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车软件市场死对头“滴滴”与“快的”宣布战略合并(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7: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ng7 于 2015-2-14 07:34 编辑

新华网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打车软件市场最大变局发生。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双方确定,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滴滴打车CEO程维展望了新公司的愿景。他表示,中国移动(微博)出行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交通资源,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移动出行平台,人们开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快的打车CEO吕传伟表示,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据透露,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经过长期的价格大战后,双方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并。

双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后估值或将达到60亿美元。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竞争也格外激烈。资料显示,滴滴打车获4轮投资,公布的总金额超8亿美元。快的打车公布的融资金额与滴滴打车相似。随着大量资本的支持,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烧钱大战”也愈演愈烈。

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分别入股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也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获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桥头堡。2014年1月滴滴打车宣布与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与此同时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车的入口;快的打车则在2013年8月接入了支付宝,二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角力开始凸显。

业务方面,随着打车软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市场格局已经稳定,有着更大增量的专车成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新战场。滴滴打车在2014年8月在北京启动专车业务“滴滴专车”,快的打车则于同年7月宣布推出专车业务“一号专车”。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后宣布了进军企业版服务,比拼开始蔓延到商务用车市场。

双方解释合并原因时指出, “专车领域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更广泛的移动出行领域,双方均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风险。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动互联网精英人才,独立地顺应市场与用户需求来发展。”

滴滴快的合并后,将成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单一最大企业。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还包括易到用车和已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打车巨头Uber等,不久前国内租车领域最大企业神州租车亦宣布进入专车服务市场。

双方目前尚未宣布进一步的整合计划,但预计将花较长时间分阶段进行。

谁倒逼了滴滴与快的闪电合并?

选择在情人节这天“在一起”,对滴滴、快的一对冤家来说,也是用心良苦。2月14日,在传言此起彼伏,滴滴与快的终于宣布正式合并。按公布的消息的说法,新的公司名称未透露,但采取了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担任联合CEO,刚刚提为滴滴总裁的柳青出任新公司总裁。对这个消息公布,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事。另外,毫无疑问,神州租车旗下的神州专车欲烧钱25亿进军专车市场的事实倒逼并加速了这一合并交易的达成。

  神州专车出世加速了交易

  知情人士透露,滴滴与快的两家打车软件企业,一个背靠腾讯,一个阿里撑腰,向来是打车市场里的宿敌。能走到一起,如果没有外界力量的推动,很难实现“闪电式”的交易。根据新成立的公司总裁柳青透露,双方从1月22日开始接触到宣布合并消息,总共就用了22天的时间,并完成了各个股东的签字等手续。对于这样一笔60多亿美金的合并案,不足一个月就达成,在互联网行业里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去年底,滴滴与快的分别宣布了7亿美元和6亿美元的新一轮的融资,也不存在缺钱的问题。为什么这么着急的“在一起”,只有一个原因,来自与市场环境的变化,逼迫滴滴与快的不得不联姻。个人认为最大的一个是,神州租车这个传统租车市场的老大进入了专车市场。此外Uber与百度的联手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滴滴与快的合并,意不在出租车的打车领域,而是“专车”这个地盘。这个市场远比打车麻烦更多。神州租车上线专车服务,一上来就喊出了补贴25亿元、发展5000万用户的口号,底牌就是6万多辆合法专业车辆,也不存在“私家车接入专车服务”的灰色地带。相信这一消息刺激了滴滴和快的的神经。圈儿里人都清楚,滴滴、快的包括易到用车涉足专车市场,存在两大“障碍”:

  一是在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相继查扣私家车用于“专车”服务,并被扣上了“黑车”的帽子后,政策虽然鼓励发展专车服务,但对私家车接入依然是“禁区”,神州专车依托神州租车车辆,能形成最大的威胁;二是租赁车辆存在牌照数量限制,各地政府都在严控,言外之意,即使滴滴与快的拥有足够多的钱,去自购车辆,短时间也拿不到牌照。显然,滴滴、快的、易到用车在专车上“烧钱”,大玩补贴,结果很可能会帮人做了嫁衣。这其实才是滴滴、快的选择“闪婚”面临的外部压力原因。

  合并会触发新的交易么?

