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2012年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已相继全部出炉,GDP总量超万亿人民币的省区市已高达24个。在2013年的GDP增长计划中,更有24个省份将GDP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可以见得中国经济在经历2011、2012年的相对低增长后将迎来新的爆发。中国GDP或许会加速超越美国,但会给国民带来多少幸福感?其中甘苦也只有个人才能自知。
经统计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后观察,横向看,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57,067.92亿元、54,058.22亿元、50,013.24亿元的GDP总量位列前三;纵向看,贵州以19.3%的经济增长率领跑中国,云南、陕西分别以15.93%、15.5%的增速位列二、三位。
再看2013年的31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有24个省区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20个省区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物价涨幅基本控制在5%、4%、3.5%三档。
在31省区的“经济军令状”中,去年的增长冠军贵州省放言2013年继续保持14%的GDP增长,最慢的上海也设定了7.5%的增长目标。由于中共固有的一贯稳妥作风,可以预见各省在2013年实现经济增长预订目标当不再话下,这也预示着中国经济航母在经历了两年相对低增长的过渡后,将重新起航。
而在在此前关于中国GDP何时超美也一直是一个热议不休的话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分析称,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经合组织预测,中国最早可以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多维新闻网在此前的文章《习李经济不踩刹车 欲2021前超美》中表述,在2021年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以上多种预测均从多角度分析,认为中国GDP超越美国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GDP的增长未必一定给国民带来幸福。虽然物质方面的富足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我要说单纯的富裕并不能保证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受。
世界价值调查组织(WVS)的一项研究表明了GDP与国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提升GDP是有效的增强幸福感的手段。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受边际效应影响,它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度会越来越低。
拉美国家与东欧诸国的人均GDP差不多,但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人普遍幸福感很强,东欧国民众则缺乏幸福感。在参与调查的13个拉美国家中,45%的民众都认为自己“十分快乐”,是东欧居民的3倍多。研究者对此的解读是,宗教、极高的国家自豪感等多方面原因给拉美国家人民带来了信心,而东欧居民许多属于前苏联加盟国曾一位追求经济发展并最终轰然解体,这给民众带来了很强的负面冲击。研究结论认为,人类主观幸福感受的终极来源是“自由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充足的物质基础,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更高的自由度。
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近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期中,中国人均主观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财富同步高速上升,反倒有所下降。因为中国在这一阶段正是居民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势必会与旧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存在冲突,影响幸福感。
中国2012年GDP总量为519,322亿元人民币(约合8.3兆美元),人均GDP在5,500美元左右,2013年GDP将更进一步达到9.1兆美元左右。但GDP与人均GDP的提高不代表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倒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与物价的提高让民众的幸福感下降。
诚然,GDP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未必能代表国民的生活质量,只能说GDP的增长对中国人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将越来越小。中国社会里影响幸福感的多项指标如收入、医疗水平等依然呈分化趋势,其中个人甘苦,就不是一个个简单直白的“经济军令状”可以代表的了。
(董绍毅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