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职业天花板 - 是人为的,还是自设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0: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雨露滋润

最近,回游的海归博主发表了一系列《在美华人的天花板》的博文。它引起了我再度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以前,我也曾读过其他华人同胞这方面的文章。可能是专业背景的不同, 我总感觉这类文章中描述的情况与我的观察有一定的出入。在这里, 我想就我的观察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没有要反驳任何人的意思,就想对这个问题提供一点“大象”另一部分的情况。

在谈我的见闻之前,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一句:认为“华人面临着职业天花板”的想法的人是什么专业背景的人? 如果他们是搞技术的或做科研的背景,他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管理层次,才不算被玻璃天花板阻挡他们的进步呢?如果超出了部门经理,专业主管的范畴,那确实超过了我这所谈的范围。那你就别浪费时间往下读了。

先笼统地说一下我的看法。后面我会提供一点依据。

以我多年在美国工作的所见所闻来看,我并不觉得这块玻璃天花板仅仅是悬挂在华裔同胞头上的。确切地说,即使有一块“天花板”,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你有一张华裔的面孔,而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 也许是你的专业背景和经历的限制- 你还没有达到这个位置所需要的资历;也许是你的语言确实还没有完全过关 -这对其他英文非母语的族裔的人同样适用。对有些人,这也许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抑或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 还有就是自己的综合能力等等。而这些因素, 对别的族裔的人同样存在。就是美国本土人士, 也会面临同样的“天花板”。因此,我不认为那块“职业天花板”完全是为我们华人而设的。即算有,也不完全是他人人为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自设的。 正如回游的海归博主在他的《原因初探》里的分析的那样(顺便说一声,我非常赞同他的分析)。 在那些原因中(1。缺乏语言能力,2。关注自我,3。 华人性格方面的问题,4。华人缺少凝聚力, 5。缺乏冒险精神, 6。经济基础薄弱,7。综合能力),哪一条不是我们自身原因引起的呢? 我记得在桑妮的《IT职场风和雨 》博文系列里,她也根据她的经历总结道:“。。。如果说职场有玻璃屋顶,这个屋顶是我自己设的”(见《IT职场风和雨 后记》)。

从我个人对我们专业的同胞升职现象的观察来看,我感觉越是需要特殊专业培训的专业, 越是技术性强的行业,升职中凭借的真才实学的东西就越多。就拿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因为是一个物理在医学上的应用专业,工作的环境多半在大医院,所以,除了对专业方面的研究生学习要求外(大多数是博士,少数硕士), 还要有几年的临床培训,加上需要花平均三年的时间,通过两级笔试和一级口试的考试,拿到执照才能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一旦进入了,大多数华人同胞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比其他族裔的人更勤奋的工作,表现都不俗。不仅专业经验丰富,还同时做出了科研成绩。 因此,当有主管, 主任, 或系主任位置出现的时候, 达到这样条件的华人同胞就很容易获得聘用。

在我所认识的同胞中,有不少中国同胞都做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 我还认识一位这样的同胞,他不仅做学问做得好,管理能力也一流。他现在已在一所著名的癌症中心做到付系主任(一般正系主任须有医生背景的人担当)的位置。全美最好的另一个癌症中心几次邀请他去应试做主任,他在权衡了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得失之后,还是婉言拒绝了。其他的一所著名癌症中心也曾邀请他去当头, 也被他拒绝了。

另一位华人女士,她在拿到部级的一项科研经费后,也被邀去一所著名癌症中心当主任了。那个位子有好几位美国同行申请,他们的背景都不错, 还有管理经验。 但由于没有成功申请到研究经费的资历,都无缘拿到聘书。

象这样的例子, 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些例子虽然不太多,但全美象这样名列前茅的地方也只有几个。 从比例上看,我们华人同胞在主管位子的人,并不比别的族裔的人少。

也许有人要问“不就是个主管或是系主任的位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是的,这个位子是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还希望做到什么位子呢? 院长,校长?如果你的要求比这些都高,那确实不容易。

但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我们有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吗?我们有这里的文化背景吗?

我认为,这些华人在自己的专业里,在各自的单位内,做到了本专业的最高位置,还是很可喜的。起码, 他们没有被所谓的“华人职业天花板”给压住。 再看看与咱们同专业的老美,他们也没有越级做到院长或校长的位子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没有感觉华人与其他国的人有明显的区别。

另外,当不当主管, 也是自己的选择和性格所决定的。并不是所有够条件做主管的人,就一定喜欢做主管。还有一些人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对我们这个专业的华人而言。有时候,一个城市就那么两三个大医院(除了象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以外),两三个主管位子都占据了,你要想当主管,就得搬迁,重新买房定居。这样就牵扯到配偶的换工作。而我们中国人往往是双职工,牵一发而动全身。 很多家庭的具体问题也使得华人不想为了当主管而大动干戈,重起炉灶。  而老美却不同,他们搬迁惯了,加上一般家里只有一个人工作,所以, 换工作很容易。我认识的一位老美同学, 博士后结业后,都换了好几个工作, 搬迁了好几个城市了。

说到语言, 来美二十多年的专业人士,除了也许不能与老美随意的打情骂俏外,工作上的交流和专业阐述,是根本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一般已不成什么升职的障碍了。

我还有一个发现是,从专业年会来看,华人在年会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虽然,华人的人数在这个领域只有10-15%左右, 但来自华人的科研报告绝对超过这个百分比, 有向50%-60%进军的趋势。 也许有人会说, 中国人还是只能靠科研和技术吃饭。但别忘了,在这种行业,科研可是进入理想单位的敲门砖。而有了在先进单位工作的经验和好的科研背景,就有了出去当主管的条件。也能成为学术带头人,还能在协会的社会工作中起领导作用。我注意到的实际情况是,华人在协会的领导班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个比例已超过了华人与其他族裔人的人数比例。

总之,仅从我们这个行业来看,我不认为职业天花板是普遍悬挂在华人的头顶上的。即使个别华人在升职中碰到一些障碍,那也是个别现象, 是因人而已的。这就像每个族裔的人中,都会有一些例外一样。 不能笼统地归结为“华人职业天花板”。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浅见。我不否认,由于我个人的孤陋寡闻,我的见解也许是片面的。所以,有砖的朋友请轻砸。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18:26 , Processed in 0.0420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