  如果说打车软件是“轻量级”的平台就能搞定的话,放到交通运输的硬性政策环境下,专车服务就变成了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完全丧失了互联网的快速扩张和成长的能力。而且相对来说,专车服务的盈利模式更清晰,介入企业级服务市场后,空间更大。滴滴与快的合并后必然会在上述的两个“硬伤”上试图突围,不管是收编传统的汽车租赁企业,还是在“合规”破冰上,相信会有新的动作。

  当然,业界也有好事者联想到,神州专车也会被纳入到滴滴、快的系的版图中来。这个猜想就纯粹臆测了。虽然新公司的总裁柳青是柳传志的女儿,而联想控股又投资了神州租车,但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都是独立公司,神州专车本身是管理团队控股,联想控股在神州租车也就占了30%多的股份,不足以左右公司,更何况柳青也只是滴滴职业经理人,更不足以控制新公司。而且神州租车已经放出风来,专车推出后,还会涉足P2P租车、拼车等出行领域,显然也是奔着移动出行服务的大入口去。从神州租车这个战略上看,两家合并也没有可能性。

  虽然神州专车与滴滴、快的很难联姻,但这笔合并的交易会触发同行间的资本大戏么?这个说法就相对比较靠谱了。这一两年,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和并购案很多,BAT、小米、乐视、360等纷纷出手,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打破后,会引发新的排列组合,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易到用车、Uber、神州租车等都存在很大的资本上的合作契机。同样这也会给未来的出行服务市场带来更大的变数。

  但无论如何,打车市场和专车市场都不会一家垄断,可以预见的是快的滴滴与神州专车将展开激烈争夺,易到和Uber也会面临站队。

柳青揭秘滴滴快的合并:我想要怎样的新公司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2月14日专电 (记者 徐蕊)她可能是最烧钱的女人,在2014年最疯狂的补贴大战中滴滴打车每日砸钱数千万元;

  她可能也是最会筹钱的女人,没有收入模式和盈利时间表,却帮助滴滴实现了7亿美元的融资;

  她是个任性的女人,坚持只做出行平台,不在乎短期利益。

  她也是个细腻的女人,初次见面时会迅速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在谈话中反复提及。

  她是柳青。2014年7月加盟滴滴打车,并于半年后出任总裁。2015年情人节,滴滴打车宣布与快的打车合并,柳青任新公司总裁。“IT教父”柳传志之女、高盛最年轻董事总经理、12年投行经历……这些标签都为这位美女总裁增加了传奇色彩。

  两大烧钱打车平台合并后,新公司总裁柳青将如何带领团队继续“摸黑前行”?从甲方到乙方的转变,作为企业管理者,她是如何以投资人的思维帮助一个“不断烧钱,甚至连收入模式都说不清楚”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7亿美元的融资?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独家专访为你揭秘。

  合并:“相逢一笑泯恩仇”

  滴滴与快的间争夺市场的战火未熄,2月14日,两大公司宣布合并,结束烧钱大战。当天一早,记者来到滴滴打车位于北京上地东路的公司总部时,柳青正坐在CEO程维的办公室,公司高层例会照常举行。

  “两家的谈判是从1月21日开始的,历时22天,内部代号就叫‘情人节项目’。”柳青告诉记者,合并带来更多的互补,放弃了对彼此的成见,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和浪费。双方都认识到,出行市场规模超乎想象,未来将主打出行领域,包括打车、专车、拼车、公交、地铁,还有代驾等。“其实合并前滴滴与快的的高层基本每周都会打电话,一起讨论市场的格局。”

  在被问及合并是创业者主导还是资本方主导时,柳青说:“滴滴快的都是有独立意志的公司,程维和吕传伟个性也都有比较强,此次合并完全是管理团队主导。”

  程维在内部邮件中提到,新公司成为中国十大互联网公司之一,所以新公司的市值肯定不只60亿美元。

  柳青透露,为了培育用户和市场,合并后将继续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对于未来如何统一滴滴与快的专车服务标准,柳青说:“将成立一个整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是最高的核心决策层。一些具体安排还要探讨。”

  定位:“只做出行平台”

  “不在乎短期的效益,我们的目标不是每一单赚多少钱。”柳青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对于新公司而言,解决用户出行第一“痛点”仍然是首要的,“互联网的本质是了解用户要什么,而不只是我想给什么。”

