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抚慰味蕾 甜甜圈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21: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之友



  有谁能拒绝甜甜圈呢?相比于在冷藏柜里正襟危坐的复杂甜点,甜甜圈显然平易近人得多。


  一块平平无奇的米黄色面团滑入油锅,立刻爆出滋滋啦啦的响声,欢快地膨胀起来,变成诱人的金黄色。


  刚出锅的甜甜圈,外形圆润讨巧,油炸过的表面又能完美吸附糖霜、巧克力以及各种甜蜜的奶油酱。趁热咬下一口,糖霜混合黄油的香气迸发出来,面团外脆内软,蓬松中又带点韧性,恰到好处地迎合着牙齿。那样缠绵的口感简直美好得犹如初恋。


  美国人无疑是甜甜圈的头号粉丝,他们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甜甜圈连锁品牌Dunkin' Donuts和 Krispy Kreme。不过甜甜圈的发源地并非美国,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出现了油炸面团的做法,这一做法传入欧洲之后,在英国、德国、北欧等地流行开来,后来又被荷兰人带到美国。


  甜甜圈的广泛流行,要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并派遣远征军赴欧洲参战。同时,慈善组织“救世军”征集了一批女性志愿者奔赴前线,为士兵们提供食物和基本的生活服务。为了鼓舞士气,志愿者们用简陋的工具开始制作甜甜圈。这样甜蜜温暖的食物最能抚慰士兵思乡的味蕾。而她们也因此被士兵亲切地称为“甜甜圈女孩”(Doughnut Girls)。为了纪念甜甜圈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定为“甜甜圈日”,并传承至今。

  身着救世军服装手拿甜甜圈模具的女性


  1944年10月,德国亚琛大街,美国士兵从红十字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甜甜圈


  红十字会移动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凯瑟琳·斯巴茨正在分发甜甜圈、咖啡、香烟和口香糖


  一战以后,甜甜圈声名大噪,成为了当时美国最流行的甜点之一。


  在1930年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甜甜圈以其低廉价格成为了多数人的日常食物。当时,贴心的店家时常会随甜甜圈附上一张纸条:“As you go through life make this your goal: Watch the doughnut, not the hole.”劝告人们“盯着你的甜甜圈,而不是整天盯着它的洞。”就像乐观主义者看到一杯半满的水,而悲观主义者只能看到一杯半空的水,在萧条时期,想想“我还有个甜甜圈”,而非纠结于“我的甜甜圈缺了个洞”,显然是更明智的生活态度。


  不过,最早的甜甜圈其实并没有洞,而是圆滚滚的一坨面团。这样的面团在炸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周边炸过头而中心部分还没熟的情况,因此人们开始在面团中切出一个洞,使其受热更为均匀。


  Doughnut Hole 不过是甜甜圈切割下来的边角料,然而有些人却认为它比甜甜圈更加诱人

  切割面团时,切下来的小圆片总不能被浪费,扔进油锅里炸一炸,就成了美味的“Doughnut Hole”。它通常是呆萌的圆球状,恰好是一口一个的大小,随意裹上肉桂糖就可以塞进嘴里。虽然没有甜甜圈的华丽外表,这种油炸小球却以其简单纯粹的味道征服了不少人的味蕾。


  贝果

  甜甜圈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70到80年代,Bagel(贝果)在美国流行开来。它的外形类似于甜甜圈,但采取烤制而非油炸,罪恶感降低不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身体健康,贝果也就逐渐取代甜甜圈,成为早餐的主要选择。


  但无论如何,对高热量的原始渴望始终根植于人类天性之中。高速发展的浪潮催生了一个全民焦虑的社会,而甜甜圈无疑是最能抚慰人心的食物之一。因此,进入21世纪后,甜甜圈的地位又悄然回归。


  制作复杂,外形精致的可颂甜甜圈似乎更适合出现在高档甜品店和五星酒店的餐桌上



  然而,可颂甜甜圈再美味,终究少了那种随意和亲民。甜点界的风潮来了又去,甜甜圈披上色彩缤纷的花哨外衣,被摆弄成圆的扁的长的方的各种形状,或者被一切两半,夹入各种奶油、果酱甚至是芝士、培根,变着花样吸引人们的眼球。然而我所热爱的始终是软绵绵胖乎乎的传统甜甜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8 16:48 , Processed in 0.0598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