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子被梦校全拒,美国院士父亲著述:《成功Formula》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09:5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早几年,以网络理论研究闻名,曾任圣母大学、东北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的美国物理学会院士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遇到了很多走国际化路线的中国家庭,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他的孩子要申请美国大学了!

老父亲信心满满,自己的儿子生性好奇,兴趣广泛,高中一年级就学习了4门大学水平的课程,帮助创建了校报,是学校游泳队的成员,在麻省理工学院参加暑期项目,又在哈佛大学度过了另一个夏天,各门课程分数(GPA)很高……如此优秀,申请任何一所大学,都会如愿以偿吧?

期待总是美好的,现实狠狠打了脸。

巴拉巴西和妻子分别在罗马尼亚和瑞典,也就是欧洲接受的教育,和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相信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只要在学校表现优异,你就能获得成功。

直到查阅儿子的申请材料,他才发现,出类拔萃的平时成绩和SAT分数是必需的,但这些可量化的部分与其他材料相比是次要的。反映自己独特生活经历的文章、任课教师的推荐信、学校管理人员的面试、丰富的课外活动经历、因某一特长取得的一系列优异表现等,在大学申请中作用可能更大。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布朗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封封“拒信”纷至沓来,沉重的现实面前,这位在美国几所重要大学工作20年的大学教师竟然一度被打击到不敢问“刚送来的信里写了什么”。

申请名校被拒是否就意味着和“成功”绝缘呢?类似美国大学申请这样能力表现缺乏明确度量的事情上,孩子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呢?

巴拉巴西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在《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的学术作品30多篇,论文被引用总次数接近10万次。他决定用自己拿手的科学研究“成功”,捕捉成功故事留下的数据痕迹。

几年后,他终于把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巴拉巴西成功定律》(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提出了5条“成功法则”。





那么,用科学方法研究出来的“成功定律”是什么样呢?接下来,棕榈君将结合美本申请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01

成功第一定律

成功需要社交网络

巴拉巴西成功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我们以网球和足球运动为例,解读这段话。

网球运动中,一位网球运动员成功与否,唯一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本身强大的运动能力。这和学生在美本申请中的“硬实力”,也就是高中GPA、SAT/ACT等成绩表现的衡量是一致的。

但标化分数也好,网球排名也罢,都具有较为精准的评判体系,而大多数领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审核标准。

美国大学的审核如此,足球这样的集体运动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有多少次射门和助攻,但很难将他与队友的能力表现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和比较。输掉比赛的一方中,可能有出色的运动员射门得分;赢得比赛的一流球队,或许也有贡献没那么突出的队员。

那为什么会有明星球员的存在呢?抛开基本要素能力表现,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棕榈君提一个问题:你现在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运动员是谁?

无论是谁,这个人都称得上通俗意义上的“成功”。因为每个运动领域里冠军有很多,但能被记住的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就像有风吹草动就会上热搜的谷爱凌,奥运冠军、时尚宠儿、final全A、SAT 1580、斯坦福大一..…她身上的标签一只手数不过来,强大的社交圈让很多人叹服。



图源:weibo@青蛙公主爱凌


能力表现靠机遇激活,社交网络中充满了机遇。艺术界声名显赫的艺术家是这样做的,身怀绝技的年轻运动员是这样做的,被藤校录取的申请者也是这样做的。

成功离不开社交,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学在招生中除了成绩,还非常看重申请人的活动。因为招生官想要通过活动,更加全面的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兴趣爱好,以及判断你的领导力、影响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2

成功第二定律

成功和能力不成正比

巴拉巴西成功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顶尖竞争者之间的差距往往非常细微!比如,美本申请中,拥有高标化的申请人不计其数,尤其是“哈耶普斯麻”这样的顶尖名校,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都在抢着申,它们从来不缺拥有最好成绩的候选人。

MIT:2023 Fall SAT中间50%范围为1520-1580,ACT中间50%范围为34-36,总录取率5.6%,国际生录取率2%;

加州理工:2023 Fall仅录取了412人,超过三分之的学生提交了创意作品集,45%的学生提交了过去研究的材料,五分至的学生是运动员。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周围都是优秀的竞争者,如何才能成为“佼佼者”呢?

