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耻多为读书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04:15: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伟大如毛泽东这样的人在其去世后的几十年间,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自已有人在非议他,诋毁他,这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也属正常。但是,在当今的中国,最恨毛泽东的有这么两类人,他们一方面对毛怕得要死,一方面有对毛很的要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毛动了他们的奶酪,深深地得罪了他们。他们可以归类为两类集团:一是旧的官僚集团;一是旧的知识分子集团。

   有人会问。毛为什么会得罪他们,这是因为:毛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人民领袖,他终其一生视人民为上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是第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他老人家一生都在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民一直受压迫、被剥削、被欺负的命运而努力。他的一生都在改造中国,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他想让奴隶们从根本上掌握国家的政权。在为底层百姓谋求出路的过程中,老人家得罪了两个集团。

  以上两个集团之所以称为“旧”,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旧的。比如有许多共产党的老干部,尽管他们革命的原因有许多,但在胜利后,他们满脑子都是享福的概念,甚至有一部分人开始坐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变成了新的压迫剥削者。这一部分官僚集团在文革中首先被洗礼,他们中的一部分及其后代恨死毛了。毛泽东要他们不做李自成,要继续艰苦奋斗,继续“革命”,决不允许干部搞特权!可这种假共产党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从心里不愿意接受艰苦奋斗,继续革命,他们只能阳奉阴违。一但上台,就迫不及待的妖魔和糟蹋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人民开创的事业。因为毛泽东断了他们的发家致富,享乐腐化的道路。这些官僚在毛泽东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恣意妄为,他们只能打着红旗反红旗,伺机忍耐,毛泽东一旦离开人世,他们便露出丑陋狰狞的面孔。抛出人性丑陋的阴暗的私欲的所谓理论,“猫论、摸论、先富论、不争论。”就是要私有化,就是要他们先富起来,享受特权,专横跋扈,欺凌百姓。所以毛泽东早就看透了他们的玄机:“修正主义上台比资本主义还坏”。“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资本主义复辟了,人民又要受二遍苦,遭二茬罪。改开以后的丑恶现实,如官僚腐败,两极分化,娼妓遍地,黑社会横行,社会道德沦丧,毛泽东时代绝迹的社会劣迹,再次沉渣泛起,这已经证明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但旧势力太大了,这些官僚集团就是旧势力的代表。他们联合起来,聚集逆流,暗中抵制继续革命,他们不想继续革命,只想发财致富。从而导致继续革命的理论中断。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老百姓自私、麻木、短视,不能理解和认识到毛泽东的平等意识,毛泽东以民为本的博大胸怀。

  毛得罪的另一个集团是旧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历史上,特别是民国后,常常是翻云覆雨的宠儿,就是一部分旧军阀都不敢把他们怎么样。虽然毛在经济上一直对他们不薄,但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嘴巴,却让新生的政府管了起来,不能乱说,更不让胡说,这下可是要了他们的命根子了,所以他们也很死毛了。

   知识分子具有天然的攀缘性,没有独立性,总想寄生在一个权力阶层。所以这些文人在历史上就没有地位。封建社会把人分为:官、吏、曾道、医、工、猎、娼、儒、丐十等。这是文人的两面性、摇摆性、依附性所决定的。毛泽东却把知识分子的寄生体,放在人民的监督之下,使知识分子无从寄生,还要知识分子改造自己,改变攀缘的天性,平展自己,把根植于人民中,变寄生为独立生存。这样,就动摇了知识分子的立身为命的根本。毛主席离开人民后,某些知识分子“笔下生花”,特别是在文革中受到批判的那几个文痞,冲锋在前倾诉他们的所谓劳动改造,写几篇伤痕文学,写一些无中生有的烂文章诋毁毛泽东主席,“信口雌黄”,瞎编滥造,讲几个胡编乱造的假故事大骂毛泽东主席,就势所难免了。这些无耻、无骨头、毫无良知的所谓知识分子的最大的危害,在于直至现在他们利用媒体、大学讲坛还在起到误导当今不明真相青年学子的作用。动不动就给人扣上文革余孽的大帽子。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没有了是非,黑白颠倒,谬种百出,扰乱视听。没有正义,没有公平。没有同情心,没有羞耻感,专家教授集体嫖妓,强奸民意,北大校长强奸女学生。毫无斯文,没有廉耻。

   人们不禁要问问,这些政府官员,这些知识分子该不该进行思想的改造,应该不应该受到人民、社会,媒体的监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9 04:20 , Processed in 0.0386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