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5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10:3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于大爷讲生活





运动,真的能降血糖?

能。大量研究已证实,运动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是治疗的“第三支柱”,和饮食、药物一样重要。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一项系统评价,综合分析了近十年来50多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3%-0.8%,接近口服药物的疗效。

但降糖效果并非所有运动都一样,关键看方式、强度、持续时间。

native advertising



不是动一动就有效,这5种运动最靠谱

1、有氧运动:稳定血糖的“主力军”

上海交大的研究指出,有氧运动是当前证据最充分的降糖方式。快走、慢跑、骑车、游泳、跳舞都属于有氧运动。

它的原理很明确——能量消耗增加,促使肌肉细胞主动摄取葡萄糖,不依赖胰岛素也能降低血糖。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血糖控制明显改善。

特别是饭后进行30分钟快走,能有效抑制餐后血糖飙升。


2、抗阻训练:让胰岛素更“好使”

抗阻训练就是肌肉力量训练,比如哑铃、弹力带、深蹲、俯卧撑等。

研究发现,肌肉量增加后,基础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对控制空腹血糖特别有效。

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每次20-30分钟,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状态,部分患者甚至逆转为正常血糖。

3、间歇性高强度训练(HIIT):短时间爆发,大幅降糖

HIIT是近年兴起的训练方式,简单说就是“短时间高强度+短时间恢复”的循环训练。


比如快跑30秒+慢走90秒,反复5~10组,总时长约20分钟。

上海交大的研究指出,HIIT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幅度是所有运动中最大的,但也强调:不适合高龄、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需评估后才能开展。

4、饭后轻运动:抑制高血糖“窗口期”

餐后1小时是血糖最容易上升的时间段。研究发现,餐后进行轻度活动,比如原地踏步、慢走、洗碗,持续15~30分钟,就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老年人,风险低、效果好。比起饭后坐着看电视,动一动就是在给胰岛细胞“减压”。


5、太极:温和而持久的血糖调节器

太极是一种结合呼吸、动作、意念的传统运动。虽然强度不高,但长期练习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2023年一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小规模临床研究显示,每天练太极30分钟,坚持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4%。

对老年人、体能较差者尤其友好,适合作为长期日常运动方式。


运动降糖,效果稳定还要靠坚持

运动的降糖作用不会立竿见影。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变化,但只要坚持2~3个月,血糖指标就会稳定下降。

同时,运动还能改善血脂、减轻体重、缓解情绪,降低并发症风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是“收益超标”的治疗方式。

哪些人要特别注意运动方式?

并非所有糖友都能随意运动,这三类人要先咨询医生:

有严重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脏病史者

血糖控制极差(空腹>13.9 mmol/L)者

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低血糖风险高者

有严重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脏病史者

血糖控制极差(空腹>13.9 mmol/L)者

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低血糖风险高者


这些人并非不能运动,而是需要个体化指导,选择合适的时间、类型和强度,避免出现低血糖、心率异常等问题。
运动降糖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出点汗就算运动了?

出汗不等于有效运动。真正有降糖效果的运动,必须达到一定心率和持续时间,否则胰岛素敏感性不会明显改变。

误区二:运动前不吃饭,能降更多糖?

空腹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药后。建议餐后1~2小时运动最安全,既能避免低血糖,又能抑制高血糖。


误区三:一周集中锻炼一次就够了?

不行。研究表明,规律性比强度更重要。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才能稳定改善血糖指标。

医生建议:动起来,是你能主动掌控的降糖“药”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个“生活方式病”,运动作为其中最有效的干预手段,是唯一不花钱、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

体力不好的可以先从快走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年轻人可以尝试HIIT或抗阻训练,提升运动效率;年长者可以选择太极、八段锦,强身又安全。

只要你愿意动,就会看到改变。不是所有药都能降糖,但合适的运动,一定能。




参考资料:
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4, 32(4): 241-248.
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年修订版)[S].
③ 北京协和医院. 太极运动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C] // 中华医学会年会论文集, 2023: 91-92.
④ 刘玉兰. 抗阻训练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2, 41(5): 407-412.
⑤ 赵一凡.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 体育科学, 2023, 43(3): 88-93.
参考资料:
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4, 32(4): 241-248.
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年修订版)[S].
③ 北京协和医院. 太极运动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C] // 中华医学会年会论文集, 2023: 91-92.
④ 刘玉兰. 抗阻训练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2, 41(5): 407-412.
⑤ 赵一凡.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 体育科学, 2023, 43(3): 88-93.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5 07:39 , Processed in 0.0659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