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变暖将给中国北方带来更多雨水 逆转干旱局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03: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家12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将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移,从而给中国北方带来丰富的降水,逆转当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干旱局面。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石岭告诉新华社记者:“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几十年北方的干旱化是短暂的。从地质记录看,全球变暖一定会使东亚夏季风雨带向西北推进,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惠泽数亿人。”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并被该期刊评为亮点文章。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持续减弱、季风雨带逐渐南移,从而导致中国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多归因于全球变暖。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将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国北方干旱化的担忧。

杨石岭与同事丁仲礼院士等人对黄土高原末次冰盛期(距今2万年前,是最近的极寒冷时期)以来20多个地点的土壤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通过对降水敏感的古植被来重建古季风,从而了解古夏季风雨带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影响。

通过分析沉积物有机质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从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暖期(距今1万至4000年前),黄土高原C4植被(光合作用初级产物为四碳化合物的草本植物)显著增加,而且C4植被生物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跟现代降水量等值线非常一致。因此,C4植被生物量等值线的移动可以有效指示古季风雨带的位置变化。

杨石岭说,末次冰盛期时,黄土高原东南部的C4植被生物量为10%至20%,而在全新世温暖期,该等值线(10%至20%)出现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空间移动幅度达300公里以上。这一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向西北方向推进。

他进一步表示,东亚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由东亚夏季风带来,夏季风所到之处通常会带来降水,从现代降水的雨量等值线来看,主要呈现出东北-西南带状分布的降水等值线,尤其是中国北方。季风向北方推进,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就会增加;季风向南方撤退,北方地区就会大旱,南方就会出现洪涝灾害。

他说据此可以推断,“如果全球增温持续下去,季风雨带目前南撤的趋势会逆转,长时间尺度上一定会向北推进,我国北方的降水将显著增加。这为评估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气候和生态脆弱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9 06:50 , Processed in 0.0392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