  “我们的梦想是五年以后,当你出门时打开我们的APP,会得到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你今天想坐公交,我们会告诉你302路车几点到,你只需在车站等30秒钟车就来了。或者今天车辆异常拥堵,建议你地铁出行。如果你今天想带女朋友出去‘得瑟’一下,也可以选择叫一辆宝马‘专车’。”柳青说。

  柳青用双手比划着说,打车平台是个二维曲线:横轴是出行,有出租车、公交车、地铁、专车、拼车。纵轴可以叫本地生活,可以从任何与有关生活的衣食住行往下切。那么,平台到底是先走横再走纵,还是斜着,两边都做?“我们只做出行平台!”柳青反复强调。

  在她看来,这是整个公司集团战略的思考,滴滴与快的合并后也不会改变这一战略。“当用户把你当作一个生活品牌的时候,你再做出行就不容易回来了。用户不会再把你当作一个真正关注出行的工具。”

  传奇:“凭什么能融资7亿美元?”

  “没有收入和利润,甚至连收入模式都说不清楚,完全不知道我们要讲什么。”当被问及滴滴如何实现7亿美元的融资时,柳青坦言,滴滴这种企业融资是相当难的。

  她说,投资人会做一个滴滴调查清单,包括过去三年企业的历史业绩,未来三年企业的业绩预测,这些滴滴没有。12年的投行经历使得柳青深信,“只要用最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就好。顶级的投资人都经历过起起伏伏,在他们面前说任何夸张的故事都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虽然很需要资金,但在寻找投资人时,柳青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分散、品牌、约法三章。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管理权是至关重要的。柳青说:“当你有非常强势的大股东时,企业是很难独立决策的。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我们看到有的公司,一些大投资人进去以后,公司就没声音了。”

  滴滴融资中邀请了18家公司投资人。柳青告诉记者,“我们的策略是分散,因为我们融资规模大,不能让某一个投资人占多数。”滴滴不会因为出资方的想法而偏离最初的轨道,这听上去有点强势。“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战绩的企业,投资人会尊重这点。因为你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远远多于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而投资人却是在用他原来的经历来思考你的问题,一定是不对的。”柳青说。

  往往品牌和投资人带来的资金是呈反比的。她仍然坚持,哪怕在估值上牺牲5%,也一定要找全球最顶尖的投资人。

  坎坷:“一不小心步入了改革深水区”

  “专车”服务诞生后,带来了消费升级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然而在部分地方却遭到了政策的尴尬和监管层的叫停。

  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柳青说:“专车服务是游走在政策的边缘,我们也没有想到,会一不小心步入了改革深水区。很多用户、媒体自发地支持我们。确切地说,这些用户是站在市场需求这边。”

  柳青坚信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必须顺应趋势。她认为,从战术上,要不断学习政策,希望与主管部门和媒体做大量沟通。在地方层面,一定要严格加强管控,让打车平台的资源和平台尽可能安全可信,增加信任度。她坦言,各项业务推出以来,不停地跟当地交管部门进行汇报,希望通过沟通赢取地方支持。

  在战略层面上,柳青表示滴滴与快的合并后,将在数据资源方面更多地与地方政府合作。“一小时下来,我们可以画出北京的主干道图,一天下来我们可以画出北京详细的包括胡同的图。”柳青介绍说,出租车的GPS数据大概是每3分钟发送一次,安装了滴滴软件的手机可以实现每3秒一次数据传送,准确度、精确度、频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决策。

  传承:“父亲告诉我,管理者要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柳青直言,自己不是一个羞于表达的人,“12年的投资经历过很多,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我有非常强烈的观点。但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要多听别人说什么。”

  柳青说,还在上学时,与人交流经常说“你听懂了吗”,母亲告诉她不能这样,应该说“我表达清楚了吗”。因为“你听懂了吗”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我表达清楚了吗”是从自己身上看问题。柳青坚持认为,存在既有理由,比如说为什么这个产品是这样的、为什么用户体验上不去……

  滴滴快的合并后,柳青很在意团队的心态。“进入一个新团队,需要沉下心去理解一件事情之所以是现在这样,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首先要尊重历史和团队,倾听而不是急于表达。建立团队信任,再根据曾经有的经验分享新的发现。”她说。

快的与滴滴合并引质疑 强强合并是否涉及垄断?

