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镜头讲述80年代纽约东村故事(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

如今的纽约东村以聚集先锋艺术家闻名,但它的80年代充斥着暴力和贫穷。在摄影师肯·施勒斯的镜头下,各色人等在派对上、公寓中轮番登场,共同讲述80年代的东村故事。

摄影师肯·施勒斯(Ken Schles)的摄影集《隐形城市》(Invisible  City)以他80年代位于纽约东村的公寓周边的场景为题材。这本摄影集于1988年首次出版,再版时新增了姐妹篇《夜行》(Night  Walk)。图为施勒斯作品《被悲伤淹没,1984》(Drowned in Sorrow, 1984)。



1983年,施勒斯搬入了B大道上位于13街和14街之间的一套公寓。图为《蔡兹和梅拉妮,1985》(Chazz and Melanie, 1985)。



一些颗粒感较重的黑白照片记录下了废弃建筑和垃圾。施勒斯说,80年代这个街区一团糟。图为《第5街上的男孩(7月4日),1984》(Boy on East 5th  Street (4th of July) , 1984)



图为《焦点(苏齐·斯特里特沃克、埃伦·肯尼利
、尼克·伊根和约翰尼·迪尼尔),1983》(Limelight (Suzie Streetwalker,  Ellen Kenneally, Nick Egan and Johnny Dynell), 1983)。这幅照片表现了当时的夜生活场景。



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Howard Greenberg Gallery)正在举办施勒斯个展《肯·施勒斯:隐形城市/  夜行1983-1989》。图为《7月4日(独立日),1984》。



在布鲁克林土生土长的施勒斯说,纽约总是拥有关于这座城市过往的故事。图为《迪安·塞瓦德、戴维·韦斯特和菲利普·波科克,1984》(Dean Sevard with  David West and Phillip Pocock, 1984)。



施勒斯说,他认为自己早期作品属于由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所开创的体系,后者的拍摄主题是19世纪纽约经济公寓里的生活。图为施勒斯作品《克劳迪娅点烟,1985》(Claudia Lights  Cigarette, 1985)。



肯·施勒斯作品《失火建筑和月亮升起,1984》(Burning Building with Moonrise,  1984)拍下了一幢失火的经济公寓,背景中一轮明月高悬夜空。



部分照片展现了80年代Limbo Lounge、8BC、ABC No Rio等东村社区机构的社交和派对。图为《金对瓦莱丽窃窃私语,1986》(Kim  whispers into Valerie’s ear, 1986)。



图为《奥德丽亲吻安德烈,14街,1983》(Audrey and Andre Kiss, 14th Street,  1983)。这次展览于1月30日至3月14日在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举办。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09:46 , Processed in 0.0547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