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也叫春、我靠重庆”:盘点中国城市宣传双关语(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09:5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5-6-27 10:09 编辑

BBC



据《新晚报》报道:继江西宜春“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获得“创新奖”之后,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的“森林城市”黑龙江伊春也不甘寂寞,著名文化娱乐策划人、被称为“80后创意大师”的独孤意日前为伊春旅游支招,并设计了劲爆的城市旅游宣传语:“所谓伊人,她也叫春;伊春银,胜黄金”,该创意一经曝光之后,立马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受到广大网友的热议。

虽然“她也叫春”的广告词还停留在网络讨论阶段,但是如此“特色“的城市旅游宣传语已经成为今日的热搜词汇。

该广告语的设计者独孤意本人也是黑龙江伊春人,从他的表态中可以窥见他对于自己的“作品”颇为得意,“城市旅游宣传语要和能够形成传播力的核心新闻关键词浑然一体,又一语双关”,只是不知道你这样一语双关自己的家乡,你妈妈和左邻右舍知道吗?

笔者本硕都是新闻传播专业,对于他所谓的“传播力”、“核心新闻关键词”不敢苟同,这样的“厚黑传播学”当道,堕落的将不只是媒体人,更是媒体营造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宣传陷入“厚黑传播学”的低俗炒作不是孤例,伊春的“她也叫春”,很明显是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续集。此外还有诸如“湖北利川,我靠重庆”、“简阳,一座壮阳的城市”等。低俗宣传语的背后是城市精神的缺失,暴露的是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建设软肋。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各地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造城运动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也改变了城市特色,形成千城一貌的景象。

那些被老城居民视为家园的胡同、鼓楼、牌坊等消失殆尽,精神家园随之七零八落,原本传承下来的城市精神“幽魂无归”,新一代的城市居民习惯了钢筋水泥搭建的森林,反而对曾经“内化于心”的精神家园变得陌生甚至是疏离。

当人们再次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才发现难以清楚的“度量”这个城市的灵魂,甚至难以找到一个能够和城市形象浑然天成的城市宣传语。

再有近年来政府着力推动的文化复兴尚需更多时日。在修补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商业化、功利化的心里作祟,出现了媚俗甚至低俗的现象。

文化发展难成主角,“经济唱戏”常常被过度开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错位使得政府在城市宣传策略中想走捷径,想一鸣惊人、一劳永逸,出现了上述靠低俗噱头揽客的事例,这种低级营销靠舆论争议扩大传播广度和深度,终归无法高雅起来,收获的只能是负面形象以及公众恶评。

娱乐圈里的新人利用绯闻炒作上位,公众能够认识你,但不会认同你,只有苦练内功成为演技派,才能长盛不衰;城市推介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名山大川做不了天生的偶像派,那就努力构建健康的旅游市场,脚踏实地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努力让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赢得口碑,打造新的旅游品牌,这样城市旅游的“春天”会不叫自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26 08:37 , Processed in 0.0401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