 (今日关注·快的滴滴合并)三问快的与滴滴合并


  14日,国内最大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快的和滴滴正式宣布合并。2014年初因补贴大战快速崛起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如今合为一家。那么,这起合并是否涉及垄断,会对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将如何倒逼出租车运营体制变化呢?


  强强合并是否涉及垄断?


  一提起打车软件,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元,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如今两家合并,岂不是整个市场就由一家说了算?那么,快的和滴滴合并是否会遭遇反垄断审查呢?


  记者了解到,此前快的和滴滴已聘请律师咨询反垄断事宜。14日下午,记者致电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律师,对方称由于正在为两家打车软件服务,不方便接受采访。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高层否认合并会带来垄断。滴滴打车总裁柳青说:“我们做的是出行行业,包括去哪儿、神州租车、Uber或携程都属于出行领域,所以我们不涉及垄断。”


  根据2008年施行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对此,长期关注互联网产业的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虽然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并不高,因为大部分钱是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专车业务也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很可能达不到向商务部申报的水平。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反垄断法是制裁垄断行为,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协议等,而没有对市场份额做出限定。因此,除非快的和滴滴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靠市场份额无法认定其为垄断。


  合并后用户“福利”如何变化?


  在打车软件持续了一年多的“补贴大战”后,很多消费者已习惯了免起步价打车的补贴力度。但是,随着两家打车软件二合一,用户补贴是否会大幅度减少呢?


  对此,柳青告诉记者,尽管两家合并了,但出行市场太大了,还是要大量补贴把新的用户拉进来,让我们对用户做更细化的分析。


  虽然补贴还会持续,但失去了对手的刺激,打车软件的补贴力度预计会减少。在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的内部邮件中,直言合并主要原因就有“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打车软件的一位投资者也告诉记者,长期的补贴大战确实让打车软件企业不堪重负,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也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显然,长时间、高额度的现金补贴已经让资本方和创业者不堪重负。但是,长远看,补贴的减少对消费者并不意味着“绝对利空”,可能未来打车反而变得更容易了。此前,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告诉记者,打车软件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本没必要打车的人选择打车。此外,以后打车软件支付还会更方便。目前滴滴打车不支持支付宝,快的打车又不能用微信支付。柳青表示,随着两家业务逐步打通,打通第三方支付和打车软件是大势所趋。这对消费者群体来说也属于利好。


  合并之后出租车改革能否加速?


  打车软件合并之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出租车公司。一方面,打车软件的二分天下变为一统江湖;另一方面,滴滴和快的的专车业务也会形成合力,对于出租车行业既有模式进一步加压。


  此前和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发生摩擦的专车服务,合并后也能以更加统一的态度与政府部门沟通。相关投资者告诉记者,打车软件合并之后,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和政府监管部门沟通。此前两家企业忙于竞争,和监管部门的沟通相对不足。


  另外,政府部门对于打车软件和互联网专车的态度也逐渐明朗。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曾表示,交通监管部门支持创新,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棒子打死专车,但是前提是要规范,要依法行事。“交通管理部门也一直提醒出租车公司,一定要有危机感。”


  随着快的和滴滴合并,出租车公司面对的压力会更大。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合并后,滴滴和快的两家在专车市场上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如车的数量和对汽车租赁公司的谈判能力等。此外,城市交通远不止出租车、专车等细分市场,当未来更多的城市交通细分市场得到拓展后,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将携更强的资源入场,制造更大的鲶鱼效应。


  艾媒咨询CEO张毅也告诉记者,因为在目前政策环境下,出租车不易有更多商业运作空间,所以专车是目前有机会在短时间内盈利的商业模式。快的和滴滴合并后,会和神州、一嗨等租车企业展开竞争。“有些互联网行业的监管红线比打车软件高多了,但都能在政府监管下蓬勃发展。我不认为汽车租赁市场多年不变的法规制度会一直管束着新生事物,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改变和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合并,出租车行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否则,不仅没有退路,甚至连潜在的出路也可能会被新兴互联网企业抢占。(记者叶健、高少华)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9 10:06 , Processed in 0.0592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