要搞清明白这个问题,不妨先搞清楚“郎朗们”如何成为顶级钢琴家”?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Chia-Jung Tsay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专业音乐人和新手预测三位选手谁能在古典音乐比赛中拔得头筹。一组只听录音资料;一组既有录音资料,又有视频资料;另一组则只看没有声音的视频录像。意外的是,最准确锁定优胜者的是观看无声视频的那些人,成功率高达50%。

依据数据分析:音乐界的“郎朗们”受到尊崇,并不是因为音乐明显优于其竞争者,而是因为他们是善于“表演”的杰出音乐家。





巴拉巴西在回顾自己雇用的每一个人的亮点时,也表示常常是一些手势或提示吸引了自己。比如,面试结束时开的一个玩笑,简历上列出的一项令人好奇的技能,一副引人瞩目的眼镜,或一阵有趣的大笑。

“既然是在条件都合格的候选人中选择,我当然更希望能在面试中了解潜在雇员的价值观或人格特点。”

如果将这些经验应用在我们美本申请中,就意味着,我们在申请材料中应该将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

毕竟,能力表现是有界的,如果有小技巧能让自己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是非常值得的。当然,这不是说棕榈君鼓励大家耍小聪明,而是指大家应该多多发掘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并把它很巧妙的融入活动或是文书,进而展示出一个鲜活的申请形象。

03

成功第三定律

成功带来更多成功

巴拉巴西成功第三定律:初始的成功 × 社会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

举个例子!

一位演员如果在一部备受好评的影片中展露头角,就可以继续得到优秀的校色,随着他的面孔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他将会有更多的拍摄选择权和机会。

再举个例子!

一个美国普通中学生的阅读量大概是100万字,而最没有积极性的阅读者一年阅读量只有10万字。接触到的词语少,形成的语言理解能力会随之变低。当这个孩子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往前走时,读写能力的基础势必越发不牢固。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教育富有者和教育贫穷者之间的差距,在他们有生之年像滚雪球一样持续扩大。

“输在起跑线”并不是一句自我pua的口号,大量数据表明,知识生成知识,技能孕育技能,专长增强专长,成功就建立在成功自身之上。

放在美本规划中,就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可能带来后续一连串的成果产出!

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尝试,争取成功的第一次优先连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一旦你在某一赛道获得了成功,很可能你未来的光明大道就由此敞开了。

此外,大家或许有听过大名鼎鼎的“罗森塔尔实验”。





旧金山中下阶层社区的一所小学,1-6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参加了一项“哈佛应变能力”测试,每一位教师随后都收到了班级里总得分前20%的学生姓名,他相信这些学生具备不同寻常的学习能力。

半年后,不出意外,之前测试中前20%的学生,完美地完成了自我超越。但实际呢?名单中的学生是被随机抽取的。

这个“自我应验”的测试,表明了鼓励式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成功”会驱动成功,在适当的条件下,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脱胎换骨。

除了以上与我们申请更休戚相关的三大能力,还有两大能力也非常具有启发性!

04

成事能力终身不变

选对契合梦想的领域

巴拉巴西成功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巴拉巴西成功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想法上坚持不懈。

许多成功都来自于脑海中灵光乍现的新想法。巴拉巴西用字母r代表一个想法的价值,用字母Q代表成事能力,用S代表成功和影响力,得到了一个预测成功的公式:

S=Qr

即一个产品的成功,一个创新的影响力,等于个人的Q因子和想法的价值r的乘积。

与此同时,连巴拉巴西都比较吃惊的是,研究数据表明,Q因子并不会随着年龄和职业生涯的增长而提升。

这一发现让人很难接受,巴拉巴西团队花了6个月时间反复检查这一发现,依然得到同样的结论,他甚至询问自己的邻居,一个成功的商人,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从业者?

这位邻居表示绝非如此。他的职业生涯既有少数几次漂亮的成就,又有大量的失败经历。








而这,与当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参差不齐的履历并无二致。乔布斯拥有极高的Q因子,他的杰出成就让我们都忽视了背后大量的失败记录。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通过了解申请人的活动和成就,进而预测学生未来的成功,也是有迹可循的。

那如果我们又一个很低的Q因子,该如何呢?

巴拉巴西的建议是,如果你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一再失败,很可能是因为你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这其中的关键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Q因子与当前在做的事并不合拍,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是否继续把希望寄托在错误的道路上。而一旦发现了与自己的Q因子完美契合的专业领域,你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坚持下去。

最后,成功与名校之间并无直接的内在联系,反而是孩子本身的能力表现驱动成功。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但后来又决定选择东北大学,他仍然具有哈佛大学毕业生的挣钱能力。





能力表现、协作能力、抱负,也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才是未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Ref:《巴拉巴西成功定律》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8 03:52 , Processed in 0.0405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