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岁后这种人不易老! 重点在一个超简单动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8:3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合新闻网






在阳明大学、台北荣总、国家卫生研究院、富邦人寿的支持下,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主持研究,建构出台湾第一个高龄健康风险评估模组。图/阳明大学提供



近年健康手环成为流行配件,但手环显示的数据这么多,到底怎样算健康?阳明大学、台北荣总、国家卫生研究院、富邦人寿合作,长期纪录台湾50岁以上乐龄族真实的生活状态,建构出台湾第一个高龄健康风险评估模组,希望根据穿戴式装置数据,就能做出精准的健康风险预测。

研究计画主持人,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表示,此研究耗时3年,完整蒐集320位平均66岁双北居民穿戴装置长达1年的数据,以及1年前后之身心功能检测结果,根据人工智能分析,这些人可分为3个族群。

豹型人 体脂肪较不易增加

陈亮恭表示,首先是豹型人,他们不分平日假日,平均每天走路步数都高于1万步,假日不低于3000,约占3成。豹型人1年后身体衰退速度减少28%,且体脂肪较不易增加。陈亮恭说,50岁后增加的体重大部分都是脂肪,体脂肪上升风险减少,对于乐龄族格外难得且重要。

猫型人 属于维持现状型

其次是猫型人,占4成,比率最高,他们平日或假日的步行步数介于3000至1万步,身心状态在1年后的变化不大,属于维持现状型。不过,陈亮恭提醒,短时间观察,豹型人和猫型人的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但如果拉长追踪更多年,猫型人还是略输豹型人。

河马型 未来失智风险较高

最令人担心的是河马型人,也占3成。陈亮恭说,河马人平日步行步数低于1万步,假日步数都低于3000,追踪1年发现,他们认知功能衰退风险增加52%,未来失智风险较高。陈亮恭说,这型人较多的是50多岁的高年级上班族,可能平常工作太累,假日根本不想动。

为何光靠步数就差这么大?

为什么光是看步数多寡,健康风险差异就这么大?陈亮恭说,研究显示,每天多走1,000步,就能让1年后衰弱风险下降24%,让走路变慢的风险降低23.5%。步数越多,握力下降风险减少28至44%,且体脂肪上升风险降 19%。每天多走1公里,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险个案的风险可以降低九成,也能降低失智风险。

知道自己属于哪一型,是为了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会更好。针对豹型人,陈亮恭建议要注意预防跌倒和运动伤害,并且尝试更多元的活动,以创造全面的健康效益,例如桌游可以维持认知、舞蹈可以练习协调和平衡感。

河马型 不需突然增加活动量

猫型人可以试着逐步加强运动强度,或持续累积步行步数,慢慢进化成豹型人。河马型人不需要一下子就逼自己要增加很多活动量,但可以至少先提升到每天三、五千步以上,以晋级猫型人为第一阶段目标。

建立具实证基础的高龄健康风险模组,是帮助人精准找到可行健康策略的开始,还要长期落实日常生活中,才能一点一滴逐步累积健康资产。

启动自己的50+健康方程式

陈亮恭建议从下列4点开始,着手启动属于自己的50+健康方程式。

一、步行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每日多走1000步,一年后身体衰退速度可减缓19%,行动力减缓风险亦降低23.5%。

二、戒菸

研究显示抽菸对动脉硬化程度影响远高于其他健康指标。

三、好眠:失眠是警讯 要尽早处理

建议掌握“饱”和“沉”二字诀。研究结果显示,睡眠状态好且固定者,握力下降的风险减少24%、体脂肪上升风险减 32%,不易产生忧郁情绪。
四、营养:体重过轻 恐骨松、免疫力降

维持均衡营养饮食及规律运动习惯。但瘦未必健康,特别是50岁以上女性,体重过轻会提高身心功能衰退风险。毫无节制的减重减脂,可能带来骨松、免疫力下降、贫血等病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7 07:56 , Processed in 0.040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