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债务僵局短期有解 共和党妥协 提议暂时提高举债上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7:5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satoday






美国参院共和党领袖麦康诺提议暂时拉高举债上限。(美联社)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1/10/06/live-updates-debt-ceiling-debate-could-come-vote-senate/6010627001/


native advertising



民主党人士暗示他们将接受参院共和党领袖麦康诺(Mitch McConnell)提出将举债上限期限延后至12月的提案,以化解联邦债务在未来两周内违约的风险,不过,这也增加年底前美国再次上演政治纷争戏码的可能性。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尚未公开回应,但与他会面的参院民主党议员表示,已准备好推动短期内提高举债上限。不过,他们仍将持续反对动用调和程序、只靠民主党的票来通过长期调高举债上限。

麦康诺提议的内容,是把联邦债务上限提高一个固定的美元金额,足够财政部支应到12月,届时国会需要再度投票表决以避免联邦债务违约。到时候也可能适逢民主党试图推动大规模税务和支出法案,以及国会也不得不再次采取行动为政府提供资金来源,以避免政府停摆。

共和党人表示,民主党人可以利用这中间的几周时间,使用立法协商程序来通过延长债务上限的议案,民主党人此前拒绝这一方式,理由是过于繁琐且有风险。奈康诺说,共和党人将做出让步,以协助加快这一程序。

美国财政部预期,现在距离耗尽避免政府违约的非常规措施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两党政策中心6日警告说,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可能会延后支付失业救济金、数百万联邦雇员的薪资,以及医疗保险金。

分析师表示,美国违约可能会造成全球金融体系震荡,并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8:02:01 | 只看该作者
「调高债限」经验丰富 麦康诺这次葫芦里卖啥药?






麦康诺








参院少数党领袖麦康诺,议事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对目前民主党内分歧乱象,他5日在参院对媒体表示决不会配合民主党施政计划。(美联社)
2006年3月,美国面临政府债务违约危机时,身为参院共和党团第二号人物的联邦参议员麦康诺(Mitch McConnell)私下透露消息让布希(George W. Bush)总统执政的白宫知道,距离提高举债上限表决,只差两票就能过关。纽约时报报导,当时的白宫幕僚长卡德(Andrew Card)于是忙着打电话交涉,结果说服两位民主党参议员同意倒戈帮忙投票。

然而,卡德所作所为却根本不是麦康诺想要的,麦康诺真正目的是凭借巩固共和党票数提高债限,逼迫布希政府付出代价,对于其他某些议题做出让步。报导指出,麦康诺对卡德发飙怒斥:「我才不需要你那几张该死的票。」后来发展是,麦康诺仅仅凭着共和党参议员的票数,就完成提高债限的任务。

当年为调高债限投下反对票的参议员,包括了德拉瓦州联邦参议员拜登以及伊利诺州联邦参议员欧巴马。

报导指出,卡德从来不知道当时麦康诺舞剑,意图到底为何。但卡德通过亲身经验学到教训:麦康诺长久以来擅长利用政府需要提高债限的时间点,做为谋求政策利益的政治操作杠杆,这套手法其实两党国会领袖都曾运用。

如今,另一次国债违约风暴恐将于两周后上演,麦康诺葫芦里卖什么药,外界仍然雾里看花。麦康诺4日致函拜登总统写道:「我们并没有提出要求清单。」

纽时分析,麦康诺这回目的似乎是想引爆民主党内部互斗,而他自己与其他共和党同僚则在一旁隔岸观火,隔绝于可能让共和党阵营出现意见分歧的议题之外。

参院预算委员会成员、民主党马里兰州联邦参议员范霍伦(Chris Van Hollen)说,麦康诺一心一意追求目标,就是在2022年期中选举赢回参院掌控权。范霍伦分析,对麦康诺来说,这个目标意味着「无所不用其极运用手边资源扯拜登后腿,就算伤害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纽时指出,另一项可能因素为,麦康诺无法有效掌握共和党团成员的投票动向,因此不愿铤而走险,以免惹怒共和党基本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11 08:06 , Processed in 0.0625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