛选有效信息呢?
  专家解读:实验数据暗含“猫腻”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和中山医学院统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钦博士从专业角度认为,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分析结果,博安农的论文都错漏百出,而普通群众要觉察到这一点亦不难,只需抓住某些“硬指标”即可。
  我们可以看到,博安农的实验中,他只征集了15个测试者,并把他们随机分成三组,试验组I吃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试验组II吃同样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外加每天一条1.5盎司(约合45克)的81%的黑巧克力,对照组则照常饮食。之后,博安农测试这15个人的体重、胆固醇、血压等指标,他发现,对照组的体重基本不变,而两个试验组平均体重都轻了5磅(约2kg),黑巧克力组的减肥速度还快了10%,不但体重减了,黑巧克力组的胆固醇也更低了。最重要的是,实验的数据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
  对此,王博士指出,这个实验的样本量很小,只有15个测试者,但却要测18个指标项。实验中每组仅包含五人,这会导致误差偏大、代表性降低,不易得到有意义的分析结果。况且,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强调的“双盲”在博安农的实验则未体现出来:测试者知道他们食物的具体组成内容,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验设计要求的。如此一来,不足样本加多指标检验的条件下,得出“统计上显著”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打个比方,黑巧克力组的体重减少,完全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的干扰。当实验样本很小,这种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就会被扩大。”
  换句话说,博安农将大量指标在小样本中任意比对,并从中捡出他想要的组合,刚好这15人在实验过程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体重和胆固醇,于是他便得出了“黑巧克力可减肥”的结论。若测试者体重变化不大,而是睡得更好或血压降低,博安农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变成“巧克力可提高睡眠质量”、“巧克力可以降低血压”等。
  讽刺的是,这么明显的实验设计缺陷,在后续的媒体报道中被淡化了,几乎没人提及博安农的样本数量,大家都惊叹于“巧克力能减肥”的颠覆性结论。类似的情况近年来亦频繁出现,“猪油是健康油”、“做家务降低中国男性死亡率”等,都先后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茶余饭后的好话题,但它们的科学指导性却令人担忧。对此,王学钦提议:“假如你通过媒体知道了某项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报道中不提样本多大,或者只说出惊人的结论,再告诉你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你就该在心里打个问号。”
  大数据时代p值常被误用
  所谓的“统计学显著”,即统计学上的p值足够小,它原本是用来衡量“某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的指标,p值越小,越有理由认为命题可能为假。但随着p值成为发表论文的“快捷通道”,很多人便开始违背实验设计的要求或删改实验数据等——只为一个小于0.05的p值。
  对此,王学钦指出,p值本身是合理的,但并不是我们得出科学实验结论的唯一判据。我们判断结论是否合理,不能只看p值。“科学实验有三大原则:可观测、可重复、可证伪,在这些前提下,p值才有参考价值。数据分析仅仅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环节,即使在这个环节点,p值也不是唯一标准,ROC曲线、置信区间等工具都有助于判断。”王学钦说。
  如今,随着计算机的发展,p值的计算不再是个难题,因此p值也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话题,“大数据告诉你,北上广深谁最苦最累最拼命”,电商平台也适时推出“购物大数据”,通过分析网购商品类型,得出“XX星座最败家/持家”的结论,有些甚至也能算出p<0.05,乍看这下,除了有趣好玩,结论仿佛也有一两分道理。
  实际上,电商们推崇的“大数据”,与进行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是完全不同的。王学钦告诉记者,生活中的数据大多属于“观察数据”,反映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或异质性。通过观察数据可以描述异质性,进而探究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律。但由于观察数据不像科学实验那样容易排除外来干扰, p值并不适用于判断观测数据的分析结论。
  当然,大量的观察数据,对人们理解真实的世界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毕竟透过纷繁的现象,数据才是最客观反映现实的。
  著名“伪科学”:黑巧克力能减肥?
  为什么博安农会选择黑巧克力来编造减肥神话呢?他认为,人们对于难吃的东西有种朴素的信仰,传统观念中,好吃的多数是垃圾食品,而有益的灵药大多难吃。
  其实,人们对苦味的排斥,是进化而来的自保本能,很多时候,苦味预示着有毒。不管怎么说,“黑巧克力很苦很难吃,所以它肯定对健康有益”,博安农认为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被大家接受。
  任何一种减肥方法,首要任务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巧克力毕竟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食物,事实上,黑巧克力不但不能减肥,还有可能会增肥。就算是99%可可含量的黑巧克力,不同品牌,其中可可粉和可可脂的配方比例也不同。
  可可的热量并不低,甚至比杏仁还要高,而黑巧克力的热量与可可含量呈正比增长。此外,我们在超市看到的普通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虽然它们可可含量都较低,但基本都添加了糖、食用香精来增加口感,添加剂也容易让人发胖。所以,除非是用黑巧克力代替其他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分、低营养价值的垃圾食品,否则贸然摄入,只有增肥的结果。
  做家务降低中国男性死亡率?
  “做家务降低中国男性死亡率”,这是一个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实验的研究对象是65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通过记录他们参与的体育活动和家务,以及一些其他的健康因素,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因素和死亡风险的关系。
  数据分析显示, 在男性受试者中,比较消耗体力的那部分家务劳动(Heavy housework)看起来和较低的死亡率有关,但女性中没发现这样的相关性。
  这个研究被人诟病的,主要是同类研究不够充分,相关机制不清楚,做家务的多少来自个人报告,数据准确度令人质疑。
  一般来说,增强体力活动,对健康确实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理论上多做家务也一样会有用。但日常家务的活动量太轻,能否达到人们所需的运动量,实验中并无提及。
  另外,比起体育锻炼,家务可能更容易给人负面压力,尤其是像照顾孩子这样的家务。总之,这是一项不够严谨的研究,但依然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热潮。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9 00:29 , Processed in 0.0653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