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状疱疹:隐藏在皮肤下的“病毒风暴”,这些人群更易中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11: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湖南医聊





近日,湖南旺旺医院皮肤科门诊来了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阿姨因背部单侧、颈部疼痛、红斑、水疱7天来看诊。

皮肤科曹志翔主任发现阿姨背部皮肤出现成簇的水疱及血痂,面积大,波及范围广,疼痛程度高,经仔细询问检查考虑是带状疱疹。据了解,阿姨在发现水泡后在家让老伴尝试了“土法治疗”,使用高温消毒的针将其水泡挑破。

因带状疱疹被挑破的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挑破后造成疱疹面扩大,引起皮肤感染,同时也可能造成家人接触疱液而造成病毒传染。经曹志翔主任外用抗感染药物、系统性抗病毒治疗后,皮疹愈合加快,阿姨的症状好转。





native advertising




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和水痘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该病毒时表现为水痘,痊愈后可能会有部分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呈“沉睡状态”,多年后复发(常见于 ≥ 50 岁的人群,抵抗力下降时)。

二、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1、50岁及以上人群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带状疱疹发病率明显增加。

2、压力大的人群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在由于工作紧张,长期精神压力较大,情绪低落、慢性病年轻化以及长期熬夜的年轻人群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3、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如肿瘤患者,患有红斑狼疮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老年慢性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慢阻肺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





三、如何防治带状疱疹?

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用药方案需综合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依从性,涉及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等。研究证实在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系统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助于缩短病程,整体获益较大。疼痛剧烈的患者往往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之外,还需给予镇痛治疗。

对于高危群体提高抵抗力是首要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作息规律、饮食清及适度运动的习惯,对于50岁以上人群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来预防,保护效力达到90%以上。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5 18:27 , Processed in 0.0628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