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严格控制低密度胆固醇 降低心梗中风风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3: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NOW健康




冬季天气冷,有时又大鱼大肉,心血管负担增加,容易急性发作心肌梗塞或中风,一旦抢救不急,恐生憾事。这类高风险族群该如何自保呢?首要关键是维持低密度胆固醇治疗达标。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郭风裕医师收治1名年近70岁的董事长,因糖尿病导致肾功能不佳,低密度胆固醇指数长期偏高,且糖尿病未稳定控制、亦曾经因胆固醇及血糖控制不佳每隔2至3年就得接受心导管治疗,同时还需服药控制。偏偏这病友是名老饕,认为自己辛苦大半辈子,好不容易能好好享受人生,不想连美食都无法品尝,更排斥变成药罐子。

新式针剂助血脂达标

为了符合病人的期望又能兼顾血脂治疗,郭风裕医师建议以针剂治疗,迄今超过6年稳定控制低密度胆固醇在个人目标值55mg/dL以下,成功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未曾再接受心导管治疗心肌梗塞。不过,由于PCSK9抑制剂血脂针约半个月施打,出国随身携带针剂需低温保存造成不便,常让病人感到困扰,所以在得知有半年一针的小分子干扰RNA类药物后,病人爽快地接受新式针剂治疗,稳控血脂更便利。





低密度胆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郭风裕医师表示,低密度胆固醇超标,胆固醇斑块会在血液中沉淀,当巨噬细胞吃掉融合低密度胆固醇后,会形成肥胖细胞堆积在血管壁,恐导致血管管腔变窄、阻塞血流,血液浓稠度升高,促使中风、心肌梗塞等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急症发作,严重可导致心肌梗塞及猝死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远离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每个人应严守的低密度胆固醇标准值,大不同!一般健康人的低密度胆固醇数值需在130mg/dL以下,但合并三高、糖尿病或相关慢性病家族史等高风险因子者,威胁增强,标准数值需下修。如果合并心血管疾病且接受过心脏支架或心导管手术,应控制在70mg/dL;对于曾发生心肌梗塞且合并糖尿病者,理想数值更应控制在55mg/dL以下。

另外,如果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友,因基因导致胆固醇代谢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可能提前至30至40岁发生,所以势必得更严格控制低密度胆固醇,降低疾病危害。





医:保健品难取代药物

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吃纳豆红曲等保健品行不行?郭风裕医师表示,保健食品的控制效果无法取代药物,建议病友还是寻求专业治疗,定期追踪,才是真正为身体着想。

适度减重、保持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习惯,是控制低密度胆固醇的第一关,也是基础之道。然而,大多数病人维持这些健康习惯3个月,低密度胆固醇仍未达标,需降血脂药物的介入。特别是曾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民众,光靠饮食与运动可能不够,一定要配合医嘱规律用药,追求低密度胆固醇长期达标。

郭风裕医师强调:「低密度胆固醇需长期控制,才能稳住健康!」目前第1线用药以Statin史他汀类药物为主,3个月后观察疗效,若是治疗效果不佳,会加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来改善。若低密度胆固醇仍高于标准、或病友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肌肉酸痛等副作用,则可考虑选择给予PCSK9抑制剂或小分子干扰RNA类针剂治疗,前者每2周打1次,后者治疗稳定后每半年施打1次即可,病人少受挨针之痛,治疗更便利。

为避免心血管疾病上门甚至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复发,郭风裕医师呼吁病友不要擅自停药,应持续治疗与规律回诊追踪。如果本身有抽烟、肥胖、三高、糖尿病、慢性病家族史等高风险族群,在天气冷、搬重物、吃太饱、暴怒、走路时,容易因心跳快、需氧量不足,而感到胸闷不适,需要特别留意,必要时尽快就医检查。

(NOW健康,https://healthmedia.com.tw/main_detail.php?id=65531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9 14:54 , Processed in 0.0642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