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家揭密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恒星元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04: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尤其是超新星的爆炸,其产生的元素比宇宙的基础元素氢和氦要重。根据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这些元素的量和形式也与长久以来一直沿用的理论所提出的预想相一致。其中,一篇论文首次揭示超新星的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磷,作为一种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其比例与整个宇宙的总比例相当。
  研究者在分析了从超新星残骸仙后座A放射出的近红外光之后推算,这颗距离地球1.1万光年的恒星碎片中磷的浓度是整个银河系平均浓度的100倍——宇宙中磷的浓度会随着磷和其它形成恒星元素的分散而降低。
  另一篇论文则首次在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中探测到带电化合物和惰性气体的存在。具体地说,研究小组发现许多团状气体中的氢化氩存在远红外线放射现象,这些团状气体都是从蟹状星云(如图,有十字的位置所指出的是数据点)中飘散出来的,这颗超新星的爆炸在公元1054年被观测到。
  由于氩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碎片结合在一起,研究者可以确定哪些氩的同位素包含其中。与理论中所设想的一样,超新星爆炸后,在恶劣环境中形成的氩是氩36。而地球上氩的同位素则主要是氩40,由钾40经过放射性衰变形成。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6 13:36 , Processed in 0.0395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