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储朝晖:学制长短,何为标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3:0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储朝晖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如果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变,简单地缩短学制并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问题。
  当我们讨论学制等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学制。简言之学制是社会中各级各类学校组织系统、课程和学习年限的制度体系。讨论缩短学制的问题事实上所使用的是狭义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
  其实提出缩短中小学学制的观点不止莫言一个人,不只是这几年总是有人提,文革中也曾把“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天天当作语录讲,不少地方也不得不照样去做,回过头来看完全是历史错误,于是又回到了1922年所制定的六三三制。
  不少人提出学制缩短,大都出于感性认识,缺乏大量实证调查的数据支撑。事实上,以合格为标准,中国大量的学校和大量的孩子没有办法在现有的12年学制中完成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完成得好的依然是相对少数。依据这样的基本事实,学制不是长了,也不该缩短。
  有些人看到当前教育上存在的一种“超前化怪相”: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小学学初中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差不多在初二就学完了初中三年所有的知识点,留出初三一年的时间复习、考试;高中阶段亦是如此。所以,在这种推理下,建议去掉初三、高三“复习的一年”,就可以缩短学制了。岂不知如果把初三剪切掉了,大家肯定会把初二当作复习年;高三砍掉了,高三的复习亦提前到高二。孩子们就会背负更加沉重的考试负担。如果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变,简单地缩短学制并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问题。
  至于说中小学的艰辛漫长,那也不是学制三长短造成的,学生负担与学制长短无关,而由目前的评价制度和方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安排不尽合理而致。如果能够改变教育的管理和评价,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更大的自主,能够自己决定学自己喜欢学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率,这样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享受童年”,进而拥有幸福人生。
  再说到效率,造成教育和人的成长的低效率的因素肯定不会是确定不能改变的时间因素,而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无效再短的时间依然是无效的,教学有效时间长乐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人认为“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学前教育和中小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已经远高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信息社会是否是缩短学制的理由呢?只要看多数动物下地就能行走,而人出生后一岁才能行走就能明白,由于人类在生理上就是早产的,出生后比其他动物需要更长的抚育期,并且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养的基础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他走上社会所需要的基础性教育实现延长。尽管信息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条件,但由于对他们的高端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社会对孩子们能力、情感的要求也都提高了,说明依然不能作为缩短学制的依据。
  用直通车的方式是否就能算短学制呢?依然不能,学习和评价是不能分离的,这是教育本身的特性。只是现在的大范围统考违背了人的天性,需要改善的是这种评价方式,改变评价方式后人的学习和成长依然是渐进的,缩短时间就会品质不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决定学制长短的依据是什么,上面的因素可能需要纳入考虑,但更为更本性的是人的成长发展的阶段性。当今世界普遍沿用的“6+3+3”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它的合理性就在于它与大范围统计基础上的人的发展阶段性比较吻合。有没有个别不符合的呢?有。解决的办法不是改学制,而是调节个人的学习,在相同的学习年限利比别人学得更好更充分。
  中国现在所使用的学制是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当时不是政府制定的,而是民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专家经过长期酝酿、调研、讨论,集思广益,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效法美国制定出的“六三三”新学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时制定的依据就是儿童的天性。现在没有对儿童发展阶段性深入了解基础上所提的改变学制的意见都是依据不足的。学制是可以改的,但至少目前提出改变学制的人所使用的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简言之,当下教育的问题不在学制,“六三三”世界主流国家都在用,在中国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其间经过强烈的政治力量冲击。实践证明,这种学制是比较符合儿童个体发展规律的,不能凭着个人的或少数人的感受任意改变对绝大多数人是合适的学制体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10:35 , Processed in 0.0554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